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鵬,全 娜
(珠海市衛生學校,廣東 珠海 519020)
“自媒體”一詞出自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聯合撰寫的《We Media》研究報告,他們指出“自媒體是一個普通市民經過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提供并分享他們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途徑”[1]。自媒體具有自由性、開放性、交互性、互動性、即時性、海量性等特點,如微博、微信、論壇等,顛覆了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模式,每個人既是信息發布者又是傳播者。據《中國教育政務發展報告》統計,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開通官方微博的高等學校有1 168個,累計粉絲數2 725萬,累計發博310萬條。《2016中國中職學校政務自媒體發展報告》指出:從第一所中職學校開通官方微博后,經過7年的發展,已擁有5 200萬學生群體用戶,其中日常活躍用戶達1 350萬,高度活躍用戶占70%;在學生社團方面,有3.5萬個中職學校社團進入微博平臺組織開展活動。
校園文化是德育的重要載體,將自媒體應用于校園文化建設,能為學校德育工作開辟新渠道,創新德育工作形式。自媒體的開放性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共享,海量性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自由性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因此,如何在中職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利用自媒體,提升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實效性和創新性,已經成為中職學校的重要任務。
自媒體可以為中職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豐富的資源,能充分滿足學生與時代、社會接軌的迫切需求。自媒體信息的多樣性為學生理解已有知識、了解社會需求創造了有利條件,打破了課本、課堂、課時的局限,使學生擺脫固有思維方式的束縛,獲取各專業、各層次知識,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
在自媒體環境下,學生不再單方向接收信息,使得傳統單向灌輸教育變成雙向互動,有助于學生與教師平等交流溝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思想交流活動。以目前學生使用最多的微信為例,它是亞洲地區用戶最多的移動即時通信軟件,目前已突破6億,其中學生群體占到20%以上。微信可以實現一對一交流,也可以進行群體討論,學生不必與教師面對面交流,而對一些不宜當面指出的問題教師也可以私下與學生討論。
3.1.1 加強監管,防范不良信息傳播 自媒體具有開放性、即時性、便捷性等特點,如果沒有采取合理有效的監管措施,不良信息就有可能迅速傳播開來,引發校園混亂。因此,要結合自媒體的特點加大監管力度,發布積極的、正面的信息,防范不良信息的大范圍傳播。
3.1.2 建設主題網站,引導輿情 在自媒體時代,主題網站成為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陣地。中職學校一方面要加大網絡硬件建設力度,以保證數字化校園正常運行;另一方面要與時俱進建設各類主題網站,通過主題網站傳播先進文化,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使之更具時代感。主題網站建設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中職學生,這樣才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建設主題網站的目的是進行正面教育,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因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要建設“紅色網站”,弘揚先進文化,使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養愛國精神;二是建設富含人文特色的文化藝術網站,發揮網絡信息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開展各類文化藝術活動來加強學生人文修養;三是建設中職學生社團網站,中職學生社團是校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具有很強的凝聚功能和育人功能,社團網站建設可以擴大社團影響力,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參與社團活動,對中職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很有幫助。
3.1.3 加強媒體素養教育,提高中職學生媒體素養 自媒體日新月異,為更好地發揮自媒體在中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正面作用,中職學校要重視學生媒體素養教育。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特別是課外實踐活動來引導和規范中職學生的網絡行為,使其理智、科學地使用自媒體,提升對媒體信息的思考與判斷能力,學會從紛繁復雜、良莠不齊的信息資源中選擇對自己身心發展、成才成長有利的信息,讓自媒體為自己思想進步、健康生活、學習成長服務,實現自身精神、心理、人格、情感的塑造。
3.1.4 組織網絡文化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向上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集中反映了一個學校的本質、個性及精神面貌,體現了學校辦學宗旨、培養目標及獨特風格,是校園文化最深層的東西。校園精神文化對中職學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滲透力和熏陶力,中職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應用現代技術手段來豐富和完善校園文化建設,通過開展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網絡文化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自媒體的迅速發展使中職校園文化建設面臨新的挑戰,對中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其進一步提高政治理論水平、轉變思想觀念、適應新的交流方式、學會利用新的技術等。中職教育工作者要適應自媒體時代的發展變化,通過自媒體及時把握學生思想動態,進行輿論引導。在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中,重視教師自媒體素養培養,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幫助教師認識自媒體的特點,掌握自媒體技術,從而更好地為中職校園文化建設服務。
3.3.1 以自媒體為載體,高舉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旗幟 新時代背景下,要利用自媒體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堅持不懈地推進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幫助其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自覺抵制腐朽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3.3.2 以自媒體為載體,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中職學校必須堅持把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大力推動中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網絡,以自媒體為載體,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途徑和方法,形成校園文化特色。
3.3.3 以自媒體為載體,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自媒體時代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旋律和現實要求。中職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讓中職學生從祖國源遠流長、輝煌燦爛的文化中汲取營養,培養團結友愛、勤勞勇敢、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教會他們一方面要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世界,虛心學習其他國家、民族的先進文化,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要有堅定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
3.3.4 以自媒體為載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是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機統一[2]。在新時代背景下,中職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發揮自媒體的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多渠道、多方式將道德教育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各環節,引導廣大中職學生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丑,抵制低俗文化,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參考文獻:
[1]鄧新民.自媒體:自媒體發展的最新階段及其特點[J].探索,2006(2):135.
[2]胡泊.自媒體時代中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教育評論,2016(5):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