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娟,許 瑩,何夏陽
(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50)
護理技能競賽作為深化和推動衛生職業教育改革、促進護理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1],越來越受到重視。技能競賽不僅是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考核,同時也是對職業院校師資水平的檢驗。對護生而言,護理技能競賽鍛煉了其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2]。在指導護生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綜合素質也得到相應提升[2]。建立技能競賽的長效機制和傳幫帶機制,能使更多護生參與護理技能競賽;在教學中應用競賽模式,結合競賽的新標準和指導經驗,促進護生專業理論及操作技能學習,從而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良好氛圍,取得競賽與教學雙贏的成效。
在我校領導的高度重視與支持下,近年來,我校多次組織護生參加廣州市、廣東省及全國的護理技能競賽,成績優異,通過競賽推進我校護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現對我校近年組織開展護理技能競賽的過程及經驗介紹如下。
每次賽前根據競賽項目篩選出優秀的指導教師,組建指導教師團隊,指導教師團隊共同協商制訂科學的賽前培訓計劃并認真實施,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問題及時處理,確保賽前培訓的順利進行。
培訓護生前,指導教師做好充分準備,熟悉競賽規程、評分標準和扣分點,通過團隊討論,分析、設計每一項操作程序、每一個細微動作、每一個表情以及與患者溝通的每一句話,既達到評分標準要求,又精準、省時、省力。根據競賽項目及學生特點,制訂階段性培訓計劃,確定每個階段的培訓目標,及時評價與改進。如第一階段是基礎培訓,即學生熟悉流程,掌握操作要點;第二階段是綜合提高,即完善細節,基本達到競賽要求;第三階段是沖刺階段,即鞏固、強化操作技能,加強案例分析及處理能力培養。為避免護生操作過于表演化,使其語言更富親和力,更貼近患者,訓練期間多次安排護生去醫院病房與患者面對面交流。根據不同病例,引導護生思考怎樣用最恰當的語言取得患者的合作與信任。
在操作技能訓練的同時,理論指導教師定時給護生復習競賽相關的理論知識,注重理論知識的鞏固與強化,發揮護生的主觀能動性,針對案例共同探討最佳答案,階段性地通過小測檢驗護生訓練效果,及時查缺補漏。實訓教師根據競賽要求準備競賽場地及用物,保證競賽模型的正常功能,及時補充訓練所需耗材,為賽前訓練提供保障。
選拔出優秀的參賽選手,是決定競賽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以護生自愿報名為前提,經過校內技能競賽、多次面試、理論及操作等多方面考核,結合護生日常學習表現,確定參賽選手。在選拔中為避免潛力護生的流失,側重于各項素質在培訓中的可塑性與競賽中的權重,如性格特點、語言表達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等。
對于參賽選手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質對競賽成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3]。在賽前訓練的綜合提高及沖刺階段,除了進行常規訓練,指導教師團隊會組織模擬競賽,營造緊張嚴肅的競賽氛圍,邀請學院領導、教師觀摩,聘請臨床護理專家點評指導,嘗試變換競賽用物和模擬競賽場景等,以更好地訓練參賽選手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模擬競賽全程錄像,供賽后指導教師和護生觀看,與護生共同探討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糾正與完善。在日常訓練和模擬競賽中,創設各種臨床真實情景,應用標準化病人向護生提問或提出需求,訓練參賽選手的溝通能力及應變能力。
在訓練過程中,反復練習競賽操作項目,護生容易感到枯燥或出現自信心丟失、中途放棄等消極情緒,或競賽前因擔心競賽結果而導致焦慮。指導教師要關心參賽選手,密切關注其心理變化,做到及時疏導,幫助其調整心態,鼓勵護生以積極樂觀、重在參與的心態迎接競賽。
技能競賽結束后,指導教師團隊通過與參賽選手進行座談,選手書寫參賽總結等形式,從護生角度收集賽前訓練及競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同時,指導教師團隊進行賽后總結,討論分析存在的問題,為以后的競賽培訓積累豐富的經驗。
指導教師團隊將通過參賽學習的新教學觀念、知識技能及積累的實踐經驗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使課堂教學模式及方法迎合護理專業發展趨勢;通過競賽,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問題轉化為課題研究,引領護理專業教學與課程改革方向;結合競賽的新標準和指導經驗,編寫相關教材,指導日常教學。通過以上途徑,真正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目的,取得教學與競賽雙贏的成效。
近年來,我校積極組織護生參加廣州市、廣東省及全國職業院校的各級護理技能競賽,在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多次獲得廣州市一等獎,廣東省一、二等獎,國家級二、三等獎。此外,我校還多次承辦市、省級的護理技能競賽,組織省內兄弟院校集訓與交流,在廣東省高職院校中起到了引領作用。
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關注技能競賽,以競賽為載體,檢驗學校的專業教學水平,技能競賽成績成為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4]。通過競賽所形成的質量品牌和質量推動效應得到了我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促使我校加大教學設施和教學軟件的投入,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并加強教學管理,提高了我校護理教學的整體質量。
教師在指導護生參加技能競賽的同時,相互交流學習,及時了解職業教育及本專業的新動向,通過對技能競賽主要內容、技術走向及職業院校技能人才培養基本要求進行分析與探討,捕捉指導教學改革的信息,提升了我校指導教師團隊的專業水平,促進了我校護理教師的專業發展。
護理技能競賽的指導思想與社會人才需求掛鉤,為行業發展服務,賽項設置實現了人才培養與醫院需求的無縫對接[5]。我校教師團隊在指導競賽的同時,發現現有教學與臨床護理工作需求的差距,將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申請到多個級別的課題,引領護理專業教學與課程改革的方向。如廣東省高職教育醫藥衛生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護理技能競賽對大專、中專護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研究”,廣東省高職教育技能競賽工作指導委員會教改項目及廣州市高等學校第八批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護理技能競賽對優化高職護生職業素質的研究”等。結合競賽的新標準和指導經驗,我校組織臨床護理專家及骨干教師共同開發具有護理職教特色、適用于我校日常教學及技能競賽的輔助教材,如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護理技能操作與臨床思維》,由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護理技能綜合實訓》等。
技能競賽的舉辦,搭建了校內競賽平臺,形成了普遍性、經常性的技能競賽制度,使技能競賽成為師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和途徑[6]。我校通過宣傳、動員、組織護生參與競賽,使護生認識到專業技能的重要性,激發了護生的專業學習熱情,創建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回顧近年來護理技能競賽中指導教師及學生反饋的問題,我校對組織參加護理技能競賽及因此反映出的護理教學中的不足做出以下思考和總結。
在競賽過程中,護生往往表現出臨場應變能力不足的問題。例如:在平時的訓練中,指導教師會設置病房情景及患者的姓名、病情等供護生訓練,而當競賽現場與平時訓練設置的情景不同時,有的護生仍按平時訓練的情景進行操作,如把患者的床號、姓名說成在校訓練時教師擬定的床號、姓名。當競賽用物與平時訓練的用物有少許差別時,不能很快做出判斷并適應。在競賽中出現一些小意外時,如無菌操作中無菌棉球掉落在無菌包布上;詢問患者感受時,患者未按預先設定的回答時,護生不能針對現場發生的情況做出處理[6]。提示教師不僅在競賽訓練中,更應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注重調動護生思維,培養護生靈活解決問題、隨機應變能力。
在競賽過程中,護生往往只是機械地按流程完成操作,以訓練時設計好的溝通方式與患者交流,缺乏對患者真正的關愛與保護。如在心電監護操作中,監護儀出現臨時報警,護生只關注怎樣消除報警音,而不對患者做任何解釋[6]。操作中經常詢問患者的感覺是注重患者感受、對患者關愛的一種體現,但護生不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如面對剛通過心肺復蘇搶救過來的患者時提出很多開放性的問題,沒有考慮患者是否有足夠的體力來回答。以上問題提示教師在平時的實踐教學中,不能只強調每一項操作的原則和步驟,在護生對操作程序基本掌握后,教師應給護生提供真實案例,引導護生在不同情景中在不違反操作原則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所學的人文關懷、語言溝通、人體力學等知識,有計劃、有組織地完成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教師還可故意設置障礙或提出問題引導護生多方位思考,提升護生綜合應用能力,使護生能在不同情景中針對不同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務,實現護理教學與臨床護理工作的“零距離”。
近年來,技能競賽中的理論部分主要是臨床護理案例分析,針對案例列出主要護理問題,找出首優護理問題并制定相應護理措施。護生參賽時失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首優護理問題判斷錯誤,進而導致針對首優護理問題的措施錯誤。以臨床案例分析為理論部分競賽項目體現了職業教育對學生面對臨床具體案例時根據病情的輕、重、急、緩綜合處理能力的要求,而競賽中此方面失分也反映了教學中的嚴重不足。因此,在理論教學中教師應擺脫教材的限制,通過結合臨床案例,引導護生思考同一種疾病患者因其病情嚴重程度、臨床癥狀、性別、年齡、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經濟狀況等不同,患者的護理問題與措施亦會不同,提醒護生不能刻板地列出某疾病常見的護理問題與措施,而是要根據具體情況,敏銳觀察不同個體的特征,找對問題,有計劃、有組織地幫助患者解決問題,成為臨床需要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護理技能競賽作為展示護理職業院校廣大師生風采和改革創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可以通過競賽的培訓及開展,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發現與兄弟院校之間的差距,揚長避短,相互學習,積累經驗,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良好氛圍,促進護理職業教育不斷發展及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