阿海亮+何楚嬡+肖迎元


摘要:現代網絡的快速發展,使網絡上出現了大量的不同形式的信息內容,大量的信息內容通過不同的形式呈現。因此,需要用戶自身的習慣偏好和知識環境在信息導航系統中發揮相應的主要作用。從用戶個體認知語境作為出發點,通過導航實例對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用戶;導航研究;認知語境
0 引言
信息時代飛速發展,同時也使得導航用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得到了不斷的提升。在使用導航應用過程中,獨特的認知能力及高度的知識水平使得用戶對導航的需求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在此背景下,智能導航需要重點強調用戶的自主性,對用戶個性化認知體系進行全面利用,最終實現基于用戶認知語境的優秀導航。
1 個性化導航簡介
個性化導航的主要特點就是可以為人們提供“個性化服務”,其應用的普及,使人們逐漸意識到:在信息導航中,用戶個體是無法被取代的。多數情況下,用戶在應用導航過程中,滿足用戶需求的標準答案通常都在用戶的腦袋里,只是在最終答案形成之前,具有不確定性、模糊性,因此需要精準、權威的引導,才能是答案變得逐漸清晰。
因此,相關工作人員要對到導航系統的作用與功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從表面上來,用戶的行為受導航的引導,通過合理方式,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想要掌握的知識。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語言表達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以及專業領域上的阻礙,都會導致最終的理解出現偏差,從而將致使導航無法一次準確的理解用戶的檢索意圖。由此可見,用戶在應用導航過程中,是導航體系與用戶知識體系的相互映射。導航系統的運行需要圍繞用戶的認知體系,從而在用戶自身掌握的知識和需求引導下,對檢索目標進行定位,篩選信息資源,最終為用提供滿意的個性化服務。
通常來說,簡單的檢索工作,并不需要通過導航系統完成,利用關鍵詞并可以完成相應的檢索完成。用戶在利用導航系統時,通常都檢索的最終目的相對比較模糊、復雜,要通過導航來激活用戶頭腦的一些隱藏概念,協助自身T作的開展。需要注意的是,信息領域包括的內容較多,因此不能將導航簡單的視作地理領域,這主要因為,地理領域通常都是固定的,人的目的地也就固定了。但是,信息資源本身和用戶的需求隨著時間的變化將會發生改變,信息到導航質量依賴用戶在動態信息集合中的合理映射,因此在應用導航系統過程中,要依據具體變化對目標進行調整,也就是對用戶的個性化認知體系進行全面利用,通過相互學習和相互理解,找到符合需求的最終結果。
2 以用戶認知語境為基礎的個性化導航機制
2.1 用戶認知語境建模
依據用戶認知語境建模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具有不同經驗而外部環境認知的人,即使是在對待和處理同一種事物,人們認知語境上的差異也可能會情況百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依據用戶認知語境建模是一個難度系數較大的難題。不僅如此,用戶的認知語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建模過程中,要尤其注意把創新基礎建立于用戶的動態認知語境,注重使得用戶的語境呈現出更加清晰和模式化的特點,用一個初步構建出的合理框架盡可能地固定出用戶目標存在的一個科學范圍,以促進后期程序的進一步開展。
在對用戶認知語境的分析過程中,通過拆分的方式可以將用戶的認知語境劃分為多個模塊組成,這時候我們容易發現任意兩個或幾個用戶的認知語境中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重疊部分,并且這種重疊部分會隨著用戶相同的工作經驗或因所學專業的相同相似而有所加重。基于以上原因,若想使得對用戶的認知語境建模研究工作得到高效且省時省力的進步成果,在將基礎立足于實際情況的同時,必須要盡可能地把各種用戶的認知語境子模塊組合在一起,通過數據分析與整理,將符合條件要求的語境認知子模塊再次重組為一個關聯密切的大模塊。
為了使得用戶認知語境建模工作得到有效進行,我們首先要獲取用戶的認知語境,主要方法有以下兩種:(1)將一般用戶與專業用戶做出區分,合理有序地構建用戶認知語境檔案。(2)在線對用戶的興趣偏好等進行實時追蹤,做好一定的記錄工作,并根據記錄內容中的重點部分進行系統化地分析和研究。從以往的T作經驗和總結教訓中,我們意識到只有在充分地掌握了語境知識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構建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語境模型。一個理想效果中的模型能夠在用戶處理各種問題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幫助系統呈現出一個清晰的思維狀態,并能夠利用模型的推理能力以及用戶自身在認知語境中的某種關聯,進入一個包含自動定位以及發散導航功能的工作模式。
認知語境的研究過程對于人類智能技術的依賴性較大,而作為本身就極具復雜性的人類智能技術也是研究問題過程中的難點之一。人工智能技術將自身的多維屬性間接地傳達給認知語境,并因此也決定了認知語境的多維性;也正是基于此,在處理用戶認知爵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多維剖析的方式,將用戶認知語境細化為多個認知點,通過對這些認知點的分析研究,我們不難將關聯度高的認知點整合在一起,戰為一個能夠自主解決部分問題的認知語境單元,這個單元里包含了諸多內容,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以上認知語境模式庫的建立與Spence描述的內容有諸多類似之處,是一種建立在用戶心理基礎上的模型集合,即是對用戶自身在進行瀏覽過程中的一些評價、喜好等行為的分解細化、研究分析與重組概括。
2.2 個性化導航模型的構建
在個性化導航模型的構建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分析用戶的認知語境,不過必須要意識到用戶的認知語境會隨著自身知識的增長、周邊環境的變化等因素而呈現出動態性變化。在系統進行導航的過程中,為防止對用戶的真實意圖造成過多限制,我們不會提前設定好語境單元集合會發生的種種打破、重組與選擇等的現象,而是導航系統本身針對任意一個用戶的數次互動和提問,在檢索過程中進行連續的反饋工作,利用已有的工作方法并充分結合用戶自身在個性、專業等方面的特點,隨時從已建立好的語境模式庫中選擇若干個認知語境單元,在這些單元之間找出關聯部分,構建一定的集合,并不斷的進行修改與增添工作。當構建的組合能夠對用戶所拋出問題的語境產生一個能達到預期的理解效果時,及時從這種語境組合中抽取概念,使得概念框架的構建工作得到進一步完成。endprint
我們必須按照“發散中力求定位”的準則抽取概念框架。首先要將基本點立足于認知語境單元,并拓展與之相關的概念,通過發散式導航的方法以及人機進行持續交互的方式,對目標進行不斷地修正與調整以鎖定目標概念。個性化導航的定位概念數量隨具體情況而定。若定位的目標是多個概念點,那么在這些概念點中可以包含互相關聯的概念,并且這些關聯度有大小之分,因此在特定語境下可以構建成一個特定的概念框架。在該概念框架中包含了諸多內容,例如用戶提問過程中相關度較高的概念內容、部分涉及隱性的關聯和概念掣。這種概念在最終的階段會反映在數據庫中,并且會通過特定的用戶認知方式進行再次加工,然后將加工后的信息提交給用戶,以實現導航操作的最終完結。
3 個性化導航系統介紹
3.1 導航系統實例簡述
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用戶理想中的線路往往并不是一條最短的捷徑,但現階段的導航功能判斷出的多是一條始末距離最短的路線。如圖1所示,假設用戶出發點為S,目的地為D,那么系統導航出的路線即為線路三,但若用戶希望在出發的途中能購買到漢堡,那么用戶很可能會選擇途經麥當勞的路線一而不是最佳捷徑線路三。
正是由于傳統的導航軟件在導航過程中對于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問題缺乏關注,本項目提出了在導航過程中必須結合用戶意圖的個性化導航思想,并在這種思想上分析和研究立足點在用戶切實需求上的一款個性化導航軟件。
3.2 軟件創新之處
本項目研究的個性化導航軟件特點有很多,如:1)支持景點、酒店、銀行等路線點的選擇。2)在選擇路線點之后即刻生成導航路線。
3.3 開始運行階段
導航軟件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步驟來運行:1)首先點擊進入應用程序目錄,運行“意航”系統。2)選擇“進入后臺”選項,后臺運行直接表現在“意航”的圖標上面增添了一個半圓形的藍色標志。(如果用戶手機桌面恰巧也是藍色的,需要更換手機桌面顏色,否則重疊的藍色就不容易被發覺。)
3.4 注冊并登錄階段
注冊過程較為容易,在輸入賬號密碼后點擊注冊按鈕即可進行注冊,當“注冊成功”的提示框彈出后,接著按“登陸”按鈕就能夠進入導航系統。
3.5 路線管理操作頁面
進入導航系統軟件后首先進入的是可以對路線進行增刪管理的頁面。具體的線路管理步驟如下:
(1)我的線路頁面操作
我的線路欄中顯示的線路是根據以往的查詢記錄自動保存的,如需進行刪除處理,只需點擊“刪除”按鈕即可,點擊“選擇”系統將進入導航頁面。
(2)新建線路頁面操作
新建線路欄可以創建新的導航路線,包括線路的名稱、出發點、途經點、目的地等。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創建新的線路點
在此頁面中,用戶可以選擇出發日期、出發目的地、途經點以及線路點的類型等。通過用戶設置選擇后,頁面中會顯示出符合用戶條件的有關推薦。
(2)選擇所建地點
用戶可以先通過滾動的方式選擇目的地所在的省、市、區,然后手動方式輸入詳細的目的地地址。通過選擇自動提醒功能,詳細的路線信息就可以被系統自動提醒給用戶。
4 結束語
由于語言自身的復雜性、知識結構的發散性、認知環境的動態性,使得用戶認知語境的建模具有較高的難度系數,個性化理想導航的構建也需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為了提高個性化導航研究效率,克服其在用戶語言、語義方面的某些局限,我們必須在研究與設計過程中,更好地利用特定的環境中的特定語句,通過高度的專業水平與能力將模糊地概念意義變得清晰與具體,使得用戶得到最滿意的服務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