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秋
初中學生大多認為語文課程無趣,不僅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要按照刻板的規律答題以求得到高分:語文除了教會學生認識一些字詞,教會一些道理便沒有其他了,因此導致學生的語文成績普遍不高。在此,筆者以朱自清的《春》的教學為例,就如何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進行初步的探究。
一、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它能通過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把所要傳達的信息傳達給學生。教師在多媒體的幫助下能夠進行更有效的教學,語文教學也是一樣。教師如果按部就班的教導學生語文,一開始就進入課文,教授課文,長篇大論地論述課文中的知識點,不但不會讓學生覺得教師知識淵博而去認真聽課,還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課文的興趣,覺得課堂索然無味。教師想要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就要準備一個有趣的課文導入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興趣學習下面的內容,從而更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
利用多媒體制作一個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法。比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時,可以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播放一些關于春天的視頻汰陽漸漸升起,小草變綠、樹木發芽,小燕子從遠方飛來,在屋檐下筑巢,各地的人們逐漸起床,開始一天的忙碌。視頻見容豐富多彩,加上一些背景音樂或背景語言。接下來,教師朗讀或請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春》這篇文章,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春”的美。如此一來,學生通過聽覺和視覺所得到的感受讓他們對朱自清的這篇《春》大感興趣,想要往下進行深入的學習。在視頻播放完之后,教師可以讀出準備好的導入語:“同學們,春天,萬物復蘇,生命在休息了整個冬天之后慢慢醒來,我們眼前的景色會從冬季冷冽的枯灰,漸漸的換成春季和煦的綠色。走在路上,風也在溫柔地撫摸我們,一切都充滿生機。今天我們學習的《春》就是朱自清運用大量的擬人手法寫就的他眼中生機勃勃的春天。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眼里的春天,感受萬物的復蘇,生命的生長吧。”以此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文章,進行接下來的教學。
二、通過實踐,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事情充滿好奇和叛逆,之所以對語文教學不感興趣,無疑是因為現在語文教學大多是為了分數展開的,教師用刻板的模式教導學生答題,卻忽略了學生的感受,禁錮了學生的思想。這種方法對語文教學是極其不利的。教師想要進行有效的語文教學,就要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意義,發現文章中蘊含的道理。例如在學習《春》時,如果只是靠著朱自清先生寫的文章,即使讓學生心生向往,卻難以理解其中所包含的自然的美麗,體會到先生對春天、對自然的喜愛之情。在教授完《春》時,教師可以利用周圍的環境選一個適合的時間開展一次實踐活動,帶著學生以游玩的方式在校園里一些風景優美的地方去體會風景的美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由教師慢慢引導,學生互動交流感想,甚至可以參照課文里的抒寫手法,即興創作,更可以進行一場即興的創作大賽,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學生不僅體會到了朱自清先生寫《春》時的感受,還能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運用知識。
三、寫作教學,即學即用提高寫作水平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部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對進行有效的語文教學至關重要。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在每節課結束的時候,教師讓學生趁熱打鐵,運用課文中所學的知識作一篇作文或短文,不限格式、字數,所作的文章可以作為作業交上來,也可以在課堂上朗讀。這樣既鞏固了知識,又不至于寫長篇的作文引起學生反感。比如,在《春》這一節課結束之后,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比喻的手法,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命題,像“夕陽”“落葉”“薔薇花”等,讓學生任選其一仿照《春》的最后三段:“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壯的青年……”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的手法即興創作一段文章,教師抽選學生起來朗讀威者讓學生任選命題,以擬人、比喻、排比手法為主,其余寫作手法為輔,寫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作為課后作業。這樣的活學活用,趁熱打鐵的方法,能讓學生更好地運用課文中所學的知識、寫作手法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教師想要更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就要通過多媒體教學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義、明白其中的道理.通過寫作讓學生活學活用,既鞏固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通過以上方法,教師就能夠更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使得語文教學更有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世明雙語學校中學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