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毛
摘要:伴隨著科技革新的浪潮,全球網絡科技顛覆性發展,為各種商業活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術支撐,在這種創新浪潮的商業環境下,無論消費方式,還是經濟參與活動形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共享”原本只是朋友家人之間的交易形式,而現在以“共享”為商業模式的企業在全球已經創造了大量價值。共享經濟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是關于商業模式,交換經濟,價值分享和社區網絡的新思想。雖然它的定義多種多樣,沒有統一的定義,并且所涉及的影響參數也在不斷發展,但總體而言,共享經濟所涉及的經濟活動和模型是通過授權獲取使用權,而不是物品所有權;支持分散型網絡,而不是集中型機構;并挖掘回收財富。它充分利用閑置資產,并創造新的市場空間。在此過程中,它的商業經濟模式也對傳統的商業,法規和規章方面有不少的挑戰。
關鍵詞:共享經濟;現狀;對策
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大力推動包括共享經濟在內的新經濟領域的快速發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推廣、社交網絡生態的日益成熟,共享經濟這一全新的商業潮流已初露端倪,眾多的共享經濟網站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目前,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已滲入諸多行業,有力地推進了產業創新與轉型升級。互聯網+時代,移動終端、物聯網和云計算的發展,為共享經濟模式創新與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模式,已滲透生活的諸多領域,共享經濟模式在這些領域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一、共享經濟發展現狀
共享經濟作為“互聯網+”時代下的新業態、新模式,雖然產生發展的時間較短,但發展速度之快卻令人驚訝。據有關機構測算,2017年共享經濟在全球行業經濟中的排名已經上升到了第四位,行業規模也達到了20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共享經濟規模將達到3350億美元。在中國,2013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不足300億元人民幣。而據國家信息中心的測算,2017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已達到約2.92萬億元;分享經濟領域參與提供服務者約為5500萬人,約占勞動人口總數的5.6%;預計未來五年分享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場規模占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在我國大國紅利、轉型需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推動下,共享經濟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動力。
從行業角度來看,共享經濟的發展范圍由價格較高的固定資產向價值較低的非固定資產擴展、由有形產品向無形資源擴展。共享經濟誕生之初主要是在汽車、房屋等高價值固定資產領域實現資源的共享,如汽車共享的Uber、房屋共享的Airbnb,而RelayRides,Lyft,Sideca:等也是此類分享經濟的典型代表。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應用的不斷拓展,共享經濟也突破了汽車、房屋等高價值領域而向衣服、床位、工具等低價值產品領域延伸。與此同時,非實物形態的無形資源,如經驗、技能、數據、時間等,也逐漸發展成為可以共享的對象,如在行網知識技能共享平臺的出現,就是在線進行經驗交流、提供建議、對無形資源的共享經濟形態。從地域角度來看,共享經濟由發達地區逐漸向欠發達地區擴展。共享經濟的誕生需要有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強大支撐以及智能硬件的廣泛普及。因此,在互聯網全面覆蓋、智能終端超高普及的發達地區,最先誕生共享經濟。而隨著欠發達地區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應用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共享經濟在欠發達地區的市場潛力也逐漸得以釋放。
二、共享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共享經濟領域發展較快、規模較大、影響范圍較廣就是共享單車行業,共享單車的快速發展方便社會公眾的出行,但也給社會和老百姓帶來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幾個方面:
用戶行為不規范。共享單車的快速發展方便了公眾的生活。但惡意損壞、私自上鎖、涂改損壞二維碼、甚至于整車改裝、私自占用,藏匿單車等諸多現象時有發生。更有甚者不顧自身安危更不顧他人安危,車筐帶娃現象頻現街頭。在共享單車發展的過程中投放商家只顧著市場份額一路狂奔,而不顧這樣的狂奔會帶來負面的社會效應,導致城市“不堪重負”。
廠家的產能過剩。共享單車是一個新事物,一方面,它整合了線下分散的閑置資源,給百姓出行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它也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給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競爭的激烈,各個平臺都在大力投放單車,導致密度成倍增加,成本上升的同時,共享單車的市場飽和,過多的共享單車就被剩余。
服務的質量不高。據工商部門的統計,共享單車領域的服務投訴主要涉及內容包括押金、余額退還遲遲不到賬;優惠券不能正常使用;客服電話難打、對于占領車道和人行道的車輛不能夠及時的清理、單車出現事故后的定則與理賠善后不及時等管理共享單車的疏忽,造成各種安全隱患。現在市場環境已經改變,不再是短缺經濟時代,而是供應過剩經濟,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要求愈發苛刻,消費維權意識也越來越高,用戶對押金、余額退還,客服電話難打等問題反映最多,充分說明平臺對服務缺乏重視,忽視了對于服務質量的要求,造成了行業發展失衡,因服務質量不夠,又損害到平臺形象,影響用戶的消費體驗感。
法律監管缺失。共享單車公司收取押金存在金融風險。用戶使用共享單車需要提前交押金,此外還有充值款,充值多少不等。隨著共享單車市場投放量的不斷增加,每一輛車都有許多人使用,如此,單車收取的押金金數額不菲。雖然押金可以秒退,但充值不退,存在法律風險。有法學專家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押金那么高,是否合理?在個人無議價權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應當規范。押金會不會成為變相融資?”而究其根源,單車公司將押金保管于企業在銀行開立的一般賬戶中,監管基本上還是靠企業自身完成,法律細節還是很難做到規范。
三、共享經濟發展對策建議
(一)政府監管部門:創新監管體系,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在初期探索發展階段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問題,然而傳統的市場監管體制又無法為共享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因此政府監管部門需要打破傳統市場準則建立創新監管體系,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才能夠促進共享經濟新型經濟模式的穩定有序發展。共享經濟原本是提高使用效率、促進公平共享的社會福利。但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惡性競爭、資源浪費、產業扭曲等問題,甚至擾亂市場秩序、損害公眾利益和引發社會不道德行為,實屬“偽共享”“假共享”,政府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介入監管。
(二)第三方信息平臺: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實施有效監督
共享經濟的提供方和使用方除了提供商為商戶有自己的信息平臺之外,更多的提供者與使用者之間需要通過第三方信息平臺作為中介,來為雙方牽線搭橋并提供保障。加強共享平臺信息安全管理,保護好用戶的身份信息以及個人隱私;做出有效且直觀的評價數據處理系統,提供給供應方,使供應方更加全面的了解到需求者的心理需求,開發多元分享模式。使分享經濟真正符合我國的國情;通過協議、數據及系統有效地進行身份驗證、并根據交易記錄對信用等級進行評定。維護供應方和需求方之間的信任;自覺得去規范、監管、管理平臺的運營。能對共享企業起到有效的監督和規范;用互聯網的方式與線下實體的商業邏輯進行疊加,打造智慧零售服務體系;對于收取押金的企業,須設立押金專用賬戶,保證專款專用。100%確保全體用戶押金安全,同時積極落實所在地的征求意見稿中的相關要求;建立了自己的信用體系,明確懲戒措施。平臺完全可以在后臺識別、發現那些區域出現了集中、大量停放,對于可能涉嫌違法停放的行為是明知的,其應結合后臺數據,加強對用戶停車行為的約束,加大對車輛的停放調度管理。若出現違規停車或上報故障等行為,系統就會相應扣分或加分,信用分數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用戶騎行的價格或待遇,同時可以利用優惠政策(規范停車,可以減免一定費用,保修確認后可以領取紅包)提高消費者的自覺性。
(三)供給方與需求方:遵守規章制度,建立誠信機制
需求方從重視所有權到重視使用權,提供方提供使用權獲取額外收益。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顛覆了消費者傳統的所有權價值觀,所有權相比較使用權而言顯得不再那么重要。長期以來消費者習慣于擁有商品的觀念根深蒂固,然而擁有不是最終目的,通過擁有滿足自身的需求才是目的。由于受各種條件和觀念的局限,過去很多情況下,擁有才能享用的所有權價值觀才顯得如此普遍和毋庸置疑,而且作為共享經濟發展前提的信用顯示缺失,也阻礙著這種經濟模式的發展。
總之,共享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集政府、第三方信息平臺、商戶和個人的力量共同促進共享經濟的持續健康有序發展。但是對于新生事物我們應該給予試錯的空間和寬容的態度,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因為出現的問題而全盤否定它。創新性的商業實踐通常都是領先于制度與法律的進程,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強迫新生事物符合舊的制度框架,應給其試錯空間。共享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需要通過制度層面的積極調整予以回應和因勢利導,而不是用固有的條條框框去扼殺創新。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支持和鼓勵創新將成為政府監管與各項制度設計的基本原則,有利于新事物成長的試錯空間將越來越大,共享經濟充分發展的紅利將惠及每一位社會成員,推動人類社會走向更加開放、包容、和諧的信息社會。
參考文獻:
[1]馬強.共享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現狀、瓶頸及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6,(10):20-24.
[2]鄭志來.供給側視角下共享經濟與新型商業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6,(06):15-20.
[3]丁元竹.推動共享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基于對國內外互聯網“專車”的調研與反思[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02):106-111.
[4]高原.共享經濟的現狀及其在中國的發展趨勢[J].經營管理者,2015,(35):232.
項目來源:本文為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三個一百”工程院級科研項目“互聯網+”背景下校園貸發展現狀和對策研究——基于嘉興在校大學生網貸的調查(課題編號:pg30017ky0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