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松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3)
眼視光技術專業在我國開設較晚,各高校辦學情況及發展水平很不均衡。為更好地了解行業、用人單位人才需求以及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現狀,使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實踐性和先進性,與用人單位需求零距離對接,我們開展了涉及7個省、14個地級市的調研。
眼視光技術專業對應行業的人才結構現狀、專業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狀況、崗位對從業人員知識及能力的要求、相應的職業資格、學生就業去向等。
書面問卷、個別面談、電話訪談、座談會、文獻檢索、網站查閱等。
我國開設眼視光技術專業的7個省、14個地級市的高校、眼鏡店及眼鏡相關企業、綜合性醫院等。
開設眼視光技術專業院校的專業負責人,眼鏡行業的管理人員及負責人,醫院眼科主任及院長等。
針對本次調研共設計了5類問卷,分別面向用人單位、實習單位帶教教師、實習生、學校、行業專家。共發放問卷289份,其中用人單位113份,收回113份,有效回收率100.0%;實習單位帶教教師59份,收回59份,有效回收率100.0%;眼視光技術專業實習生89份,收回85份,有效回收率95.5%;學校16份,收回16份,有效回收率100.0%;行業專家12份,收回12份,有效回收率100.0%。該調研涉及吉林省、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河北省、遼寧省和云南省的高校與企業。
2.1.1 醫院 從醫院等級、學歷要求及招聘人數來看,三級甲等醫院對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學歷要求較高,招聘人數較少;而專科類眼科醫院和二級乙等醫院學歷要求相對較低,招聘高職層次學生較多。在調研的45家醫院中,有34家需要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占75.6%。這說明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面較廣,但主要面向專科類眼科醫院和級別較低的醫院。
2.1.2 眼鏡企業 目前眼鏡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眼鏡店及相關企業從業人員多為初、高中或中專學歷,占67.5%,碩士及以上學歷者僅占3.2%。這一方面說明眼視光技術行業從業人員總體學歷較低;另一方面也說明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服務及診療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學校應該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在注重崗位技能培養的同時,不能忽視文化基礎課學習以及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調研結果顯示,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主要是通過政府部門組織的畢業生雙選會、直接到學校招聘、畢業生自薦以及在畢業生就業網站招聘4種方式,通過熟人介紹的較少。因此,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作用非常大。高職畢業生也需要主動出擊,及時了解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學會推銷自己。各高校今后要繼續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更新就業觀念,增強自我發展意識,提高職業生涯決策能力。
調研結果顯示,用人單位最注重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的操作技能,其次是文化素養。這提示高職院校在加強學生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應該提升其文化素養。用人單位認為眼視光技術專業學生首先需要提高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其次是具備團隊意識和敬業精神。
用人單位認為眼視光技術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應用光學基礎、視光學基礎、眼鏡技術、眼視光特檢技術、驗光技術;不需要學習的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語文、衛生統計學、病理基礎。調研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眼視光技術專業學生專業知識要求更高,提示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可增加專業課學時,減少不必要的課程。
眼視光技術專業就業單位及部門:醫院視光中心、低視力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眼鏡店,眼鏡相關公司、技術監督部門,高校眼視光與眼科實驗室等。眼視光技術專業崗位群:驗光、磨鏡、銷售、視力保健、視覺訓練等。可以看出,招聘單位對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安排,以驗光和眼科檢查為主。招聘單位認為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單位有醫院,眼鏡生產與銷售企業,其中與醫療相關的就業部門有視光中心、兒童視力中心、低視力中心。
目前江蘇省眼鏡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調研結果顯示,在眼鏡店及眼鏡相關公司,眼視光技術專業從業人員學歷多為大專、本科。這一方面說明江蘇省眼視光技術行業從業人員總體學歷有了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說明隨著服務及診療水平的提高,醫院對高水平眼視光專業技能人才需求加大。
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可考取高級驗光員、高級定配工、中級驗光員、中級定配工等職業資格證書,發證單位為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調研中所有單位均對以上職業資格證書表示認可,并且認為畢業生至少需要持有中級資格證書,有84.6%的單位要求畢業生必須持有高級驗光員、高級定配工證書。可見職業資格證書對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非常重要,且單位對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提示各高職院校在眼視光技術專業課程結構和內容設置上,進一步整合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加強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的融合。
73.9%的帶教教師認為目前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整體質量在不斷提高,超過70%的認為學生在政治素養、敬業精神、誠實守信、合作精神、表達能力、專業知識、技能水平、發展潛力方面表現優秀,近60%的認為學生在溝通能力、計算機水平方面表現優秀,45.8%的認為學生在組織管理能力、外語水平方面表現優秀。這說明眼視光技術專業學生整體思想素養、技術能力較為優秀,應提升溝通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應不斷提升計算機及外語能力。調研顯示,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普遍專業基礎扎實、適應能力強、具有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但是組織管理能力相較本科生略差,獨立工作能力不強,溝通能力有待加強。帶教教師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的要求方面,排在前3位的是規范的驗光配鏡操作技能、眼科學基礎知識、溝通能力,這說明對于用人單位而言畢業生專業技能是最重要的。對于眼視光技術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79.0%的帶教教師認為角膜接觸鏡驗配技術、斜弱視與雙眼視處理技術、眼科學基礎、驗光技術、視光學基礎這5門課程比較重要,16.7%的帶教教師認為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語文、衛生統計學、專業講座這4門課程也需要學習。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眼視光技術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可以加強專業課比重,以培養更為優秀的畢業生。
被調查的實習生中,約61%的認為自己在校期間表現良好。51.3%的認為找工作難度不確定,30.8%的認為找工作較容易,7.7%的認為找工作較為困難。這說明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存在不確定的因素較多,而總體來說,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社會需求較大,畢業生就業較為容易。
在自身能力評價及與同層次其他學校眼視光技術專業同學比較方面,實習生對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團隊協作能力、獨立工作能力評價較好,認為與同學比較更有優勢;在人際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發展潛力3方面,實習生對自身評價上也較好,但認為與同層次其他學校眼視光技術專業同學比較沒有優勢;在外語水平方面,56.1%的實習生認為自身能力一般,58.5%的認為與同學比較沒有優勢;22.0%的實習生認為自己前途一般。這說明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較為認可,但認為溝通交流能力有待加強,外語水平較差。對于在學校所學知識和技能,如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發現問題能力、應變能力、繼續學習能力、衛生保健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英語應用能力等,實習生普遍認為能滿足目前的工作需要。
實習生結合目前的工作和生活,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給予評價。有80.5%的實習生認為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基本技能、動手能力培養較好,43.9%的認為學校教學工作需要創新,65.9%的認為學校在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培養方面表現較好。
被調查的實習生中,約78%的對學校專業課程設置滿意,68.2%的認為學校實踐活動安排較為合理。在專業基礎課程方面,73.1%的實習生認為應加強人際溝通教學,80.5%的實習生認為應加強眼科學基礎、斜弱視與雙眼視處理技術教學。36.6%的實習生認為眼應用光學基礎教學內容與臨床實際脫節,知識陳舊。82.3%的實習生喜歡實際操作和臨床見習,認為獲益最大。
被訪談的專家一致認為,目前蘇浙滬地區對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很大,以后眼視光行業發展主要依靠本、專科院校畢業的學生。他們認為,專科層次的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應是醫院驗光室、物理診斷室、眼視光中心以及眼鏡店,希望高職院校眼視光技術專業加強對視光師的培養,注重實踐技能訓練;同時,本科院校應該加強對高層次眼視光人才如碩士、博士的培養,以滿足行業需求。
本次調研中,開設眼視光技術專業的工科院校占40%,醫學院校占60%;最早開設眼視光技術專業是在1997年,最晚在2009年,開設時間為6~18年,這表明眼視光技術專業在我國還是一個年輕的專業。各院校年均招生人數在20~40人,均有外聘教師,大多來自眼鏡行業、醫院。被調研的院校認為專業教師每年應參加1~2個月的臨床實踐;所有院校均認為眼視光技術專業實訓課程非常重要,學生需要進行頂崗實習;認為該專業高職畢業生應該具備高級驗光員、高級定配員資格證書,其中經濟發達地區對大專及以上學歷層次的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需求更高。
隨著我國屈光不正人群數量的增加和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人們對眼鏡及相關產品的需求急劇增加,在傳統驗光配鏡基礎上,對以維護視覺健康為主旨的服務體系的要求逐漸成為主流。傳統眼鏡店已經開始向專業視光中心轉型升級,眼視光診療變成全程、全面、優質的眼保健和眼病預防、診療服務體系。在這種大環境下,需要高等院校加大對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
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經濟發展情況不同的省份,醫院和眼鏡企業對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存在差別。為適應行業發展需求,本、專科院校要準確定位自己的培養目標,及時調查課程設置,以滿足行業發展需要。
眼視光技術專業是朝陽專業,畢業生社會需求大,發展前景好。目前,各院校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已經取得了較好成效,得到了行業內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但在強調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仍需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包括溝通能力與協調能力。建議學校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整合資源,搭建校企多元化交流平臺,根據行業需求及時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增加實踐教學學時,以多種形式安排學生進行課間見習、頂崗實習,鍛煉溝通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同時,針對各院校普遍存在的師資隊伍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問題,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加大師資隊伍培養與建設力度,切實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建設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眼視光技術專業是一門對學生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的專業,為充分滿足實踐教學需求,各院校應對現有實訓資源重新優化整合,不斷加大實驗室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力度。通過整體布局優化、職業氛圍營造、設施設備添置,創設出更加貼近行業一線的實訓室,實現校內教學環境與行業環境的高度統一、教學項目與工作任務的零距離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