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
[提要] 我國的金融衍生品經歷近30年的發展,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從無到有,從自己探索到逐漸成形,規模從小到大,循序漸進的發展直至成熟,逐步踏上經濟功能日益凸顯、穩定健康發展的正軌,中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迅速發展,交易規模逐漸擴大,交易量日益增加;不僅如此,金融衍生品市場愈加趨向規范化,國際地位明顯提升,投資者人數逐日上升,同時對各種金融衍生產品品種進行創新。在當前形勢背景下,金融衍生品市場迅猛發展,勢必會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以我國大商所為例,對金融衍生品種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我國金融衍生品種;問題;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月4日
一、我國金融衍生品種現狀
金融衍生品屬于金融合約的一種,由某種或某些基礎指數或基礎資產決定其本身的內在價值。金融衍生品的基本種類主要有遠期合約、期貨合約、互換(掉期)合約和期權合約以及具有四種基本種類中的一種或幾種以上合約特征相混合的金融合約。按照原生資產劃分,包括利率、股票、商品以及貨幣合約。若在此基礎上再細致劃分,利率合約中可按利率的期限分為長期利率合約和短期利率合約,分別以長期債券利率和短期存款利率為典型代表;股票合約主要分為股票合約以及組合多種股票的股指合約;商品合約則是各種大宗商品,比如有色金屬、原油、農產品和煤炭以及鐵礦石等。主要分為三種,即農產品、能源和基礎原材料。貨幣合約就是不同種類貨幣的比值合約。而大商所經中證會批準,截止到2017年,已上市的品種有玉米、雞蛋、豆油、玉米淀粉、黃大豆1號、豆粕、棕櫚油、聚丙烯、膠合板、鐵礦石、纖維板、聚氯乙烯、線型低密度聚乙烯、黃大豆2號、焦煤、焦炭共計16個期貨品種和豆粕期權。
大連商品交易所是中國四大交易所之一,以下簡稱大商所(DEC),經國務院批準于1993年成立,是中國東北僅有的期貨交易所。據統計2016年末大商所投資者開戶數量達273.70萬,指定交割庫247個,擁有會員單位166家。同年,大商所年成交額高達61.41萬元,年成交量上漲為15.37億手。大商所2016年排全球第八位(根據美國期貨協會公布的衍生品交易所成交量排名)。大商所現在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和油脂、塑料2種基礎原材料和煤炭以及鐵礦石2種能源商品期貨交易市場。
二、當前我國金融衍生品種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推出各種金融衍生品種的速度飛快上升,而金融衍生品種所存在的問題也日漸凸顯,遺憾的是在金融衍生品方面,大商所卻未能占據一席之地,這與我國金融市場起步晚、發展經驗不足有著很大關系。從地區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大商所取得國際大宗商品方面的定價權是非常必要的,是改變目前東北發展困局的突破口,大商所在開發金融衍生品種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一直以來大連都是東北地區的金融中心與經濟中心,同時東北也是中國的主要農產區,為大商所發展金融衍生品種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下面以大商所為例分析當前金融衍生品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衍生產品應用領域窄。據中國期貨協會的數據顯示,我國的期貨市場成交量從1993年的890.69萬到2014年增長到了250,581.87萬,近300倍。期貨成交額從1993年的890.69億元到2014年增長了500多倍達到了2,919,866.59億元。同年,我國的金融衍生逐漸成為全球第一大期貨交易市場和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貨交易市場,并且自動力煤資源、黃金、銅和白銀三種資源和農產品以及股指期貨等品種上市后更加具有在國際上較高的影響力。根據美國期貨協會2014年全球期貨交易所的交易量的統計,大連交易所位列第十名,國內四家交易所躋身世界前20強,除此之外,其他國內交易所排名均有所上升。即使我國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額和成交量數額巨大并且迅速增加,但其所涉及的范圍和領域依舊比較集中,大商所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和鐵礦石等的期貨市場,但其他的金融衍生品種則明顯落后于這幾個有明顯優勢的期貨品種,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商所金融衍生品種所應用的領域比較狹窄。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大商所期貨成交量排名世界第14位,但是截止到目前為止,全球的100家期貨交易所上市的期貨商品有93種共計267個,而我國期貨市場僅僅只有PVC、小麥、豆粕、銅等21個上市交易的期貨品種,涉及的領域也極其有限。由此可見,我國的商品期貨交易雖然具有較大的規模,但是所涉及的領域卻是相對狹窄的,這種局面與國際上的期貨市場的交易規模大、涉及范圍廣對比鮮明。
(二)金融衍生產品種類單一。自2012年以來,我國的期貨市場推出了原油、玻璃、白銀、國債、焦炭、鐵礦石等多種商品期貨。金融衍生品市場就需要不斷創新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壯大其發展,所以要不斷創新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品產品種類,才能提供更多的新的機會和交易手段,更能促進期貨交易的持續穩定的增長。2010年,正式上市交易股票價格指數,2013年重新上市國債期貨,2014年中國期貨市場又上市了6個新的金融衍生品品種(如聚丙烯)。除此之外,外匯的期貨也在計劃籌備之中。隨著經濟水平不斷發展,企業的風險管理越加趨于個性化和多元化,這就對我國金融衍生品的品種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衍生品的品種需要不斷豐富,更加多元化。大商所也要緊隨時代的步伐,跟上國際的節奏,不斷豐富上市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品種,不能夠保持在原來的水平停滯不前,需要改變金融衍生品種單一的局面。
(三)金融衍生產品的定價機制不完善。在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上缺少真正市場的均衡價格,從本質上講是由于金融衍生產品種的定價機制不完善,定價機制不完善就導致了大多數的金融價格并不是完全的市場均衡價格,而其中存在的價差給投機者提供了便利條件,從而削弱市場發主價的能力和規避風險的功能,極大地阻礙了金融衍生品種的創新和多元化。金融衍生產品種的定價機制本質上由相關的基礎資產的價值所決定。由于國家對國債發行利率和銀行存貸款利率還處于實行管理制約的狀態,還未形成真正的市場利率,這也對金融衍生品種的定價機制形成一定的障礙。另外,由于金融衍生品的零和博弈極其復雜性等特點,需要具有較高專業化的人才進行定價機制的設計及完善,現在還處于人才缺失的狀態,所以就造成了定價機制的缺陷,從而使行業不夠完善。endprint
三、我國金融衍生品種的發展建議
(一)擴寬金融衍生品種的應用領域。從整體來看,金融衍生品的種類依舊不是很多,類似于利率、匯率和期權這樣的衍生品也沒有推出,這不僅削弱了市場功能,還使得原本平穩發展的國內經濟運行得以停滯。所以,必須在市場指導的情況下,將新上市的體系加以完善,并且積極規劃完善與發展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各項發展方針及策略。對于那些會對國民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原材料類期貨產品,如原油、稀土等,要積極推進其上市,使得產業鏈更加完善。此外,對于股指期權以及商品期權這些新興的產品,我國也一定要促進其發展成熟,并將其推廣至更多領域。作為市場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期權交易是新時期下的新產物,它不僅能激發投資者的熱情,還能提升市場效率,所以要將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并加以發展,并進而促進我國金融市場在平穩運行的基礎上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二)增加金融衍生品的種類。我國的金融衍生品種類比較匱乏,樣式不先進且不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所以我國必須增加金融衍生品的種類,給予投資者更多選擇的機會。金融衍生品市場是一個需要不斷注入新鮮血液的市場,創新也是在其發展過程中的最大原動力,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鼓勵金融創新。國內衍生品的種類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是很大,所以我國應該積蓄力量加強對衍生品研究的技術服務,在技術方面給予支持,為衍生產品種類的逐漸增多提供準備條件;其次,在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債券期貨、期權互換是我國首先要推進的衍生品種類,然后我們需要繼續推進場外衍生品。期權與互換市場比較復雜,所以其衍生品種類也應在在遠期、期貨產品的基礎上得以發展,而場外交易衍生品也應借鑒同業拆借市場的經驗,并在外匯交易品種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
(三)完善金融衍生品的定價機制。專家型人才要專門指導那些交易技術要求較高,結構較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的定價與交易機制,與此同時也并要求監管者充分認識金融衍生品的定價機制并更好地進行監管。在21世紀這個人才競爭的時代,我們要將引進來與自主培養相結合,培養能夠解決高技術性的衍生品的問題并研發出基于合理的定價機制從而較完善的金融衍生品。此外,還需要培養了解我國金融市場特點以及對國際市場運行規則也有一定認知的專業的監管隊伍,從而保證我國金融衍生品能在知法守法的大背景下進行研制,并使得衍生品的定價能更符合時代要求,滿足投資者的要求。
四、結論
近年來,受到全球衍生品市場強勁發展趨勢的影響,國內衍生產品交易也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但確實也存在著發展不完善以及市場不活躍的因素。國外的發展經驗對我國來說非常有用,所以我國要不斷規范衍生品相關法律法規并促進衍生產品各種改革。值得一提的是,期貨交易在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促進了其他各種類型衍生品的開發,并提升了風險的防范制度的研發。我國應在防止產生巨大風險的基礎上,借鑒國際市場的情況,并與我國國情以及社會條件相結合,利用我國獨有的優勢發展我國整體金融衍生品市場。
為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我國開始積極研發并公開上市發行各種金融衍生品。本文首先分析了衍生品市場不斷發展所產生的巨大意義,找出了目前衍生品在發展中暴露出的較明顯的問題,并結合我國的經濟大環境,提出了適合我國金融衍生品不斷發展的路徑。
我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環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國經濟如果想在原有基礎之上更好更快的發展,必須在著力發展我國衍生品種。有效地規避風險,更大地獲得收益是衍生品市場的最終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本文首先描述了金融衍生品的現狀,并在就其發展過程中實現的問題進行了探究,據此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綜上所述,為解決金融衍生品市場上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并滿足投資者的獨特需求,我國必須力求開發相關產品并踐行相關措施,從而讓金融衍生品市場成為我國實體市場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我國的衍生品市場復雜又充滿挑戰,我們必須正視其重要性,并做好長期促進其發展的準備,這條道路也必然是任重而道遠的。
主要參考文獻:
[1]鄭秀君.我國壘融舒生品的發展歷程分析度啟示[J].江蘇商論,2008.7.
[2]Galen Burghardt and Will Acworth2008:A WildRide[J].Futures Industry,March,2009.
[3]陳炳琿,宋浩亮.美國衍生品監管的改革和啟示[J].現代管理科學,2014.
[4]胡勝,朱新蓉.信用衍生品監營:理論分析與模式選擇[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8.6.
[5]郭俊梅.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