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娜,盧 松
(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山東 棗莊 277599)
生理學是醫學生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要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必須優化生理學課堂教學。優化生理學課堂教學的方式有很多,但筆者認為最基本的是要提高語言技巧的運用。語言技巧運用得當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藝術,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從生理學課堂教學入手,探討教師教學語言技巧的運用。
在生理學教學中,在講到新陳代謝、興奮性、生殖和適應性(即生命活動的四大基本特征)時,筆者利用班級里有位學生叫陳星,概括為“陳星(興)生事(適)”,同時不忘告訴學生,陳星是位好同學,從來不生事。在講到心肌的自律性、傳導性、收縮性、興奮性4種生理特性時,諧音概括為“自傳說(縮)心(興)”,給學生解釋為,老師要寫本自傳說說心里話。這時,抽象的心肌生理特性就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記。
結合課堂教學特殊的語境,利用諧音的語言技巧,用詼諧的語言概括生理學中的現象,啟發學生思考,能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便于學生掌握抽象的知識內容[1-2]。
在講到血液中紅細胞的發育過程時,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它是由骨髓中的原始紅細胞經過4次細胞有絲分裂變化而成。它的發育過程煩瑣,對于初學醫學的學生來說,較難理解。因此筆者換種描述方式:“紅細胞壽命大約120天,大約4個月,這在血細胞當中是相當長壽的。在一個紅細胞漫長的生命當中,它也經歷了童年、幼年、成年和老年。在過完童年、幼年之后,成年的紅細胞正式走上工作崗位,成為我們血液循環系統里的‘出租車司機’,開始運輸客人,即氧氣和二氧化碳。在體內縱橫馳騁后,它逐漸開始衰老,最終會回到它出生的地方,被哺育細胞吞噬,過完它極簡且奉獻的一生?!惫P者再借網絡流行詞匯“極簡人生”一詞解釋紅細胞的發育特點。一個一心為工作的“勞?!奔t細胞就出現在學生的腦海中。
擬人不僅是寫作的常用手法,在課堂教學語言的組織中也經常運用。擬人化語言技巧的運用,可以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點,生動形象,可以在抽象知識講解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前庭自主神經反應,即當半規管感受器受到過強或過長時間的刺激時,可反射性引起如嘔吐、惡心、心率加快、出汗、呼吸加快、心率加快等生理現象。這就是現實中暈車、暈船等現象,是由前庭器官功能敏感造成。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筆者首先指出自己從小也有暈車的情況,暈車是前庭自主反應,可以引起嘔吐等生理反應,主要是前庭器官敏感引起,隨著年齡的增長,加強鍛煉,暈車等情況會有所改善。在不知不覺中,前庭自主神經反應概念學生就已經熟記于心了,因為很多學生親身經歷過暈車,或者見過這樣的情景,因此很容易理解。
利用學生熟悉的事例,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景,精心組織教學語言,很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認同[4]。學生熟悉的事例也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讓新知識和學生已知情景結合,形成深刻的認識。源于生活的教學語言才會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講到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調節作用時,筆者會用描述性語言描繪出兩個畫面。一個是教師在上課時,大聲講課,激情飛揚,心率加快,瞳孔擴大,甚至有時會唾液飛出,流汗,這位教師就是交感神經興奮時的表現;另一個畫面是講臺下的某個角落,有位學生趴在課桌上呼吸均勻,酣然入睡,該學生心跳減慢,瞳孔縮小,嘴角有時會流出稀薄的唾液,這位學生就是副交感神經抑制時的表現。交感神經的興奮作用和副交感神經的抑制作用,就同這兩個畫面一起定格在學生的腦海中,記憶深刻。
運用類比的方法,把抽象知識具體化,同時運用反比,把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各自的特點系統歸納出來,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種教學語言技巧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得當,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是教師語言藝術水平的一種標志。
教學語言技巧運用得當,講課時就可以深入淺出,曉之以理,學生對課堂教學就會產生興趣,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教學語言技巧的運用,要嚴格遵循目標性原則、認知性原則、適應性原則。教學語言技巧除了要全面把握教學內容,還要結合學生認知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優化課堂教學。“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薄抖Y記·學記》中的這句話,正說明“善教者”必須要有扎實的語言修養,要熟練掌握各種教學語言技巧,才能“使人繼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