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超 陳林華(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 200030)
以“體育城市指標體系”和“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為核心詞匯來進行相關文獻的查閱、搜集工作,并以最終收集的307篇CNKI期刊論文為源數據資料,通過對文獻的查閱、整理,對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系統指標體系的構建有了初步想法。同時匯總了有關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的指標。
針對本研究的重點問題,如體育城市的概念和指標、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的界定,向高校,體育部門,體育產業等10多名權威專家求教,通過尋求專家的指點,使我對于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系統指標體系的構建有更加明確的思路,也希望自己的觀點可以得到專家們的支持。
本研究選擇向從事體育管理、體育人文社會學等方面的專家,發放體育城市形象指識別系統指標的問卷,通過對第一輪問卷結果進行專家意見集中度和意見協調度的計算,篩選出不合格的指標。第二輪的問卷調查主要是對確定了的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判斷其指標的重要程度,計算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系統指標體系的權重。
本文通過層次分析法3個步驟對權重進行確定。首先將指標分為目標層、準則層、要素層和指標層建立起有序的結構模型。其次將同一層次指標針對上一層的準則進行相對重要性的兩兩比較,建立判斷矩陣。最后根據專家的調查結果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出各層指標在權重值。
(1)體育城市的概念。
對于體育城市而言,體育城市一詞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西方國家首先將體育用來提升城市的活力和聲譽,增強城市的競爭力的有效營銷手段,國內學者將西方一些因體育聞名的一些城市如巴薩羅那、印第安納波利斯等概括稱為“體育城市”,當前對于體育城市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對于體育城市的內涵,許多學者給出了不同的看法:
許云月認為體育城市是城市以體育作為城市發展定位,通過深厚的體育精神與文化來塑造城市形象,從而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朱淑玲認為體育城市是通過體育文化傳播和體育活動開展來提高城市影響力的城市。曹丹丹認為體育城市是將體育融入城市的一種發展模式,以深厚的體育文化底蘊和體育活動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并產生一定影響力的城市。
基于以上觀點,本研究認為體育城市是把體育作為城市的發展定位,使城市具有濃厚的體育精神與文化,體育更加生活化,公民體育參與度高,富含豐富的賽事資源、場館資源以及體育創新的孵化平臺,以塑造城市形象,帶動經濟發展的城市。
(2)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的界定。
城市形象識別系統是學者們在城市形象領域研究比較熱門的話題。但因為國內對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的研究還沒有,所以本文對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的界定是在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的研究基礎之上進行的。
張衛國和何宛夏認為對城市形象設計應從城市文化識別系統、城市行為識別系統、城市視覺識別系統三個系統進行。李長春、張林、蔣麗、嚴莉、辜敏認為城市形象識別系統是在城市發展理念識別系統、城市動態識別系統和城市靜態識別系統三大系統組成的復雜的系統的基礎之上,還要加上地緣識別系統、人文識別系統、政策識別系統和經濟感受系統等要素。李興國、張嬌嬌將城市CIS理論擴展為形象理念識別、行為識別、視覺識別、聽覺識別和環境識別五大系統。
根據前人的研究,本文將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界定為由體育城市理念識別系統、體育城市行為識別系統和體育城市視覺識別系統構成。
(1)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系統指標選取的來源。
通過結合體育城市評價指標、城市形象評價指標和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的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吸取專家的意見,根據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選取原則,選取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的評價指標。
①體育城市理念識別系統:體育城市理念識別系統是建立在體育城市的精神和價值觀之上的,主要體現在精神文化、物質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三個方面。體育城市物質文化層面包括大型體育場館、體育博物館、公共體育設施;體育城市精神文化層面包括體育宗旨、體育口號、體育價值主張;體育城市制度文化層面包括體育發展戰略目、體育組織完善、體育法制情況。
②體育城市行為識別系統:體育城市行為識別系統是在體育城市理念識別的基礎之上,通過體育城市內部管理、實踐和參與來動態表達體育城市理念與精神。它包括大眾健身參、休閑體育開展、品牌賽事舉辦、職業體育發展、體育名人和知名運動員培養、政府對體育的支持、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知名體育產業集團、體育產業規模、特色體育項目開展。
③體育城市視覺識別系統:體育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相比體育城市理念識別和體育城市行為識別能夠更快更直接的表達出體育城市的特色。同時一些客觀條件也是影響體育城市視覺效果的原因。從體育景觀、體育城市VI設計和城市環境三方面所具體表現為地標性體育建筑、體育特色空間、體育雕塑及體育小品、體育專用標志、體育專用字體、體育專用色彩、自然景觀、天氣氣候、空氣環境。
由此根據我國體育城市的具體情況,經過專家老師的指導與交流,初步確定了以體育城市理念識別、體育城市行為識別和體育城市視覺識別為基礎的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28個三級指標的指標體系。
(2)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系統指標體系的分析。
首先進行第一輪專家問卷調查與修正,將初步選取的28個指標進行LIKERT五級量表法,將每一個指標分成“很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和“不重要”五個等級,請13位專家分別對指標進行評價。
其次按照專家對每一個指標“重要性”的“意見集中度”和“意見協調度”作為篩選指標的依據。當算術平均數小于3.5分時,我們看做專家的意見集中度較小,故刪除指標項;變異系數越小,指標的專家意見協調度就越高。在篩選的過程中,一般將變異系數大于等于0.25的指標進行刪除,認為該指標的專家協調程度不高。
①一級指標分析
對于初步選定的一級指標理念識別、行為識別和視覺識別三項指標,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專家的意見集中度全部高于4.0,并且意見協調度也都小于0.15,可見專家們對理念識別、行為識別和視覺識別作為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系統指標體系的認可率是較高的,故不用改變或者刪除任何一項指標。
②二級指標分析
二級指標是從多個方面反映一級指標的,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所選取的二級指標基本上都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9個指標的意見集中度都高于4.0,且這9個指標的意見協調度也都小于0.15;故二級指標全部通過,最終確定為9個: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市民行為、體育景觀、體育VI、體育城市環境。
③三級指標分析
在所調查的所有的三級指標中,只有三級指標D24體育專用字體和D25體育專用色彩的專家意見集中度小于3.5,分別為3.11和3.44,這說明專家對這兩個指標的認可度較小,故選擇刪除D24和D25兩項指標。
最終經過專家篩選和各類指標的檢驗,得出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系統指標體系,由3個一級指標,項二級指標和26個三級評價指標內容構成。
(3)指標權重的計算。
通過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指標間的兩兩判斷矩陣,將第二輪專家調查的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后,得到了各層次指標的總排序,各指標的權重為表1:
(1)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利用城市形象識別系統對體育城市形象識別系統指標進行構建,之后通過專家法對每一指標進行篩選,最終共選取由3個準則層指標,9個要素層指標和26個具體的指標,構建了體育城市形象識別指標體系;
(2)最后又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各個層次指標的具體權重;
(3)本文沒有與具體體育城市相聯系,在接下來的研究工作中,會重點將指標體系與體育城市相融合進一步檢驗指標的合理性,為今后體育城市形象建設提供良好的標準,引導我國體育城市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