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霏+李小惠
歷史上的張家口曾是個演繹財富傳奇的大舞臺。張庫大道鼎盛期,僅大境門內外就有商家店鋪一千五百多家,除晉商、京津商人、直隸商人、老嗒幫、東北幫、江浙商人、徽商和本地商外,還有四十多家外國洋行。
最早崛起的八大皇商
皇商是封建社會中官商的一種,在清代,以內務府的皇商資本最雄厚,經營范圍最廣泛,與清政府的經濟、政治聯系最為密切。在張家口曾出現過不少皇商,清王朝最早敕封的一批在張家口經商的山西商人,就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史稱“八大皇商”。
在“八大皇商”當中,介休范氏聲名最顯赫、資本最雄厚,也是口商中最為突出的代表。介休范氏家業之興,得益于開中法。所謂開中,就是鼓勵商人運送糧食到邊塞,換取販鹽專利的制度。山西商人抓住時機,利用靠近邊地的區位優勢,以糧、鹽之經營和盈利,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雄厚的資本。明中前期,山西介休張原村人范至剛帶著不太多的資本來到被稱為東口的張家口經商,歷7代150余年傳承,至范永斗一代已是明崇禎年間。這時,范氏家族不但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成為張家口的大富商,而且還樹立了良好形象,時人稱其“賈于邊城,以信義著”。
張家口的皇商雖然出現于清代,可張家口商人與清政府的關系,卻是從明末開始的。崇禎年間,努爾哈赤蓄意進行軍事擴張,軍用物資為第一緊要,因與明王朝的對立關系,不能公開進關進行貿易,于是,他多次派人進入張家口,通過八家商人籌集了大批生活和軍用物資。通過貿易,八家商人與后金建立了很好的關系。傳說,努爾哈赤曾公開向明政府提出挑戰,這個戰書,就是通過張家口的八家商人送給明政府的。對于張家口八家商人的情況,乾隆七年的《萬全縣志》這樣記載:“八家商人皆山右人,明末以貿易來張家口,曰王登庫、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賓、田生蘭、翟堂、黃云發。自本朝龍興遼左,遺人來口市易,皆八家主之。定鼎后來召入都,設便宴,蒙賜上方服饌?!?/p>
康熙中期以后,“八大皇商”之首的范氏家族抓住了“軍中市場”的商機,創造了又一次財富傳奇。在隨軍貿易的過程中,范氏家族并沒有放棄張庫大道的生意。他們“沿途販賣”,與蒙古人進行交易,用日常生活用品來換取牲畜及畜產品。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帝允許為軍營運糧的商人攜帶貨物,“由歸化城運米往軍營,無庸禁止私帶茶布,酌量馱載帶往”。于是,借名運糧,有時甚至貨多糧少,地下活動變成了公開貿易。
范氏鼎盛時期,資財力量頗為雄厚,這方面雖然缺乏文字記載,不過從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宣布范氏一族破產的清單看出,他們在直隸、河南、山西、陜西等地都設有鹽店,在天津、滄州有囤積鹽晶的倉庫,在蘇州有船局,并有洋船6只,在北京有商店3所,在歸化城有商鋪4處,在張家口有商鋪6處,地產106頃,在各地有房產近千間。還不包括在原籍山西介休的財產,張家口橋西范家大門是范氏家族在張家口生活棲息過的地方。
大體說來,從康熙到乾隆初年,是范氏家族經商鼎盛并在政治上取得相當地位的時期。清政府先后授范氏子孫任太仆寺卿、布政司參政、廣東提督等職。此外,范氏族人中還有任員外郎、郎中、道員、知府、同知、州同、縣丞等職之人。范氏的祖輩也被追贈為驃騎將軍、資政大夫等,他們的妻子也被追贈為夫人、宜人等。當時的范氏,已經變成了豪門權貴。
乾隆年間,范氏經營活動日漸衰落。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政府以范氏銅業“虧折日深,以至上年誤運誤課,拖欠官項累累”“虧損至一百五六十萬兩之多”為由,革除范氏內務府、戶部等衙門官職,著令嚴加審訊范清濟兄弟,并查封家產,昔日堂堂皇皇的“世襲皇商”一夜之間變成了階下之囚。也許是八大皇商的后人們經營能力衰退,也許是政治斗爭的需要,總之,自從乾隆四十八年范氏家族被查抄,家產充公后,曾顯赫一時的皇商后代們紛紛走向敗落,八大皇商從此威風不再。
富可敵國的山西晉商
包括八大皇商在內的晉商,大多崛起于明中前期的開中法實施。明后期隨著統治階級的日益腐敗,開中制度遭到了嚴重破壞,最終夭折。但是,精明的山西商人卻發現了長城沿線貿易的巨大商機,以執著堅守著已開辟的陣地。依相關文獻資料分析,清代乃至民國期間,張家口商號的十之六七都是山西人的買賣。清代中后期,在張庫大道上經營的晉商財富急劇增加,到了富可敵國的地步。當時沒有財富排行榜一說,但一些資料還是從另一個側面記載了晉商的富有。清《茶市雜詠》說晉商:“每家資本二三十萬至百萬(兩)”?!睹晒湃嗣窆埠蛧ㄊ贰芬蔡岬酱笫⒖驮⒌聝杉疑烫柕馁Y本:“其中第一家能夠用五十兩重的元寶鋪一條路,從庫倫到北京,而第二家能夠用駱駝在這條路上排兩行?!?/p>
關于張庫大道與晉商的關系,有兩個觀點一直影響著這段歷史的研究:一是“張庫大道的開通是八大晉商的功勞”;二是“晉商的發跡始于張庫大道”。實事求是地說,張庫大道的形成應該是邊塞的蒙、漢及西北其他少數民族長期以來交往、交融、交流的產物,是從小到大逐漸形成的貿易市場和發展起來的貿易線路,是口商的集體經營結果,而不應該是哪個商人群體的“創舉”。另一點,晉人經商傳統至為久遠,晉商發跡不是始于張庫大道。如果說有相當一部分山西商人的初期資本積累是來自北方,那源頭應是明政府在長城“九邊”實行的“屯田制”和“開中法”,給山西商人提供了發展機會。
由于晉商的加入,推動和促進了張庫大道的發展、繁榮,而晉商在張庫大道的經營中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加大了資本的再積累。總之,張庫大道和張家口是山西商人創造財富的大舞臺,山西商人是口商商幫構成的中堅。
山西商人富甲天下,同時以仁義、信譽著稱。他們每到一處,一經發展,必先修關帝廟,在他們眼里,關帝是“信義”的象征。此外,晉商還建有公益性的社團組織,比如當年設在西沙河南岸永豐街今運輸公司附近的晉義社,就是專為客死他鄉的山西人收尸并進行集體祭奠的公益組織。修建關帝廟以及做公益善事的開銷,都來自山西商號的捐款。
不可小覷的本地商幫endprint
晉商構成了口商的中堅,但本地商幫亦是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萬全縣的霍家、蔚縣的王家,都曾經富甲一方。
霍家是清末民初張家口一帶的商業資本家兼大地主。霍家先祖從山西遷來時,張庫大道剛剛興起。霍家一到張家口就躋身于旅蒙行列,常年活躍在張庫大道上做“碎銷”生意。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十月初一,霍家五世東家霍如泌喜得貴子,取名霍枚。霍枚幼年時因家事變故遭受了不少磨難,從小就學會了打理生活,尤擅理財經商。他掌管家產時,正逢張庫大道興盛之時,霍家抓住機遇,迅速占領張家口市場。那時,霍家開辦商號經常采用與人合伙的方式。這些商號相當于現在的股份制企業,但“財份子”(資本)都出自霍家,伙友(合伙人)和頂身力的師傅屬“人份子”。大大小小的商號、錢莊、飯店、缸房,為霍家提供了滾滾財源?;艏业膬杉义X莊除放高利貸外,主要是匯兌蒙幣?;艏疫€大量向農業擴張,清末民初,霍家拿出大量商業利潤購買耕地。這些耕地全部租給佃農,霍家收租。
清末民初,蔚縣的王樸(當地口音念po)是另一位顯赫的豪商巨賈。直到今天蔚縣城鄉還流傳著“不吃不喝,趕不上王樸”這樣一句俗語。王樸自幼家境貧寒,十三四歲時,領著十歲的三弟到宣化入皮行學習皮毛加工手藝,很快掌握了粗皮加工的關鍵技藝。后來,王樸帶著弟弟離開宣化來到張家口,自己創業開皮行,在張家口皮行界闖出了名氣。一位收購熟羊皮的德國人在選購羊皮時結識了王樸,從此,王樸一邊經營自己的企業,一邊協助德商收購。王樸頭腦靈活,有膽有識,通過與洋人的合作,逐漸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民國初年,王樸的“德和隆”皮貨商號發展成為非常有影響的大商號,其分號遍布張家口、北京、天津一帶。如今,王家當年的商號店鋪大多已不知所蹤,唯一保存著原貌的是蔚縣蔚州鎮鼓樓后街的吉星樓綢布莊。2001年11月,河北省政府公布蔚縣吉星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個家族的興衰往往系于一人。霍家與王家在主事者去世之后,都迅速走向了衰落?;羰霞易鍘状嘈慕洜I,掙下了富甲一方的偌大產業,至霍枚一支,卻只有兩個人能夠繼承家業,一個是他兒子霍承熏(霍老五),一個是庶出曾孫霍培武,但這倆人一個是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花花公子,另一個是酒鬼。86歲的霍枚一死,霍家就像散了架似的沒了支撐。蔚縣王家在1940年王樸病故后,也漸漸失去了生機。
紛紛進駐的各路洋商
洋商不能算在口商商幫之內,不過,他們的出現,從側面彰顯了張家口以及張庫大道的吸引力。
清咸豐十年(1860年),俄國商人開辦的洋行出現在張家口。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張家口開埠之后,洋行大批出現。到清末,隨著張庫大道的進一步興盛,京張鐵路的開通,英、法、比、德、美、日等十數個國家的大批外國商人涌入張家口。
張家口的開放是以路的變革為特點的。向北,有到大圐圙再由恰克圖伸出國門的張庫(恰)大道,有為了貨物周轉提速開辟的張庫公路;向南有溝通京畿腹地、通達天津碼頭的京張鐵路;向西有沿著京張鐵路延伸出去的京綏鐵路?!肚逋鈩詹可滩和ㄉ虣n》記載,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各國在張家口開辦的洋行有四十余家”。
張家口開埠后,外國商人在張家口設立的商號逐年增加。不過,當時到底有多少家洋行進入張家口,一直沒有一個準確統計。依現有資料梳理,有英國的德隆、仁記、商業、隆茂、平和等10家;德國的禮和、德華、地亞士及法國的興隆、禪臣、祥記、世昌、瑞記、拔維宴等10家;美國的茂生、德泰、元和等16家;日本的三菱、三井、兼松、大蒙、正華等6家;俄國的隆昌、立昌等8家;荷蘭的立興、恒豐及意大利的兩家?!缎脸髼l約》簽訂后,美國的美孚、慎昌,英國的玉盛和、德全永煙草公司也進入張家口。
還有一些洋行雖然沒有在張家口設立正式機構,但是也參與了張庫大道的經營。如經營土雜貨的德國咪吔,經營牛羊皮及土貨的意大利義華、法國東方匯理、土爾其瑞林,專營紅茶磚茶的俄國牟昌等。
張庫大道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法國巴黎拉馬丁報社主辦的北京至巴黎汽車拉力賽的最初路線設計是從中國東北進入西伯利亞,后按照張庫大道老倌車的行車路線,出大境門,經西溝,登旱淖壩,過蒙古草原,進入西伯利亞、烏拉爾,橫跨波蘭、德國,然后抵達巴黎。
張庫大道是一條曾經融匯百川的黃金道,張家口曾經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2009年夏,張家口市集郵協會常務理事郭秀寶先生得到一張1920年駐張家口美國元和洋行寄往美國西菲爾德市一家機械制造公司的西式信封。該封郵戳清晰、郵路完整,十分珍貴。郭秀寶先生依該信封顯示的信息分析,這封信1920年6月24日從張家口寄出,6月25日到達北京,6月26日到達奉天(今遼寧省沈陽市),在中國國內中轉后,穿越太平洋于7月20日抵達美國西海岸的西雅圖市,而后橫跨美國,于7月26日到達了目的地東部的西菲爾德市,歷時33天。在那個年代,張家口與世界的距離并不遙遠。(史料提供人:劉振瑛)
編輯:安春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