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李輝,劉瑩
(徐州醫科大學,江蘇徐州221004)
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健全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完善課程體系,加強教材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完善學分制,實施靈活的學習制度,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
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是由教育部主辦的全國性賽事,省賽由各個省教育廳主辦,選拔出優秀作品參加國賽,目前共舉辦3屆,每一屆都涌現出十分優秀的項目。大賽旨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推動賽事成果轉化和產學研緊密結合,促進“互聯網+”新業態形成,服務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大賽要求參賽項目能夠將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緊密結合,培育基于互聯網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
自第一屆大賽舉辦以來,全國高校學生積極參賽,但是醫學類項目涌現出的優秀作品并不多,筆者參與了3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的組織申報工作,就大賽的組織、申報、管理進行梳理總結,認為目前存在如下問題,并對此提出對策。
創新創業是不分專業學科的,很多醫學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并未與各個學科專業教育相結合,這種沒有建立在醫學專業學科特點上的業余教育,根本無法體現學生的專業優勢[1]。同時也使學生以參賽為主要目的,忽略了創新創業的本質,很多學生對于“互聯網+”時代背景理解過于狹隘,認為參賽就一定要和互聯網直接相關,無形之中縮小了項目申報范圍。
至今仍有少部分高校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就是開設幾門相關課程,組織師生參加幾項相關競賽,申報創新創業項目立項,或者開辦一家公司。有些高校領導甚至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教務處或者學工處、團委等職能部門的事,按照上級要求做好有關項目申報、寫寫總結、做做匯報,就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2]。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僅停留在某些職能部門的工作上,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頂層設計,無長遠規劃,從而導致項目在申報過程中往往僅是牽頭部門在做主要工作,無法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參賽項目少,項目質量無法保障,競爭力不足。
高等醫學院校從事創新創業指導的教師有的是行政工作者,有的是高校兼職輔導員,有的是醫學專業“半路出家”的教師。他們沒有扎實的創新創業理論知識,沒有創業實踐經驗,很多時候無法提供全面有效的指導。部分指導教師工作繁忙,缺乏足夠的精力給予細致深入的指導。另外高校往往缺乏相應激勵機制,再加上學生不主動聯系導師,很容易使項目陷入無導師狀態,學生摸著石頭過河,經常碰壁,降低了參賽積極性,同時也無法給出具有競爭力的參賽項目。
綜觀3屆大賽,筆者所在學校均缺乏校企合作項目。創新創業大賽分為創意組、初創組、成長組,幾乎所有項目均為創意組,停留在創意階段,沒有付諸實踐。本身醫學院校在創業方面就存在一定短板,指導教師缺乏創業經驗,通過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彌補這一不足,尤其對于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專業來說,校企合作占據專業優勢,但到目前為止,大部分醫學院校缺乏校企合作意識,沒有主動聯系企業尋求合作。
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的主要目的是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創新,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盡早參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實踐等,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素質和文化素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于目前“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組織、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在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
創新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從源頭規范化,設立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辦公室,工作人員應涉及教務、團委、學工等部門,負責校內具體事務的協調,制定激勵政策并監督落實。同時組織開展系統全面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使創新創業教育走上正軌,還應該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想法給予切實可行的指導。
(1)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完善創新創業課程設計目標、內容與評價標準,從創新創業理論課程入手,注重培養醫學生良好的創新創業心態,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創業模擬實訓、創新創業經驗交流會,建立創新創業課程新體系。
(2)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卓越醫生、國際班培養計劃,醫教協同育人。我校自2012年啟動卓越醫生培養計劃,2013年開始設立臨床卓越班,卓越班實行小班教學、雙語教學。自2015年起,我校在麻醉學專業開設國際班,同樣為小班教學,實現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探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新途徑。改革學習評價方式,積極開展形成性評價,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成果量化為學分,探索嘗試彈性學分制。
(3)建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醫學院校應該積極開展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增加學生動手實踐機會[3]。同時,可以通過社團建設、企業科研實驗室共享等途徑擴大平臺建設范圍。
全面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關鍵就是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學生樹立創新創業理念。醫學院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創新創業教育開創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素質教育的新途徑,引導醫學生正確認識創新創業,在全面學習創新知識、創業技能的基礎上,積極踐行,使自己成為高水平的創新型醫學人才。在系統教育開展的同時,應廣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通過講座、比賽等,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創新創業教育辦公室為學校尋找優質的合作企業和合作項目,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為雙方架起合作的橋梁。
醫學院校在醫療衛生領域有其特殊的專業優勢,可以充當學生和企業的溝通橋梁,吸引廣大醫療機構、科研機構、孵化園區、醫藥企業等共同參與校企合作建設。企業通過與大學共建研發平臺,能夠充分利用大學人才庫和良好的實驗設備,有利于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學術內涵建設。學校可以通過聘請高資歷的醫療技術人員、醫學創新人員擔任導師,擴大導師隊伍,也可以與企業共同申報創新創業項目、共建研發平臺,為醫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服務。
醫學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任重道遠,需要高度重視、長期堅持。政府、學校不僅要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還要在硬件和軟件配備上進行提升和優化。同時,政府還需要加大資金投入、服務支撐力度;學校要在師資力量、教學改革、評價考核以及創業實踐上下大功夫,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創新創業的教育優勢,進而全面提升醫學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黃瑞雪,王紫微,任國峰.高等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困境與破解途徑探索[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8(3):77-79.
[2]柳亮.地方醫學院校“全程化、分層次、多平臺、廣協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7(17):57-60.
[3]李孟璐,柳亮.地方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7,2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