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中醫學院藥學院,貴州 貴陽 550031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會上著重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备咝J强萍紕撔碌闹饕l源地,同時肩負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創新型人才的輸出對國家的強盛和復興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對于人類健康面臨的諸多問題,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價值和先進性。當前,正是振興發展中醫藥的大好時機,中醫藥的發展和突破必將對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的未來發展產生巨大的積極作用。因此,培養中醫藥創新人才是中醫藥院校的重點任務。
臨床中藥學是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臨床應用的一門學科,是高等中醫藥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程。對于中醫類專業學生而言,是培養中醫辨證思維模式的重要課程;對中藥專業學生而言,是中藥學各分支知識學習的臨床理論指南課[1]。 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臨床中藥學課程特點和教學規律,結合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改革,使學生牢固掌握中藥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為將來安全、有效、合理用藥奠定基礎。
1.1 創新 創新的概念是對一些實用的想法、商品、服務、方法或實踐提出新的或顯著的改進并加以實現。這個概念有三個關鍵屬性:可實現的、新的或顯著的改進和實用性。換言之,要想事物具有創新性,必須在實踐和使用的過程中使其與現狀有明顯的不同或者更好,并對人類產生有益的影響[2]。
1.2 創新能力 所謂創新能力,一般指提出設想、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運用各種信息,對事物(包括自然界、社會及人本身等)的現象和本質進行分析、綜合、推理、想象,進而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成果的能力[3]。目前,普遍認為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和非智力因素[4]。J.P.Guilford認為“創新能力”是指創造性人群所共有的標志性能力[5]。劉強認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包括邏輯思維、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維、發散思維等能力,是其工作中產生經濟效益的部分相對應的創造性產出,依賴其在學習期間創新型人格的養成和對創新性方法的應用[6]。
2.1 提高教師隊伍的創新素質和能力 要想培養創新型人才,教育者首先應該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首先要優化教師學源結構和學歷層次。一方面要引進國內高水平醫藥院校博士和海外留學博士,同時聘請海內外知名學者到本校兼職任教。另一方面要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其次,應采取多種形式提高教師水平,通過派出國內外訪問學者、參加高級研討班、出國留學等方式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強其創新意識[7]。給具有博士學歷的教師提供充足的科研時間,可以實施教學-科研崗位輪換制,即將教師崗位分為教學、科研2種,一部分的教師進入科研崗,承擔少量教學任務或不承擔教學任務,將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另有一部分教師崗教師輪換至科研崗,形成教師的科研、教學的循環和互動,有利于將科研融入教學[7]。
2.2 挖掘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條件 將校內重點實驗室向本科生開放,為培養其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提供堅實的物質條件。其次,充分利用教師承擔的科研課題,吸納一定數量的本科生參與,使其熟悉科研環境和過程,鍛煉其嚴謹的科學態度,并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7]。學生可以將創新項目與老師的科研課題相結合,在老師的指導下高效的完成課題的設計和實驗。這樣不但可以增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還能提高老師的指導效果。
2.3 制定能夠激發學生創新的考核評價方式 在考試內容上,將學生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并入考試中。在考試形式上,采取閉卷與開卷考試,論文、討論、實驗設計等多種更能體現創新能力的評價方式相結合,并提高其在總評成績的比例[7]。學生在創新能力上的成績可以與研究生入學成績相關聯,為導師遴選研究生提供依據。
2.4 產學研結合的實踐教育基地 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將生產、科研中出現的新技術、新成果納入教學計劃,使學生更多地了解學科發展的前沿,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體系及創新思維,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3]。產學研合作教育為科研訓練和實踐平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將理論教學、科研創新實踐與社會所需進行對接,是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最佳路徑[3]。
臨床中藥學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臨床中藥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可以介紹中藥發現的淵源,尤其是具有突破性和重大創新的成果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通過學習青蒿素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物,可介紹其研發歷程和在國際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其次,教師可采用以開放性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提出相關問題,指導學生查閱書籍文獻,鼓勵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學生們不僅可以通過閱讀書籍文獻來解決疑惑,也可以通過實驗來親自解決問題、驗證猜想,從中獲得學習的樂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組織學生參觀學校的標本館、藥用植物園、進行野外實地觀察、臨床觀察、中藥房見習、鼓勵學生參加科研實驗等,從不同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
3.1 增設開放性實驗增強學生對藥性的認識 除講授傳統理論外,臨床中藥學還應適當增加驗證性、開放性實驗課程,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還能掌握現代實驗研究方法,使理論與實驗內容相輔相成,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8]。以開放性實驗為手段,著重進行學生創新意識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將單純的實驗技能訓練變為技能訓練+解決實際問題+小課題研究三位一體的培養綜合實踐能力的開放性實驗[9]。比如,牛膝和川牛膝皆具有逐瘀通經的功效,其相關藥理作用為抗凝血。因此,比較牛膝和川牛膝提取物的抗凝血作用的比較就是一個比較合適的綜合性實驗。由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實驗的操作。實驗教學過程如下:

形成性評價由單一的閉卷考試變為閉卷、課題設計、實驗技能、實驗報告和開卷考試等多種評價方式,此成績可以作為創新學分加入綜合測評中,也可作為研究生入學考試的一項指標。在臨床中藥學實驗教學中,應該多向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他們解決問題,增強其學習興趣。甚至可以將自己的課題拆解成一個個小課題,供學生們思考和研究,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3.2 將科研融入教學提高學生的用藥能力 筆者從事系統藥理學研究多年,在教學過程中時常將科研成果引入理論教學之中。比如,刺五加歸脾、腎、心經?;竟π且鏆饨∑ⅲa腎安神。研究表明,刺五加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有保護作用,比如其對帕金森疾病有顯著的改善作用。另外,刺五加對各器官皆有保護作用:提高心肌的抗氧化能力、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保護肝細胞預防肝纖維化、提高脾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腎性高血壓等等[10-12]。通過將科研與教學融合,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中藥功效背后的科學含義,并加強在臨床應用中的認識。
3.3 以開放性問題為導向啟發學生的辨證用藥思維 要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應進行啟發式教育,通過提供開放性的問題和答案、鼓勵學生質疑權威、聽取學生的意見等方式鼓勵學生走出課本,學會自己探索[13]。開放性問題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辨證用藥能力。在臨床中,學生需要針對各種病證靈活用藥,這就需要我們將藥與證縱橫聯系,善于提出開放性問題,啟發學生的辨證用藥思維。在答題過程中,學生將已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和提煉,甚至還需要自學新的知識。這樣的問題可以使學生達到對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增加了學生們的記憶力和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人參既能夠大補元氣又能補脾益肺,那么,如何用藥才能決定人參補元氣或是益肺呢?在回答問題時,學生需要通過查閱相關書籍、總結前人的用藥經驗,并對查閱的信息進行匯總,最終得到答案。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最后進行總結和反饋,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愛提問,愛思考、愛創新的能力。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務,是國家復興、強盛的基礎。學生的創新能力取決于其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和分析能力等。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培養模式上,學校應提供強大的師資力量、科研平臺、完善考核方式、建立實踐教學基地。臨床中藥學是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臨床應用的一門學科。學生將通過這門課程,為安全、有效、合理用藥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在講授臨床中藥學這門課程時,教師可通過開設綜合性實驗、科研融入教學、開放性作業等諸多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動力,讓學生從多角度感受中藥的藥性、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的特點和內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