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華+王姝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高各族人民文化歷史知識水平和文明道德素質有著重大意義,而各地、各高校、各級文化機構的圖書館作為收藏和保護傳統文化的專門性機構,更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圖書館的各項職能進行分析,重點探討了圖書館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并介紹一些圖書館在這方面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圖書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有著重大和長遠的意義及價值,中華文明發展至今,發展出了豐富的內涵,如“自強不息”“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百善孝為先”等,對今天的道德文明、生態建設、政治經濟的進步形成幾級的影響和指導作用。另外,隨著中國的綜合實力提高,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也在世界各地發揚開來,孔子學院、戲劇、中醫、美食、各族習俗等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知曉。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不能忽視。
一、圖書館的社會文化職能
建設現代化圖書館不僅僅是為人們學習提供輔助,它還有著更多的社會文化職能。
(一)文化傳承。這是圖書館自建立以來最重要也是首要的使命,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傳遞。而圖書館對記錄下來的傳統文化、知識、經驗收藏與保護,將其代代流傳下去,作為人類文明的巨大精神財富和文化寶藏,為人們不斷發展與進步提供知識和幫助。
(二)社會教育。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教育,圖書館為普通民眾和專業人才提供各類知識,對社會教育起道支撐與輔助作用,極大地提高人們的文化知識水平和文明道德素養。
(三)科學技術信息的傳遞。圖書館系統和全面地儲存了各種不斷發展中的科技信息資料,保留著優秀的科技創新信息,通過對各類文獻資料的復制、保存、整理、歸類、編輯,為信息的傳遞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
二、圖書館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積極作用
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幾千年來人們的民族精神、智慧、道德規范、創造才能、審美、思維方式以及理想追求等,是維持民族團結及國家安定統一的紐帶,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為新時代的不斷創新進步提供堅實的基礎。在支撐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上,各地各級各機構的圖書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一)促進作用。傳統文化的弘揚,不只是通過傳授知識,還需要營造出特定的文化氛圍來熏陶、感染人們對文化的學習意識。圖書館通過為學者、學生、普通民眾等提供一個輕松、安靜、具有學習氣氛的環境,使人們漸漸地在其中學習,擴充知識,提高個人素質。
(二)價值導向作用。人民的個人素質、價值觀、道德意識的優劣,決定了一個名族的發展水平和前途。通過各地各級各種規模的圖書館的建立,介紹和推廣優秀傳統文化,服務更廣大的群眾,培養他們的知識、科技、文化、道德素養以及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提高民眾整體的素質,促進其形成積極健康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三)陶冶精神,提高修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十分重視個人心理的自省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對個人心理修養極為看重。“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教導人們不斷反省,總結經驗教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導人們虛心請教,不恥下問;另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是教導人們通過自我修養,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太平的和諧世界。當前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一些人價值觀發生扭曲,功利、自私、浮躁、暴力,既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其自己也總活在不幸與痛苦中。因此應加強精神建設,大力弘揚傳統精神財富引導人們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建設社會主義,而在這過程中,圖書館這座精神文明寶庫的作用可見一斑。
(四)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國自古以來,許多圣賢都提出“和諧”的理念,“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以和為貴”等寶貴思想對今天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理念在傳統哲學文化中隨處可見,因此對優秀文化的弘揚,對于今天的社會建設有著重要作用。各地圖書館收藏著我國幾千年的文明精髓,且面對全體民眾開放,在對優秀傳統的宣傳中,將和諧理念傳遞給普通民眾,加深了他們對和諧社會的理解,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
三、圖書館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途徑與措施
(一)充分認識圖書館的作用,重視文化傳承工作。各地政府部門應認識到圖書館在傳播優秀積極文化中的巨大作用,加強圖書館的建設,根據本地民眾的人口規模、分布狀況、職業性質、文化程度和高校建設情況等合理規劃圖書館的規模,加大對圖書館的支持。而圖書館的管理人員也應時刻把握讀者在職業素質提高、技術信息拓展、個人修養上對文獻資料的需求,豐富藏書類別,擴大圖書館的影響范圍,吸引更多的人學習和閱讀。
(二)加強傳統文化宣傳工作。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離不開對民眾積極主動地宣傳,圖書館作為文化知識的集中地,更有著不可忽視的責任,在日常運行中,圖書館應積極主動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傳統文化宣傳活動。
1、傳統文化圖文展覽:定期地在圖書館內規劃專門區域以圖文形式展示優秀的文化作品、圣賢語錄、哲學思想、文人字畫等,加深人們對歷史文化和歷史人物的認識,通過閱讀和觀看,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
2、開展傳統文化思想宣傳活動:圖書館應定期及時地將社會上發生的先進個人事跡如尊老愛幼、孝親敬老、拾金不昧、舍己為人等加以收集和整理,并結合相應地經典書籍和歷史人物向人們宣傳和展示,使讀者受到感染,提升其個人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
3、定期舉辦傳統文化交流活動: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場地的優勢,開展書法、字畫、茶藝、傳統樂器、古文注解比賽等各種形式的活動,吸引人們參觀和對傳統文化的探究及相互交流,促進對民族文化精神的認知的理解。
4、舉辦民族民間藝術講座:圖書館對教育的作用也很大,應定期邀請知名的學者、教授或民族民間藝人到館內開展專題講座,如各族民俗、剪紙、建筑、喜劇、古代園林造景等,是讀者能能認識到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豐富的文化內涵。
結語:在我國政治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對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加不能忽視。通過建設以圖書館為主的各種文化教育場所,擴大其影響力,嘉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民眾的知識文化水平、精神道德水平、個人修養,培養合理健康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添動力。文明的進步是社會進步的基礎,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對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有著重大作用,而隨著中國影響力不斷擴大,也有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傳播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麗.中小型圖書館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04)
[2]邱勝輝.大學圖書館在文化傳承和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3(06)
[3]張小英.高校圖書館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和途徑[J].商品與質量.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