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茂欽
[提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金融行業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大。立足于“三農”問題、服務“三農”的農村信用合作社面臨著諸多挑戰,因此改革勢在必行。本文以貴州省農村信用合作社為例,介紹貴州省農村信用合作社發展現狀及改革內容,著重分析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并給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風險
中圖分類號:F830.6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月4日
一、貴州省農村信用社概況
(一)農村信用合作社概況。農村信用合作社是一種立足于農村問題、服務農村的金融機構,它是由央行批準成立的。信用社的社員通過投入一定的資金從而獲得股權,是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股東構成。農村信用合作社往往將農村的閑置資金收集起來,并將其投資于農村、農業相關的經濟活動中,為農村的發展提供金融相關服務。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特點有三個:第一,該機構的成立資金主要來自于農民和農村的其他個人集資,通過這種方式,股權得到分配,另外信用社的負責人是通過選舉的方式產生的,負責信用社的經營。其成立的目的在于互幫互助、相互扶持,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第二,農村信用合作社經營的業務主要是存取款、借貸款。很大比例運營的職責多圍繞在社員周圍、服務社員,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信用合作社逐漸向商業銀行過渡,并且經營的范圍也是越來越大;第三,農村信用合作社因其成立初衷、方式的特殊性,其業務操作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農村信用合作社面向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依照法律的規定合理運用農村基金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發展歷程及地位。我國的第一個農村信用合作社最早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20世紀初,德國的合作經濟思想傳入我國。當時的中國正遭遇重重災難,一方面受到國內外勢力的雙重壓迫,政局動蕩不安;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災害嚴重,加上近代中國的封建落后,我國貧苦的農民飽受摧殘。為了解決一些列的問題,探尋一條讓老百姓脫離饑餓、貧窮的道路,農村信用社成立。到抗戰期間,由于資金的缺乏,生產遭遇瓶頸,為了籌集資金繼續生產,農村信用合作社再一次發揮其作用。建國初期的中國,受到土地改革的積極影響,廣大農民群眾踴躍參與農業生產。受到我國薄弱的農村經濟基礎的影響,有一部分農民選擇高利貸來獲取用于生產的資金,久而久之,高利貸的不良風氣盛行。為了與這一現象作斗爭、解決農民的資金問題,農村信用合作社再度興起。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為了響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號召,農村信用合作社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村信用合作社將收集到的資金用于農業生產,逐漸擴大貸款范圍、放寬貸款條件,隨之我國的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現階段的農村信用合作社主要作用是解決“三農”問題。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農村信用合作社的電子業務得到了廣泛應用。辦理業務的手續不再繁瑣、資金結算問題也不再棘手,“三農”問題也到了一定的解決。
我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旨在為農村、農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促進農村農業的發展。我國是農業大國,擁有著幾千年的農業發展史,農業的發展在我國的整體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立足于農業的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成立,無疑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添磚加瓦,起著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三)貴州省農村信用社現狀。貴州省農村信用合作社自2003年深化改革以來,堅守著“根在農村、命在農業、情系農民”的服務使命,現已發展成為了貴州省最大的金融機構,其貸款規模、資產總額、覆蓋范圍均處于貴州省的領頭地位。貴州省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經營業務廣泛,有個人的存款業務、貸款業務以及卡業務,還有針對企業的微小型企業貸款業務等,另外為了更好的服務“三農”,貴州省農村信用合作社專門為“三農”設立的特色服務,主要有信合惠農一折通、信合村村通、黔微貸以及農民工特色服務。在政府的帶領下,貴州省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發展迸發活力。截至目前,貴州省農村信用合作社已在全省建立747萬農戶信用檔案,在全省建立起95家支持小微企業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中心,越來越多的農民和小型企業都得到了信用社的援助。
然而,由于當今的金融行業發展迅速,競爭也越來越大。貴州省農村信用合作社在發展中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各大商業銀行在服務、產品以及體制上都有了很大的創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客戶,由于農村信用合作社本身的局限性,其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因此,改革刻不容緩。
(四)貴州省農村信用社改革內容。為了進一步完善貴州省的金融體系,加強縣級金融機構的建設工作,促進全省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發展,貴州省決定在2017年底將全省農村信用社改為商業銀行,并按照商業銀行的經營體制經營。與此同時,要建立現代化的經營模式,引入現代化的產品和服務,讓信用社能夠適應潮流,不被淘汰。貴州省農村信用社的改革主要圍繞三個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全省農信社改制工作要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深化對農信社改制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建立完善的地方金融體系,堅持正確、健康的發展方向。首先,貴州省的地方金融體系還不夠健全,盡管在“十二五”計劃以來,貴州省的金融工作取得了優異的績效,但在發展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其次,面對全球金融風險的加劇,合作社的金融風險也在加劇,為了營造安全的金融環境,一定要加強風險的防范;最后,金融化的創新步伐逐漸加快,加之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金融市場不停地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為了適應潮流,共同發展,改革勢在必行。
二、貴州省農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風險
(一)農村信用社管理上的風險性。一是管理和監督的適應與磨合易造成多頭監管。在改革的進行中,農村信用合作社在管理、運營中都是十分脆弱的,面臨的挑戰也頗多,特別是在管理上,因此管理和監督上的干預比較多。改革之前的信用社主要受政府的管理。但是改革后,銀監會作出明確規定,要求政府不得過多地干預信用社的管理和監管,農村信用合作社應實施自律管理。現在的信用社正處于改革的過渡期,因此新的管理體制還不能夠完全落實,容易造成多頭監管;二是缺乏科學經營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不高。我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的首次改革是在1996年,該機構的管理都是按照合作制的原則規范管理,然而由于起步較晚因此在自我約束力和風險控制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另外,由于近年來的不良貸款數量增多,對于農村信用社的經營和管理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農村信用社必須加強經營管理。貴州省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后,企業的發展比較滯后,舊的管理體制和思想短時間內很難做出改變。另外,由于貴州省的相對落后,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比較大。但從貴州省的年教育水平和人口流動量來看,貴州省的教育水平也比較落后,人才的流失也比較嚴重,這也直接導致了貴州省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人的整體素質以及管理水平的落后。endprint
(二)不良貸款占比高,存在信用風險。由于貴州省的經濟相對落后,特別是農村經濟的發展。由于農民個人缺乏健康良好的資產管理基礎,很多農民的資產都沒有所有權的憑證,這使得擔保貸款成為了主要的貸款方式。加之農民的投資意識薄弱,缺乏正確的投資指導,因此不良貸款的比例較高,農村信用社的財務管理上也存在著系列問題,這都使得其經營存在較高的信用風險。另外,由于銀行業本就是高風險的行業,加之當下的金融環境波動,因此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經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最后,我國的商業銀行規模龐大,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支持多,當存在資金或者管理問題時,能夠向上級銀行求助以解決問題。而農村信用合作社由于自身規模的限制很難獲得這些支持,因此更容易出現信用風險。
三、防范風險的建議
(一)加強外部監管與行業管理。目前,我國對商業銀行的監管主要是為了避免銀行發生系統性的風險。此外,我國將更多的監管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大型的商業銀行上,而對于小型的商業銀行并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另外,由于農村信用社本身的局限性,一些監管制度對其使用并不合適。因此,對于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監管應該結合其獨具一格的特點選擇一些可用的有效果的監管措施。在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內部管理上,工作人員的選擇也起著重要的決定的工作用,因此應該選擇水平夠高、資質夠好的管理人員管理合作社,并對管理層進行一定的分級,不同級別的管理人員有不同的權限設置,通過相互監督相互制約來加強監管。最后,信用社應該建立合適的決策機制,改進先前的決策方式,提高決策效率。
(二)強化財務管理,調整貸款模式。貴州省農村信用社在財務管理上由于技術、人才方面的限制存在一些問題。只有不斷地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才能讓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有大的提高。一方面在對客戶經理以及財務人員的管理上應該實施新的政策以加強財務管理;另一方面信用合作社應該積極開發新的貸款模式,尋找新的貸款方式。通過增加新的貸款方式,可以將貸款的風險分散開來,有效降低貸款的信用風險。信用社可以根據客戶的不同資質提供不同額度的貸款。最后,貸款信用風險的產生與借貸款雙方都有關聯,因此在強化信用社工作人員職業素質的同時,還應該加強投資知識的宣傳、普及,讓廣大的用戶能夠意識到風險的存在,從自身方面斷絕風險。
主要參考文獻:
[1]黃惠春,曹青,李谷成.不良貸款約束下農村信用社改革效率分析——基于SBM方向性距離函數[J].農業技術經濟,2014.10.
[2]王滿.四川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績效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3]羅然然.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
[4]明洋.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及公司治理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
[5]高偉.當前農村信用社改革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攀登,200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