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韋力
[提要] 目前,在金融脫媒這個發展背景下,銀行業迫切需要發展轉型。本文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農業銀行進行研究,揭示農業銀行應對策略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改進措施,對處在競爭加劇背景下的商業銀行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金融脫媒;農業銀行;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月4日
一、引言
金融脫媒是現在經濟局勢的發展主流趨勢,中國的金融業處于不斷進步中,中國商業銀行受金融脫媒現象的影響已經有所顯現,遇到了不少的機遇和挑戰。在金融脫媒背景下,我國的商業銀行必須解決好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抓住其提供的機遇,實現銀行業更好的發展。
本文的創新點是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農業銀行代替國有商業銀行作為研究對象,與其他學者把整個銀行業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在金融脫媒背景下的應對策略相區別。國有商業銀行由于自身存在的體制和責任問題,轉型升級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難題。但為了應對金融脫媒,商業銀行必須把轉型升級提上日程。所以,通過研究分析農業銀行應對金融脫媒措施中存在的問題,有著極其重要的實踐指導作用,并且對農業銀行如何提高應對金融脫媒的能力和策略提出建設性意見。
二、金融脫媒發展現狀
(一)金融脫媒表現。近年來,在我國經濟不斷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商業銀行的存款貸款業務規模一直在穩步提升,但是存貸款的比率卻是呈現出相反的趨勢。2006年金融機構的社會融資總額的80%是貨幣貸款(包括本幣及外幣),而在此之后,這個比率就逐年下降,即使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沒有使得該比率上升。
單從投資角度來講,經濟的不斷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積累的財富也逐漸增加,投資者的素質及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同時由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獲取、傳播速度快,人們對于金融產品的認知較為深刻。如表1所示,2008年的金融危機,由于股市等證券市場受到打擊,居民傾向于投資銀行儲蓄,存款率略微增加,存款率的頂峰在2009年出現,隨著金融危機過去,存款率又回落。(表1)

從融資的角度看,金融脫媒的典型表現是社會融資總額中直接融資規模占比日益增加,一直以來我國的一些大中型企業資金大多來源于銀行貸款,如表2所示,隨著我國直接融資額的比率不斷增加,各大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性明顯降低。所以商業銀行的主業務之一的貸款業務必然會受到不小的影響。(表2)
(二)金融脫媒特征。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時間較短,還未形成完備的金融體系,當下的金融大環境就決定了我國金融脫媒的個性化特征,主要體現為:
1、國家政策的主導性。在發達國家,金融脫媒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都是與金融市場體系不斷完善進程中相伴而生。但是在我國,雖然近些年來經濟飛速發展,但是金融市場的體制并不健全,跟不上經濟的發展節奏,金融業的主體部分仍然是銀行業,而銀行業的間接融資同樣處于主體地位,商業銀行又是銀行業的主體,這明顯說明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急需加大。這就需要政府進行引導,經過國家政策的實施,資本市場得以發展,金融市場化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所以政府主導是我國金融脫媒現象的首要特征。
2、中小企業融資金融脫媒現象突出。20世紀中期,美國開始出現金融脫媒,證券市場、基金市場等隨之發展起來,金融市場趨于多元化,直接融資開始凸顯,美國的一些公司就不再依賴銀行貸款。鑒于此背景,商業銀行著重提升了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服務質量,開始重視零售業務的發展,這正是金融體系趨向健全的過程。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的表現也同樣突出,不僅由于銀行貸款的程序復雜等,也是由于其他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完善。
三、金融脫媒對農業銀行的影響
(一)農業銀行市場環境趨于復雜。截至目前,我國的經濟金融化進程穩步前進,這給銀行業的運行機制和其所處的市場環境帶來了不小的改變,所處的金融環境更加復雜,形勢更加嚴峻。我國自2008年加入WTO后,商業銀行國際化程度加深,國際經濟對其造成的影響增大。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性較差,波動性較強,主要是由于世界上每個國家的發展情況未達到均衡狀態以及新興經濟體所具有的風險性更高,所以我國的農業銀行由于金融脫媒,將面臨更嚴峻的經濟形勢。
(二)沖擊農業銀行的傳統業務。農業銀行仍然主營資產負債兩大傳統業務,所以對傳統業務的依賴性較強,其利潤來源也大部分都源于資產負債業務。但是,隨著金融脫媒的出現,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利率市場化大致實現以及資本市場的良好運行,投資者把資金存入銀行的積極性降低,企業貸款面臨更加多元化的選擇,這就給農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造成了極大的障礙。
(三)加劇農業銀行經營風險。我國的利率制度管理較為嚴格,存貸款的利率差是農業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故農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就是貸款的違約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金融風險逐步加大,金融脫媒對其風險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多元化發展,各類企業更加傾向于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直接融資。這就加速了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衍生品工具飛速發展,同時也增加了各類風險,同處于一個經濟環境下,這必然會加劇農業銀行的經營風險。
四、金融脫媒背景下農業銀行存在的問題
(一)中間業務整體水平較低。中間業務是小微企業常見的銀行業務,能給其帶來較多的利潤來源。中間業務的業務規模在近些年也不斷擴大,農行的中間業務也是如此,在近些年給農行帶來的業務收入有較大的增長,但是還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較多的問題,總體發展水平還是較低。一是雖然中間業務品種較多,但是沒有較為特色化的產品,有許多商品也更加缺乏高附加值,所以在中間業務在全體業務的占比以及總體發展水平方面,農行還是遠遠趕不上其他中小銀行;二是農業銀行并沒有設立專門進行中間業務管理的機構,也缺乏健全、規范的管理體制,從而導致中間業務的管理出現了缺陷,這也耽誤了農業銀行的又好又快發展。endprint
(二)網絡金融發展不足。網絡金融技術的不斷發展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不僅給農業銀行的傳統業務帶來了創新發展的新契機,同時新型網絡金融企業的發展和成立也使得商業銀行面臨較大的挑戰。農業銀行面臨這種情況也在積極進行改變,雖然其網絡金融的建設已經有了較大的效果,但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必須加以解決。首先,農業銀行的網絡金融業務發展不足,不能很好地滿足自身全方面業務發展的需要;其次,農行的網上支付樣式較為傳統,不能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要,并且不如其他移動支付商的產品方便快捷,這也給了其提供了較大的發展機會,并且支付發展不完善可能會給農行的信用卡業務以及其他業務造成一定的阻礙。
(三)風險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商業銀行不僅要重視自身的業務發展能力,還必須增強風險管理水平。尤其是在近年來金融脫媒的大背景下,農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貸款客戶信譽降低增加了銀行的信用風險,存款資金提取困難增加了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同時創新型金融工具的增多也增加了銀行的市場風險。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發展,更多的風險也加速暴露出來,所以農業銀行必須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從而全方位地控制業務開展過程中面臨的各項風險。
五、金融脫媒背景下農業銀行的應對措施
(一)加快發展中間業務。中間業務避免了傳統銀行業務所具有的劣勢,并可以較大程度地增加銀行利潤,從而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所以農業銀行必須加大力度發展中間業務。首先,農業銀行要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巧妙發掘利潤增長點,研發更具創新的中間業務,滿足顧慮需要的同時增加銀行的收入;其次,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積極結合起來,針對重點的跨境金融服務項目,大力擴展自身的跨境服務能力并積極引進資金管理機制,從而促進金融服務轉型變化,多方位地發現中間金融業務。
(二)創新網絡金融服務體系。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達,農業銀行也在不斷完善自身的支付平臺,并利用網絡技術完善相關管理體制。但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一大群網絡金融企業得以產生,這與傳統銀行產生了激烈的競爭。農行的網上支付系統也受到了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平臺的競爭。面對金融脫媒背景下的網絡金融技術的挑戰,農業銀行首先依靠信息技術的發展引進相關人才,加強產品創新和系統創新,將電子商務與金融服務結合起來,不僅要創建新型農業網絡支付平臺,更在創新型系統和產品的支撐下大力推進網絡金融業務,從而應對金融脫媒給農行帶來的更大挑戰。
(三)完善風險管理體系。金融脫媒這種發展大趨勢讓農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更大的風險,所以農業銀行必須將風險管理能力加以提高,并加強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首先,針對在金融脫媒大背景下產生的違約案例以及不良貸款案例進行相應研究以及全方面的風險應對,并總結其共性,針對農業銀行存在的漏洞進行專門的管理,并提出改善措施,從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其次,設計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專門負責管理不同的風險,并指定專門的負責人,通過劃分風險和業務的管理區的方式梳理風險管理脈絡,從而真正做到完善各個方面的組合管理。
主要參考文獻:
[1]白娟.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
[2]巴幸原,徐爽.金融脫媒下我國商業銀行業務轉型研究[J].商,2015.44.
[3]陳鋼,鄭良琳.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金熟脫媒現象探析[J].上海金融,2012.11.
[4]陳義發,蘇賽爾.金融脫媒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現狀及對策分析[J].新經濟,2016.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