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海寧+呂玉立
摘要:“前孵化器”是連接高校孵化器與企業、服務創新團隊的一個關鍵環節,主要作用是服務高校師生創新創業,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國“前孵化器”發展比較緩慢,本文針對這種現狀就“前孵化器”建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研討進行分析與討論,希望給予相關學者一些啟發。
關鍵詞:高校;前孵化器;創新;創業
引言:
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按照教育部相關指示,積極培養創新人才。在高校中需要創新創業教育。為進一步提高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民辦高校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投資力度。
因此,高校建立健全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是專業需要,也是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提高民辦高校的社會認同感。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創新理念與創新思維的培養,使學生適應事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因此,根據發展的高層次創新人才需求,更好地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呼應國家和教育的期望和要求,培養創新型人才是高校的責任。本文試圖通過“前孵化器”的建設,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高校“前孵化器”建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作用分析
首先,從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的實踐工作來看,高校“前孵化器”的服務對象是高科技和高端人才,其目標是提高技術水平,培養人才,促進企業發展。結合“前孵化器”的建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依托,在孵化器建設網絡學習如何有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和各種資源要素,通過培訓機制的改革與實踐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建設,這樣可以有利于建立高水平、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形成。
其次,高校“前孵化器”建設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并依靠它來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有利于學科建設和科技型企業雙贏關系的形成,進一步促進學科建設、高校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前孵化器”建設與產業轉型、小微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相結合,實現了雙方的共贏,從而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最后,隨著高校“前孵化器”建設的不斷普及以及完善,高校“前孵化器”將為教授、專家、以及研究人員等高層次人才提供常態化的研究、實踐和教學環境。在加快轉變研究向工業應用的轉變,促進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同時也引領學生開展前沿科學研究和培訓,引領大學生創新。創新成果進行創業,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同時促進“前孵化器”的發展,也為社會培養大量的高層次創業和創新人才。
二、依托“前孵化器”建設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主要路徑
第一,打破學校和企業、科研和市場、教授與學生的創新創業合作壁壘,完善“前孵化器”建設運行機制。加強引進人才的創新項目與學校創新創業教學的合作,有效借用多方資源促進校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的合作,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水平。探索實施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換算學分的靈活機制,比如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對部分選修課程學分采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或實踐項目進行換算。在建立“創新一創業”應用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院、校、政、企聯動協同孵化機制。推進與政府、風投機構、行業協會、創業校友合作共建“前孵化器”的模式,最大程度發揮校內各級創新實踐平臺孵化功能,提高“前孵化器”的孵化成功率,更好地實現創新帶動創業。
第二,根據“前孵化器”從專業學科向應用型轉化的需求,應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創新創業培訓的新特點。一是以通識教育以及精英為切入點,結合分層教學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的實施精英培養相結合,通過網絡培訓、講座以及課堂教學;高年級重點培養,小講座或創新研討會,參加實習和培訓實踐主要以創新和創業為主。二是探索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專業教育體系有機結合的有效路徑,學生“教授工作室+學生團隊+項目”模式,從低年級本科生創新人才的長期培養開始,主要培養科技創新項目,對有市場前景創新項目推薦給學校學科專業“前孵化器”。
第三,引入市場化運作與管理,面向教師創業項目、學生優秀項目進行立體化的前期培育與孵化。制定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孵化管理辦法,優化師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申報、評估、孵化、退出機制。完善投融資體制,通過引進社會資金,支持“前孵化器”創新創業工作。在學校方面,則要相應制定與“前孵化器”建設相匹配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師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激勵機制,等等,不斷健全“前孵化器”保障支撐體系。
第四,圍繞“前孵化器”的專業學科領域的高層次專家的創新創業實踐,建設好相應的智庫顧問和補充師資團隊。比如,建立創新創業咨詢專家委員會,從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兩個層面,聘請校內外與“前孵化器”發展方向有重大關聯的相關組織機構負責人擔任咨詢專家,包括政府部門負責人、著名企業家、產業界精英、創業成功人士、知名媒體負責人、著名學者等。同時利用校內優秀師資,結合校外資深創業指導專家學者、成功創業校友,共同組建一支教學與實訓相結合、創新與創業相結合、校內外相結合的師資團隊,對“前孵化器”的創新創業實踐工作進行研究、咨詢和指導。
第五,培養一批大學生創新創業領軍人物和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篩選出部分有強烈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組成創新實踐班、創業實踐班,通過開設創新創業核心課程和開展豐富的創新創業文化活動,為那些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學生提供實際支持,幫助他們啟動創新創業構想。在此基礎上,探索利用高校“前孵化器”建設創新實踐班,注重對學生在創意與商業機會的尋找、管理能力、市場營銷、財務知識和運營以及模擬創業訓練等方面的培訓,引導學生與老師團隊共同創業。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前孵化器”建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應該引起高校的重視,不斷創新路徑,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以及就業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羅嘉文,蘇一凡.基于“前孵化器”建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探討[J].社會工作與管理,2015,15(5):74-78.
[2]羅嘉文.基于“前孵化器”建設的創新團隊師生關系調查研究[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5,34(1):10-14.
[3]張美榮,李珍.科技創新與武漢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武漢科技企業孵化器調研與思考[C]//全國科技促進中部崛起學術研討會.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