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山西警察學院 山西 太原 030400)
警務搏擊不僅是一項激烈的比賽項目,同時也是警務人員必須掌握的技能。雖然我國治安水平整體較高,但暴力事件仍時有發生,警務人員在執勤過程中,經常會面臨徒手與歹徒進行搏斗的情況。因此,在平時必須做好警務搏擊訓練工作,提升警務人員的搏擊水平,降低警務人員在執勤過程中的受傷風險,更好的保護社會治安。其中,提升運動反應能力是提高警務搏擊水平的重要途徑,需要加強對運動反應能力訓練的關注,采取有效的訓練方法,改善訓練成效。
警務搏擊訓練中的速度是個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特定動作的能力,具體包括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其中,反應速度是指在外界刺激下,個體作出應答反應的實踐,一般情況下,在警務搏擊過程中,個體可以根據對方動作特點和速度對自身速度加以調整,從而對對方的動作作出有效應對。從人體工程學角度來看,人的應激反應能力主要由神經中樞決定,且可以通過訓練加以提升。動作速度則是指個體完成指定動作與花費時間的比率,主要受個體技術水平、身體協調能力、力量素質等方面的影響,同時也會受人體反射弧傳導速度的影響。要提高個體速度能力,需要同時關注與力量、身體協調性等各方面的訓練,特別是對個體反應能力的訓練。因為實際警務搏擊過程中個體動作都是根據對方動作行為決定的,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一個特定動作,反應時間實際上也包含在動作時間之內。
從實際情況來看,個體的動作反應能力并不是總保持在一個恒定的水平上,而是受個體狀態等方面的影響,隨時處于變化過程當中。對于警務搏擊訓練而言,可以將個體狀態分為四種,即訓練前狀態、訓練后狀態、對打訓練后狀態、訓練三天后狀態。開展動作反應能力訓練不是為提高某個時刻的個體動作反應能力,而是要提升其上限值。一般情況下,訓練前個體動作反應能力水平較低,在訓練過程中會逐漸提升,訓練結束后則會出現下滑期。在實際警務搏擊過程中,個體能否發揮出最佳的反應能力水平,還會受個體心理素質、身體狀態等方面的影響。總體而言,采取科學的訓練方法,可以使個體動作反應能力逐漸提高,這是一個往復循環的提升過程。
對于武術搏擊訓練而言,掌握動作精要,熟悉各種實戰動作技巧,是提升運動反應能力的基本途徑。比如在警用徒手防御擒拿套路中,“撞格控距”主要用于防御反擊,遇到襲擊時,可用左臂實施格擋,形成對頭部的保護,然后用右臂撞擊對方肩鎖部位,迫使對方后退,與對方隔開一段距離。再比如,“沖拳頂摔”是在對方攻擊自己的頭部時,身體快速下潛,同時出右拳打擊對方胸腹部位,腳下快速跟進,用雙臂抱住對方雙腿膝窩,而后配合肩部的前頂動作,向后拖拉,達到將對方摔倒的目的,如圖1所示。要掌握這些動作的精髓,除了要在平時多加練習,還要對人體關節活動規律足夠了解,能夠快速找到要害部位和薄弱環節,實施防御反擊。上述擒拿套路都是由防御、反擊和控制動作組合形成的,每個動作都具有實戰意義。類似的“組合拳”有很多,受訓人員應對每套動作足夠了解,才能在實戰過程中,預測對手的動作行為,占據搏擊主動性。

圖1 “沖拳頂摔”動作要領
在警務搏擊訓練過程中,要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必須合理設計訓練內容。目前動力鏈理論是國際上較為流行的一種警務搏擊訓練理論,該理論將上述的一系列搏擊動作過程,看做一個鏈的運行。人的每個肢體部位,則是動力鏈上的一個環節,整個動力鏈的運行以身體軀干為中心,協調各個肢體部位,精密的完成一套動作。在該理論下,可以將人體看做一部機器,核心力量是發動機,肌肉是傳送帶,各關節是齒輪,肢體軀干則是作業臂。只有不同作業臂之間協調動作,才能完成動作。因此,在武術搏擊訓練內容的設計過程中,應從動力鏈運行角度出發,使人體力量能夠合理分配和傳遞,并實現肢體動作的高度協調。比如上肢力量傳遞給下肢,調整下肢肌群對地作用力,從而協調上下肢體的動作平衡性。此外,還要重視對肌肉掌控能力的訓練,從而調整身體狀態,發揮出最好的運動反應能力水平。
在具體訓練過程中,懸鏈方法的選擇也十分重要。包括阻力環境負重訓練、克服阻力訓練、消化彈性訓練等。通過開展這些訓練活動,能夠提升個體控制非穩定性因素的能力,使其在搏擊運動過程中,時刻能夠保持身體重心平穩。此外,還要根據受訓人員的自身特點,對訓練方法進行調整和改進,使訓練內容更適合受訓者的運動素質發展。特別是身體協調性訓練方法,武術搏擊過程中,個體運動時刻面臨著外界阻力,需要其具備較高的力量素質,克服外界阻力。力量素質是一項基本運動要素,對速度、耐力等素質的發展也有較大影響。身體協調性訓練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對核心力量的把握與運用。可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力量訓練,提升個體身體掌控能力,從而讓其能夠在不同情況下,克服外界阻力,對外界刺激作出快速反應。
心理素質關系著個體在實戰過程中運動反應能力是否能夠正常發揮,在警務搏擊實戰過程中,心理素質高低對個體的實戰能力有決定性影響。心理素質強的人員,能夠充分發揮平時的訓練成效,以最佳的身體狀態和反應能力應對實戰。其中的關鍵是自信心,如果個體自信心不足,容易在實戰過程中出現驚慌失措的顯現,影響其搏擊技能運用。因此,開展警務搏擊訓練還要提高對個體心理素質訓練的重視,這關系到個體的臨場發揮。在平時應定期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幫助個體克服實戰中的緊張、害怕情緒。特別是個體在警務搏擊中失利的情況下,更要及時開展心理疏導,幫助個體找到失利的根本原因,并有計劃的提升自身運動素質、反應能力存在的不足,從而逐漸恢復自信心,能夠在以后的搏擊實戰中正常發揮反應能力水平。總體而言,個體運動反應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需要全面開展各項訓練活動,促進其反應能力的逐步提升。
在實際警務搏擊運動反應能力訓練的過程中,安全是其中基礎內容,也是主要內容,因此需要對訓練中的安全進行有效控制。在此過程中,學員需要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無論是教學訓練、教學考核還是教學評價,這一理念都是其中的主要內容。例如,在實際警務搏擊運動反應能力訓練時,遵循適度原則,避免出現訓練強度過大以及訓練時間過長等現象,在訓練過程中不能出現傷人傷己的現象,將安全作為警務搏擊運動反應能力訓練的中心思想。
另外,在開始訓練之前,需要讓學員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使其精神狀態以及心理,都進入良好的狀態。避免在警務搏擊運動反應能力訓練過程中出現肌肉僵硬以及關節活動不靈活等現象。教練人員準確掌握熱身準備活動的時間,保證每位學員在警務搏擊運動反應能力訓練之前的準備質量。由此可以看出,在警務搏擊運動反應能力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將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終的訓練效果,提升警務人員的運動反應能力,在實戰訓練中降低傷亡,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
在警務搏擊訓練過程中,訓練人員要想增加自身的反應應變能力,必須要樹立比較科學合理的訓練理念。例如:現階段動力鏈理論是國際上非常流行的警務搏擊訓練理念,它將整個訓練過程中的肢體動作比喻成一個鏈的運行軌跡,每個運動的肢體部位都可以看做是運行鏈上的部件。整個動力鏈理念的動力源主要是由身體中心軀干發出的,在此期間,我們可以將其看做是一臺機器,核心力量是中間的發動機。在訓練過程中,將作業臂看做是軀干、傳送帶看做是肌肉、齒輪看做是各個關節。在訓練過程中,只有當核心力量源源不斷的從中心地帶發出,身體的各個部分才能有效的配合和協調完成訓練,因此,樹立訓練理念提升警務搏擊訓練中運動反應能力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
綜上所述,運動反應能力對警務搏擊水平的重要影響,通過對決定個體運動反應能力的關鍵因素進行分析,可以為警務搏擊訓練提供參考。進而通過熟練搏擊運動技能、加強基本素質訓練、協調性訓練和心理素質訓練,不斷提升個體運動反應能力,并保證其能夠在實戰過程中正常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