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立 郭戈 黃豪 寧南 楊蘅 惠意(南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河南 南陽 473000)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體質狀況不但是一個國家的國民體質狀況的代表,而且青少年人也是一個國家未來的希望。根據2007年排名的世界國民體質,韓國居于第24位,日本局與第29位,泱泱大國—中國竟然居于第32位;肥胖人口在中國竟然達到達3.25億,增幅超過許多國家,如英國、美國、日本等。我們現在所面對的狀況就是青少年的體質較差,這與我們國家的飛速發展不相匹配。青少年體質狀況不佳這是一個世界性大問題,不少發達國家也正在絞盡腦汁地解決這個必須面臨的問題。大批的學者和專門的機構,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非常深入地研究,推動了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和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
發展方式是實現發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是對現有的各種資源進行的組合設計和制度安排。但是,當前我國面臨的是一個“單一封閉式”體育發展方式;是隸屬于國家政策推動下的“政策依賴式”的一個現有狀態。我國現有的體育發展方式在外源因素上,不能合理利用體育資源,監督制度也不夠完善,所以我國的學校體育發展面臨著極為不利的管理,學校體育的運行效率也實在是難以提高;從內在因素看,如何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是一個大問題,目前我們的學校體育處在尷尬境地,它雖然是提高學生體質的核心,但已經陷入雖然國家重視,但學校家長并不重視的地界,雖然國家反復強調,但它總是被漠視。因此,當前學校體育發展方式的轉變已成為急需解決的最根本問題,本研究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的體育發展方式,洋為中用,有鑒別,符合我國國情,地情地為我所用。
世界上的主要發達國家都比較重視學校體育的發展,大多通過制定學校體育或體育課程標準等來體現學校體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并為學校體育發展提供執行標準或參考。在此狀況下,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對體育教育教學活動,特別是對體育課程重視程度日益加強。制定(修訂)標準、課時增加、內容調整等成為各國重視學校體育的最突出表現。
考察5個發達國家體育課程目標改,有一個重要的發現,那就是大多數國家在制訂課程目標時,考慮到學校體育發展的實際特點并結合并結合著本國的價值觀,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價值觀。5個發達的國家,以下的體育普遍適用的目標,非常值得我國的關注:
(1)將增強學生體質水平作為體育課追求的目標,同時,在實現此目標的根基上,進一步實現教育的價值和社會的價值;
(2)將注意力放在重視學生終身體育能力方面,培養其終生的體育意識,并重視終身體育技能的培養;
(3)在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健康和體育的關系是一定要處理好的;
(4)學習過程的評價一定要重視;
(5)實施體育課程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到統一性,國家的需要,這是個嚴肅的大問題,其次,地方,學校的自主權也要保證,最后,落實到體育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因為體育教師和學校這是體育教學改革的主體。
而我們國家的體育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并沒有發揮出來,不能更好地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在我國的體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應在借鑒外部經驗的基礎上,找準側重點,提煉我國學校體育的特色,避免學校體育價值和目標的空談,不切合實際。
根據國家的國體、政體和結構,尤其是政府的管理體制和治理社會體制,不同的國家明確立了本國的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影響了學校體育管理的體制和政策的供給。
美國大學和中學都建立起了系統的學校體育競技運動管理結構,競技體育運動在美國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為此,美國優秀運動員的搖籃就是美國大學中的聯合會成為,這是我們需要借鑒的地方,在美國的大中小學校創造出了一個愛運動的氛圍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問題,吸引大中學生熱愛體育運動,這是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最佳途徑。例如,美籍華裔的籃球運動員林書豪,他在美國的成長經歷,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也是美國的這種體育管理體質塑造了林書豪,為華人爭光。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我國的體育管理體制下,林書豪會脫穎而出嗎?我國的競技體育在中小學乃至大學開展的狀況如何?
“學校體育協調官制度”是英國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的一個有效手段。蘇格蘭的每個中學都有一名體育教師作為,“學校體育協調官”這一職務,他們每周只有一天有教學任務,別的時間里專職從事“協調官”工作。每人負責還要聯系附近4個左右的“小學聯絡教師”。他們的作用如下:(1)調整學校體育運動部門安排的活動;(2)要與政府和與地方社會組織及學校體育協會、志愿者相互合作;(3)負責補充學校急缺的教師,管理員等崗位;(4)協調學校與社區俱樂部的活動;(5)并與相關的小學密切協作,共同進行一些活動;(6)監督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運動。
我們的體育課上如果有這樣一名協調官的話,我們的體質測試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無效成績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會把教師的上課情況和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應并解決。
日本初高中學校都有體育協會下屬的初中體育聯盟和高中體育聯,負責學生體育社團指導和培訓外,并承擔著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的組織任務,是“全國大賽”的來源。日本還通過學校體育教育相關的法規,法律來對學校體育進行管理。日本面積較小,政府管理比較到位,發現問題,立即解決,全力以赴解決體育管理中發現的問題,上行下效,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德國體育體制是自治型的,民間和社會辦體育政府協助,體育自治機構制定體育政策及發展規劃,代表其成員利益,德國政府協助辦體育,對體育的政策法規僅僅提出建議,并承擔一些經費。根據德國的聯邦結構,青少年、家庭、婦女健康部是青少年體育工作的發展主要資助者。德國向來重視學校體育發展,徳聯邦州在學校教育的整體規劃中,充分在制度層面給子學校體育給予保障。
另外德國是一個非常認真的國家,對任何制度都要嚴格執行,這也是徳國體育管理行之有效的法寶,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俄羅斯學校體育還是主要由政府負責,例如,俄羅斯的國家體育課程標準由俄羅斯聯邦教育部制定并公布,設置了學生必須掌握限度和畢業水平要求。并推出了綜合性、形成性和競技性以及發展運動能力為主等多種形式的體育教學大綱,供各個學校選擇自主選擇。有選擇性,就可以找到適合每個學校的內容,更加有利于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我國學校體育管理體制一直是由政府管理,相比之下,在學校體育開展較好的國家則是由社會、政府、學校、家庭一起參與管理。政府在管理過程中是淺度介入,主要由社會、家庭共同參與和協助,這種管理模式具有相當高的管理效果,而且還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促進發展學校體育事業,使更多的人參與青少年體育工作,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在美國德國這些發達國家里,社區體育、體育俱樂部和社會體育團體、承擔了所有青少年學生的業余體育活動和體育訓練。這種社會體育資源參與青少年體育活動開展,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提高學生體質的運行方式是非常值得提倡的,這種運行方式不僅減輕了學校體育的負擔,而且還促進了家庭社會學校體育一體化鍛煉網絡形成,為學生合理結合課內外體育鍛煉,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提供了依據,發達國家這些現成的成功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鑒,洋為中用,結合各地的本土情況,促進我國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在我們國家,我國學生體育活動主要在學校內部,學生走出校門幾乎沒有條件無償地,廣泛地參加各種體育鍛煉和訓練,就是說,鍛煉的機會很少,這也是造成青少年學體質下降的原因之一。由于是以“國家意志”為向導的管理制度,造成我們國家的體育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并沒有發揮出來,不能更好地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總而言之,我國邁向體育大國,體育強國的過程中,迫切需要在轉變我國體育的發展方式,學校體育應當確立以人為本,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的理念,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洋為中用,構建具有我們國家自己特色的思想體系,實施政府、社會家庭全面參與,一體化,共同促進學校體育的管理體制的改革,真抓實干,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的學校體育運行機制,促使學校體育發展方式向“空間開放型”轉變。“空間開放型”是家庭社會學校體育一體化鍛煉網絡形成,促進學生合理結合課內外體育鍛煉,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終身體育,健康第一是這種體育發展方式的指導思想,應該進一步強調,并重視學校體育的遠景展望;更加強調政府、社會、學校多方的共同參與和配合是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基礎環節。整個的目的在于,進一步促進青少年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愿意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只有學生真正地愛運動,想運動,會運動,才能有效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