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亮(天津商業大學體育教學部 天津 300134)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也受到國家的重視,但當前大學生的體質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所大力關注的熱點話題,根據教育部關于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身體素質近5年來雖然下降幅度明顯減小,但還是繼續呈現緩慢下降趨勢。主要表現在19-22歲年齡段的青年學生,在耐力、爆發力、力量等身體素質上同樣呈現在下降的情況,同時,大學生的肥胖檢出率和視力不良率也在逐年非常明顯地大幅度增加。
在傳統的高校體育教育教學中,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育教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教師及學生都能夠按照要求完成好教育任務,同時在這樣的體系之下我們也守住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最后一道門。但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傳統的教育模式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能夠滿足學生鍛煉需求及教師監督管理的問題。那么進行教育模式的一個升級創新就顯得十分必要了,這個升級創新主要體現在在原有的模式基礎之上進行補足,例如如何運用信息化手段對學生的教學及課外鍛煉表現進行監督及打分;如何對現有管理模式進行改動以適應當前的教育教學;如何利用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對教師教學提出新的要求等。本文通過高校體育教育模式創新,從教學模式、課外鍛煉模式、體質測試模式及校代表隊競賽模式四個層面進行創新性探究,來達到提升高校學生身體素質、養成終生鍛煉習慣的目標。
傳統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主要是根據教育部、學校的教學要求并針對本校學生的特點及辦學條件合理地安排不同課程來滿足學生上課的需要。這種模式可有效規范學生、老師及管理人員在課堂當中的規范活動,保證課堂的秩序,同時滿足學生鍛煉的需要。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這種模式運行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例如:(1)學生的選課存在自主性,好處是可根據學生興趣挑選,弊端是這種選課也存在一些盲目性,由于對自身的不了解而錯選;(2)同班中的學生學習程度存在差異,這種差異表現在性別、運動經歷、身體條件等方面,這就會導致同班同學之間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分化,進而影響到教學進度等。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傳統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制定時間較長,在這么長的時間隨著科技的發展及學生情況的改變原有的模式已經很難在能夠滿足學生的鍛煉學習的需求,例如:(1)在自主選課過程中開發出這樣的手段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但同時隨著這套模式的進行也發現了不少問題,例如學生對自我的情況了解不是很清楚,很多時候會跟風或者盲目,這就會給學生本身及教育教學帶來一些問題;(2)由于是學生自主選課,那么就會出現能力水平及性別都不同的情況出現,這樣的一個班的學生僅配備一名教師,顯然在一堂課中教師既需要滿足水平較高學生繼續拔高的需求,同時又得滿足水平較低或初學的學生基礎學習的需求,那么這堂課的效率顯然是不會很高;(3)按照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雖然說體育課本身是一個開放的,活躍的課程,但是在教授的過程中對于一些技術的學習,尤其是從基本功開始練習的學習還是比較枯燥的,那么我們就應該想辦法提升這些練習的趣味性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高校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意在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補足??蓮囊韵聨讉€方面進行:(1)選課模式可在學生自由選課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選課前對每一門課程進行簡單的介紹讓學生首先對所選課程有一個了解,同時可增加對適合人群的介紹,讓學生在選課中不再迷茫;(2)分班過程中有條件的學校可進行性別及等級的劃分,這樣有助于學生之間縮小差距,使得學習進度能夠保證;(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開放,增加互動環節,增加游戲與所學課程的結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并掌握更多的知識等。
傳統高校體育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式課外鍛煉,這也是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出現的鍛煉時間補足的一個環節,而課外鍛煉主要是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這一部分在傳統課外鍛煉模式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怎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怎樣有效確保學生的課外鍛煉時間方面。
在傳統高校體育教育中課外體育鍛煉部分一直以來就是比較難開展的一個部分,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1)當前的課外鍛煉很多高校實施了一定的監督管理辦法,例如利用打卡機打卡、簽到等,更有甚者基本沒有監督管理,主要就靠學生的自覺去實施,那么這樣一來對于本身就不喜歡鍛煉的學生就更沒有約束力,課外鍛煉就成為了一句空話。而很多打卡機等方式不能很好地把握學生鍛煉的時間及運動強度,達不到課外鍛煉的目的;(2)在課外體育鍛煉中不僅僅要有鍛煉,還應該有一些引導方式,例如通過競賽的形式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3)課外體育鍛煉效果不是很理想的原因還有就是學生自主鍛煉的方式方法會存在很多問題,由于沒有專人的指導會養成一些不正確的運動習慣,這樣的習慣不僅僅影響運動效果,更可能對自身安全造成一定的隱患。
課外鍛煉模式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健全課外體育鍛煉的監督管理體系,結合現代高科技技術可以實現無人化管理模式,學生只要在運動場館進行鍛煉,打開自己的手機并與場館的網絡系統進行連接即可實現體育部門對學生鍛煉的監督管理;(2)開展的群體運動競賽等成績可納入到學生的課堂分數當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群體競賽;(3)課外鍛煉時間中定期安排專業老師進行輔導講解,提高課外鍛煉的質量,讓學生的鍛煉不再盲目等。
當前,為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并對學生的體質進行監測,高校每年都會定期對學生進行體質測試,項目包括短跑、長跑、跳遠、引體向上等項目。我們認為這是利國利民的一個舉措,有利于督促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同時可以對學生的體質狀況有一個更準確的了解。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1)測試的數據準確性是否達標;(2)在測試長跑的過程中存在一定風險,因為部分學生的身體狀況有時候不能很準確地把握;(3)測試環境大多在室外,這樣遇到不良天氣的情況下會影響測試的進度等。
高校體質測試實行多年,通過傳統體質測試一方面我們督促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另一方面也收集到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數據,對今后的鍛煉方案的制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我們發現其中存在測試準確性、風險把控及環境影響等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人為控制在很多時候不能夠做到百分之百準確,因為測試人數較多,而管理人員較少,另外風險的把控及突發情況的處理能力還有待提升,另外就是測試環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太大,不利于測試進度的順利完成等情況。
高校體質測試模式的創新意在補足傳統測試過程中會出現的不足之處,主要的手段是要通過信息化科技方式進行。首先,在針對數據的準確性方面,可通過更新測試設備來實現,多采用電腦對測試的實際情況進行統計記錄來完成,這樣就可以有效地確保數據準確性。但同時我們也發現有時候設備有時候也存在誤差,那么我們可以將人為控制與電腦控制結合在一起,有助于準確性的提升。其次,針對一些有受傷風險的項目進行測試的時候要對學生的身體情況進行嚴格地檢查,手段包括結合校醫院、現場設置醫護保障等方式完成。最后,測試環境方面不能隨意去改變,那么盡量將可以室內完成的項目都在室內進行合理的空間及時間安排,最大可能避免天氣的影響等。
傳統的校代表隊參加各級各類比賽主要是為了為校爭光,也是提升學校整體競爭力的一個表現方面。其中包括高水平運動隊和普通學生組成的運動隊兩種形式。但它的另一個功能:帶動整個學校學生參與鍛煉這一功能發揮的不足。
高校代表隊這一群體的建立一方面是為校爭光,而另一方面的功能性被很多人甚至是高校自身所忽略,就是沒有發揮好其專業方面的業務能力,本身高校代表隊的成員在各自領域中的能力是非常強的,那么我們為何不利用他們自身的這種優勢來服務于全體學生呢?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高校代表隊的功能定位方面過于單一,他們的存在先進有點像是脫節與整個學校體育教育之外獨立存在的一樣。如果我們通過將高校代表隊與課外體育鍛煉相結合,讓其發揮好指導普通學生鍛煉的作用,有利于我們整體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這些隊員的自信心,有助于隊員的綜合發展。
高校運動隊管理模式更新更多地體現在讓運動隊員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級各類課外鍛煉對同學們的技術輔導及宣傳方面,這樣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同時針對高校普通學生組成的運動隊隊員在體育課的打分方面應將日常的訓練工作納入到記分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其中,能夠起到激勵的作用。
高校體育教育模式的更新有利于補足傳統體育教育模式的一些不足,通過這種形式主要目的還是貫徹國家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提出的幾點意見,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鍛煉,達到提升體質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