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成熟,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實踐技能培養是整個教學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而我院醫學專業教師絕大多數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缺乏專業實踐技能,也缺乏實踐指導經驗。因此,醫學專業教師參加醫院實踐鍛煉,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積累實踐指導經驗是必須而又緊迫的。目前,實踐鍛煉過程監管依然缺乏科學性。PDCA循環是由美國著名管理學者戴明提出的一種標準化、程序化、科學化的全面質量控制管理理論[1]。本研究利用PDCA管理理論,旨在形成一套實施過程可測、定量和定性結合的考核機制,對醫學專業教師實踐過程進行考核,以提高其實踐鍛煉效果。
通過對近年來實踐鍛煉的醫院及教師調查得知:造成實踐鍛煉過程管理不利的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監管、考核不易。由于實踐教師多,實踐地點分散,學校沒有足夠的人力對每一位教師進行指導和管理。并且在檢查時,既要體現實踐鍛煉的嚴肅性,又要避免影響醫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并且對不同職稱的教師采用相同的考核指標,也缺乏可比性。其二,很多教師實踐鍛煉只是走過場,缺乏有效的總結及應用。因此,通過專家訪談及綜合分析確定本次實踐鍛煉的目標、時間及實施方案,在學校、醫院、教師共同努力下,通過建立校企共同管理互動平臺,引導教師積極參與,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
成立校企實踐鍛煉工作領導和督察小組,確定醫院聯系人,統籌管理,做好溝通聯絡和跟蹤調查工作,解決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保證教師實踐鍛煉的有效性。同時明確醫院的職責,安排專人落實日常管理,解決實踐期間“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并嚴格管理、監督,對教師與醫院員工一視同仁,要求教師認真完成制訂的工作任務并通過考核。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前實踐鍛煉管理機制,調整教師心態,讓他們能夠持久、系統地參與其中,達到實踐鍛煉效果,并將實踐經驗與教學相結合,從而彌補傳統實踐教育機制的不足。
采用教師頂崗鍛煉評價指標[2]對教師實踐鍛煉過程和結果進行檢查。教師頂崗鍛煉評價指標包括教師自我評價、實踐單位評價、教師同行評價、學生評價、校內督導組評價等。
為期一個月的頂崗鍛煉結束,根據日常檢查及實踐醫院反饋意見得知:除個別特殊情況以外,絕大部分教師頂崗考勤率為100%,教師態度認真,實踐技能逐漸提升,能按時完成任務。教師都按時上交了頂崗鍛煉工作日志,寫了頂崗鍛煉總結,并在各系及學院匯報了鍛煉心得:了解并學習了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和最前沿的技術動態;加深和鞏固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及技能的掌握;了解和熟悉了醫院各個崗位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管理理念、質量控制方法等。對醫學專業教師實踐鍛煉的成效,系部通過組織教研室活動、聽公開課、學生座談、期中教學檢查、網絡投票等方式,讓教師同事和學生對參與過實踐鍛煉的教師給予評價:教師的動手能力有所提高,并與臨床有機結合,指導學生實踐的經驗豐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根據教師職稱不同,我們還實行了差異化評價:對助教、講師職稱的教師,重點在于“學習”,以提高其實踐技能;而對于高級職稱的教師,則重點在于加強和醫院的合作,開發或承擔醫院科研項目、參與技術革新、編寫工學結合的教材、制訂課程標準等。
在學校和醫院的大力支持下,實踐教師順利完成了本次頂崗鍛煉任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實踐操作技能明顯加強、知識結構更加合理。教師接觸的臨床案例越多,碰到的問題也越多,在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知識結構也越合理,操作技能也越熟練。因此教師參與實踐鍛煉一方面提升了教學技能,另一方面由于直接參與實踐工作,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有效促進了知識結構的完善、實踐技能的提高。其次,駕馭課堂能力明顯提高,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加入了實踐操作,增強了與學生的互動,教學從教師灌輸轉變為學生主動接受,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也愿意主動參與到醫院實踐中。再次,教師科研能力增強,按素質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是科研型教師,科研型教師要既會教學又會科研,而我院醫學專業教師科研能力不強。醫學專業教師參加了實踐鍛煉之后,為搞清楚不明白的地方,他們會邊實踐、邊研究、邊學習,并將研究成果融入教學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素質,也提高了教師的科研能力。最后,教師掌握了臨床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理論,教學內容與臨床接軌,使所培養的人才滿足社會需要。以往教師授課多依靠教材,但教材內容往往滯后于臨床實際,通過實踐鍛煉,教師將所得收獲應用于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周庭婷.關于高效教學管理中PDCA循環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33):79-80.
[2]葉金虎,戴永紅.高職教師頂崗鍛煉成效的評價機制研究[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4,18(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