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信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機遇又有挑戰,探索出微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對于如何發揮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積極作用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微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當代大學生對于微信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幾乎100%的大學生都會應用微信,微信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忽視微信的作用。
一、微信在大學生中的應用狀況
微信是一種較新的網絡傳播媒體軟件,是由“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2G/3G環境需消耗少量網絡流量,WIFI 環境下免費)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微信作為一種新興的通訊軟件發展非常迅猛,用不到半年時間使得用戶量達到5000萬,不到1年的時間發展到1億多用戶,到15年用戶量突破5.5億,時至今日微信用戶數量統計注冊用戶已經突破9.36億。雖然對于大學生注冊和使用微信的具體統計數字沒有準確報告,但是騰訊對于微信用戶的調查結果顯示86.2%的用戶群體為18-35歲的青年群體。廣大青年學生對于新生事物有著較好的接收能力,是第一批敢于接受新事物的人,是最先把微信作為自己一種生活方式的踐行者。
微信之所以為廣大學生接受是因為它是一種便于人際交往和溝通的軟件,它可以實現文字、語言、表情、視頻、圖形等多種信息的傳輸,避免單一的文字傳輸,增強了溝通和互動的過程。微信應用條件非常低,只有只能手機能上網就可以應用。目前看,大學生所用的手機基本具備都是智能手機且具備上網功能。此外,微信應用還能節約學生的通信成本,學生只要用點流量就可以完成,在有wifi的情況下更是免費的(數字化校園的背景下,免費wifi基本可以實現)。這更使得大學生應用微信倍加方便。
二、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微信作為新興的通訊軟件已經為廣大青年學生普遍接受和應用,那么微信對于大學生思想觀念形成怎樣的影響是有必要弄清楚的,否則難以適應當代微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總的來說,微信對大學生的影響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
(一)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1.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教育成功與否,既取決于作為施教者的教師,又取決于受教育者的學生。要想使教育成功有效,就要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傳統的教育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一言堂、滿堂灌,形成填鴨式教學。現代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師生角色互換,雖然有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然而也沒能形成預期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就是在課堂教學外也要進行隨時的輔助教育,而微信的應用正好可以讓師生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教育者和大學生隨時進行交流互動,學生可以自由提問,教師時時解答學生疑惑,這樣師生的關系和情感就會不斷被拉進。此外,通過學生的提問和微信朋友圈發的內容,教師能夠更好的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更具不同時期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教師也可以通過朋友圈發布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和自己對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見解及感悟對廣大學生加以引導,這些都是微信廣泛應用基礎上才能實現的。
2.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課沒能被廣大學生喜愛,甚至被討厭,是因為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局限于課本的說教,雖然道理正確無誤、論證嚴密充實,但是往往脫離大學生實際生活,略顯不食人間煙火,缺乏活力,無法對學生形成影響力和感召力。但微信的應用可以為廣大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現實的教育信息和資源,這些都是最新和鮮活的實例和實事,這也一改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往空洞、乏味、落后的面貌,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微信教育資源只是把傳統教育資源內容更加詳實,做到理論與現實的具體統一,再輔助以聲音、圖片、視頻等形式,對大學生增加了說服力和吸引力。這樣就很好的把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社會現實緊密結合,再配上正確的評論和解析,就能對廣大學生形成積極的引導,加深他們的認識,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和自身境界。
3.提升了大學生的思辨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施動者通常是教育者,學生更多充當的是教育的受動者,這往往造成教育的單向流動,施動者和受動者缺少溝通和交流。沒有積極的交流和溝通,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就會更多的停留在外在的理論接受層面,不能積極的內化為自覺的行為。微信的應用對學生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在微信上的教育資源獲取過程中,學生對于一些問題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而有時會對一些問題和觀點也不能確定正確與否,這樣他們就會思考自己學過的知識,或是利用網絡搜索正確解釋,還有就是會利用微信和老師進行溝通,征求老師的意見。這樣學生的積極行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主動性被不斷的激發,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作用就會內化于大學生的自覺行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會取得良好的預期效果。
(二)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1.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受到影響。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功能。這就是充分表明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然而,微信呈現給廣大學生的教育信息資源在教育形式、內容、視角、方法等方面與思政課堂教學沒能形成合力,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課本中的理論顯得更加枯燥,說教也變得愈加空洞,學生對課堂教學更加不認可和對思政教學沒興趣。這樣思政課堂上理論課教師講的再好也很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形成“微信控”、“低頭族”越來越多的態勢。這樣思政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教學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主渠道的地位沒有充分發揮應用的作用。
2.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流意識形態受到沖擊。微信給廣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一些負面的思維和影響。由于微信的交互性、便捷性、開放性等特點,使得很多信息都能夠快速在微信上進行快速傳播,這些信息并非都是科學的、積極向上的,其中有一些是有失偏頗的、非主流的、低俗的信息和內容觀點。對于這些錯誤的信息觀點和內容,廣大學生由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未成熟,缺乏相應的辨別能力和判斷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受到不良社會思潮的干擾和蠱惑,對功利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想形成錯誤的認識。西方敵對勢力也會利用這一點不斷進行意識形態的輸出,妄圖讓廣大學生接受它們鼓吹的西方主動的價值觀形態。這些都會對大學生的政治觀點、政治立場、政治信仰、政治覺悟和政治判斷力形成較大的干擾,動搖大學生主流價值觀認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質疑,加大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教育的難度。
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理論課教師是具備一定理論知識儲備、學習專業理論前沿、熟悉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教育者,可以為廣大學生提供人生發展方向指引的領路人,他們對于教育資源和信息能夠進行很好的判斷和選擇,偽科學、庸俗論、新社會思潮的面紗在他們面前形同虛設,他們能為學生提供正確、科學的學習內容。然而,由于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接受新事物速度較快,這樣他們對微信的應用方面可以說是超越了很多教師。對于教師所講的很多熱點、事例等內容都已經提起知道,這使得教育內容不能對學生形成吸引力。此外,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或微信進行搜索相關一些問題的解釋,這就使得他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和理論課教師可有可無。
三、加強微信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微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既存在著機遇,又面臨著調整。那么如何發揮微信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探索出積極可行的教育新途徑就顯得尤為重要。
1.加強教育者的微信應用能力。微信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占領微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教育工作者要想占領新陣地就要把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與互聯網和微信使用技巧相結合,形成一支全新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這支隊伍既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又要有嫻熟的微信操作技術;既要有高深的理論水平,又要有創新協作意識;既要有基本的教育方法,又要有詼諧幽默的育人技巧,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微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單指思政課教師,而是要求全體教育工作者都要參與進來,形成全員教育。當然,這種教育也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每個方面都不能有偏頗,也是就是要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這也完全符合大思政格局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2.加強大學生微信教育管理和引導。微信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份,但也要避免大學生產生媒體依賴癥,一些大學生已經成為“低頭族”、“手機控”,無時無刻不在玩手機,發微信、刷朋友圈,有的甚至導致沉迷于微信虛擬環境,導致人與人的關系變得冷漠。學校對于這樣的問題就應該主動出擊,積極應對,不能然這種狀態蔓延。此外,學校要建立微信公眾平臺,為學生提供與主旋律一致的信息,給學生以正確的學習引導,針對微信上傳播的虛假信息和謠言予以揭露和拆穿,還原事物的本來面目,不斷增強廣大學生的鑒別力。在微信上,用新時代的先進文化去感染和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之,根據當前我國社會微信應用情況,針對當代大學生應用微信的具體狀況,深入分析微信的應用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而探索出用微信來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對于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微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117297.htm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EB/OL].人民網,2004-10-14
[3]高晨光.淺談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及路徑選擇[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7(02).
[4]董茗堯.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6(12).
[5]王錚;徐志遠.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12).
作者簡介:范中峰(1982.01—),男,遼寧朝陽人,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16-2017年遼寧金融職業學院校級課題,課題編號:LJZY201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