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鄒 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熱帶病防治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50)
One Health(唯一健康)是近年來科學家提出的一個新的涉及多學科、跨領域的研究方法和理念,是指針對人類、動物和環境衛生保健的各個方面的一個跨學科協作和交流的全球拓展戰略,其主要理念是要求人類衛生保健供給者、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和獸醫之間要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以更好地解決新發傳染病和環境改變等重要問題[1]。熱帶醫學是研究發生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各種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控制和如何消滅這些疾病的一門綜合性科學,主要由熱帶病學和熱帶衛生學兩部分組成[2]。將One Health理念融入熱帶醫學臨床教學中,既符合熱帶醫學學科的發展特點,又能實現熱帶醫學臨床教學目標,還能進一步提高廣大醫學生和青年臨床醫師對現代熱帶醫學的深刻理解和臨床實踐技能。因此,本文結合臨床熱帶醫學專業教學要求,初步探討One Health理念在熱帶醫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目前全球各國交往的密切增加及人群大規模的流動,生食或者半生食動物制品增加及寵物飼養頻率增高,加之全球氣候變暖為媒介生物繁殖、傳播、擴散提供了便利條件,這些因素導致病原體的傳播更加快速,增加了人群之間、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染和疾病暴發流行的機會。在這一背景下的實踐工作中,臨床醫師、獸醫師及公共衛生人員的單獨工作對于上述疾病的及時診治和迅速控制都有一定局限性。
基于此,One Health理念和策略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有效途徑。One Health理念的發展經歷了將近150年。該理念最早是在1873年由醫學家Sir William Osler提出:人和動物間沒有明顯的界線,因此將人類醫學、獸醫學和環境科學相結合,使人和動物的生存、生活質量得以改善,以達到各自的最佳健康狀態。這一理念在20世紀逐漸受到關注,21世紀以來出現快速發展的狀態。2004年,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在紐約提出《曼哈頓原則》并提倡“One World,One Health”的概念,強調人類健康與野生動物及生態系統的健康緊密聯系。2007年,美國醫師協會依據One Health理念確立了關于將人類醫學和獸醫學相關資源進行整合的原則協議。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健康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及聯合國流感協作組織基于One Health理念共同簽署了《關于在人類-動物-生態系統交互界面上降低傳染性疾病風險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至今,One Health國際會議已經召開4屆,包括瑞典、澳大利亞、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已經建立政府專門部門負責實施依據One Health理念制定的相關政策。One Health理念將推進21世紀的醫療保健,加速生物醫學的發展,增強公共健康功效,迅速擴大科學基礎知識,提高醫學教育和臨床護理質量。
熱帶醫學是涉及熱帶病的臨床診治和熱帶公共衛生學相結合的學科,也是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學、診斷學、化學治療等方面綜合性研究的科學。其學科特點與One Health理念存在內在一致性[3]。比如,從關注疾病病種來看,熱帶醫學與One Health理念都以解決新發突發傳染病及相關問題為出發點,以減少或者消除此類感染性疾病為目標,是致力于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十分重要的學科;從解決實際問題角度分析來看,熱帶醫學與One Health理念都以臨床醫學與其他專業學科進行整合,以期通過綜合手段和方法對相關疾病進行快速有效的處置;從對醫學人才的要求和培養來看,熱帶醫學與One Health理念都要求受教育者不僅熟悉疾病發生發展的相關知識,還理解和掌握疾病防控的措施和方法。因此,臨床教學中不僅需要包括相關疾病的基礎知識,例如病原體的形態、生活史、致病機理及感染方式,以及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特點及治療和防控措施等重要內容,還需要包括針對患者及傳播媒介的現場調查等相關內容。因此在熱帶病的臨床實踐和熱帶衛生學的發展中理解One Health理念及掌握相關實踐技能,既符合熱帶醫學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又滿足熱帶醫學對專業人才素質的迫切要求,因此將One Health理念引入熱帶醫學臨床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熱帶醫學臨床教學質量。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外出旅行頻率的增加等,使輸入性熱帶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及人畜共患病(食源性寄生蟲病)的患病率大大增加,同時一些幾近消除的寄生蟲病又重新出現,這就需要根據這些疾病病特點及流行趨勢,適當增減學科內容[4]。第一,One Health理念要求將多個學科內容進行整合,使醫學生不僅掌握相關疾病的臨床治療方法,還了解感染方式、媒介流行特點和管控策略等,進而對疾病形成一體化管理概念。例如對布氏桿菌病來說,不僅要了解本病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的相關要點,還需要了解患者感染方式以及對感染媒介的管控措施。這種新模式不僅符合教育部提倡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協調發展;適應新醫改政策下培養‘既懂臨床、又懂預防’醫學人才的新需求”的教學要求,也十分符合熱帶醫學將臨床診治與熱帶衛生學相結合的學科特點。第二,由于One Health理念涵蓋內容廣泛,不僅包括臨床醫學知識和科學的分析方法,還涉及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公共衛生以及衛生政策等相關內容。因此在臨床醫療單位進行輪轉實習的同時可以有側重地到相關單位進行見習或者實習,了解疾病防控政策和原則,為綜合應對熱帶病潛在爆發奠定基礎。因此,運用One Health理念進行課程設置,不僅融合了臨床專業課程與相關人文課程,還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就能接受臨床和人文知識相融合的綜合訓練。
在目前的常規教學中,主要教學方式是按照教案順序教師主動講授,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安排主要有兩個弊端,一是講授式教學是學生被動學習過程,不利于對醫學知識的掌握;二是講授式教學不利于學生對熱帶醫學知識在臨床上靈活運用能力的培養[5]。因此,由于熱帶病患者入院治療的病種不同,適時適當調整教學順序,將教學內容與病例相結合,從觀察患者臨床癥狀開始,逐步講解熱帶病的病理生理學過程、實驗室檢查的指標特點、診斷和治療原則,再逐步介紹患者感染的方式、特點,從環境管控角度提出多元化防治策略。例如,并殖吸蟲病是由于生食或者半生食溪蟹或者蝲蛄過程中其體內的并殖吸蟲嚢蚴進入機體感染所致,通過詢問患者的流行病學史后可以組織進行現場調查,通過解剖了解溪蟹或者蝲蛄的感染率,不僅能深刻理解并殖吸蟲的生活史,還能通過討論針對傳播媒介的防控方法和環境改善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樣的安排既體現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精神,又有利于學生One Health理念的形成。這種模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好奇心及參與積極性,還能提高其對相關醫學知識的綜合分析和臨床運用能力。
One Health理念強調實踐在疾病診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將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相結合,讓學生多動手,通過動物實驗觀察熱帶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更有助于培養全面的熱帶醫學人才,加深其對相關疾病的理解。例如對于最為常見的熱帶病瘧疾來說,通過實驗操作模擬蚊蟲叮咬小鼠制作感染模型,定期采集感染后外周血觀察不同階段紅細胞內瘧原蟲的感染率、瘧原蟲在紅細胞內的形態特點以及通過制作病理切片觀察因腦型瘧死亡小鼠的腦組織來明確機械阻塞學說的病理基礎,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相關理論知識及提高臨床操作技能,還能提高學生對熱帶病的臨床觀察和實踐能力,為快速適應臨床做好鋪墊。
此外,在熱帶醫學臨床教學中還需要引入科學研究理念,使醫學生在專業學習中不僅掌握醫學理論知識,還能通過科學研究手段對未解決的相關問題進行思考,不斷完善專業知識體系,了解醫學前沿動態。在臨床教學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文獻的檢索明確這些學說的理論基礎,然后自己動手通過相關實驗驗證這些學說存在的理論和實驗基礎。以One Health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認識到臨床醫學工作必須與科學研究相結合,使學生樹立了明確的科研觀念,打下了扎實的科研基礎,這對新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目前,熱帶醫學已經成為以全球視角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科學,這就要求臨床醫師必須有廣闊的思路,才能應對突發和再現熱帶疾病帶來的潛在危險和巨大挑戰[6]。因此,在熱帶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將One Health理念逐漸融入臨床教學中,通過逐步優化教學理念和方法,多部門多學科協作,從人類、動物、環境多個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不僅能提高教學實效,還能培養更多熱帶醫學人才。
[1]Xie T,Liu W,Anderson B D,et al.A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One Health concept[J].PLOS ONE,2017,12(9):184430.
[2]谷俊朝,劉建.熱帶醫學的起源及變遷[J].熱帶醫學雜志,2009(10):1093-1094.
[3]Bardosh K,Inthavong P,Xayaheuang S,et al.Controlling parasites,understanding practices:The biosocial complexity of a One Health intervention for neglected zoonotic helminths in northern Lao PDR[J].Social Science&Medicine,2014(120):215-223.
[4]羅雪,楊學森,王英,等.熱帶衛生學任職教育課程建設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5(8):689-691.
[5]趙建華,劉鵬,范偉力.五種高等醫學課程基本模式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05(6):595-597.
[6]任翊,郭爽.熱帶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現狀分析及建議[J].醫學教育管理,201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