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興穎,祿曉龍,常 悅,胡嘉琦,張 紅
(貴州醫科大學醫藥衛生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健康管理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型產業,對經濟增長和國民健康教育與促進都具有重要作用[1]。健康風險管理作為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體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系統識別、評估和量化,通過科學預測潛在的健康風險因素,制定個性化的健康干預措施,從而達到健康教育與促進的目的。目前,提供健康管理服務的機構主要有體檢中心和健康管理公司,但與發達城市和地區相比,貴州健康管理機構的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對個體的健康風險評估還存在實施不到位、監管不嚴格等問題,對居民健康促進和健康教育作用有一定的影響,對貴州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也有一定制約。本文對貴州的健康管理機構做了問卷調查,以期發現貴州健康管理機構存在的問題,為政府和健康管理機構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參考意見。
本次調查以貴州66家健康管理機構為總體,調查的健康管理機構類型為體檢中心和健康管理公司。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于2016年3-5月向貴州9大市、州、地的健康管理機構發放38份問卷,回收38份,35份為有效問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2.1%。
1.1.1 政府對健康管理機構的監管不嚴
由于健康管理機構服務范圍的特殊性和專業性,理論上看,健康管理機構應劃分至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管轄范圍。然而,當前對健康管理機構的界定較為模糊,社會資本的引入催生了諸多健康管理公司,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無法精確地對健康管理機構的各種日常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管理。在對貴州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并未設立相關的健康管理監管部門,未對健康管理機構進行統計和分類,僅將體檢中心劃歸于醫療機構進行監督管理,而對于私營的健康管理機構(如健康管理公司)未見具體的管理辦法和規定。
針對“政府對健康管理機構的監管力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僅有7.14%的機構認為監管力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衛計委對健康管理機構監管力度較低,與日常工作落實的相關規定存在較大差距,地方政府監管部門重視程度不高,下屬執行部門的執行能力較低。
1.1.2 健康風險評估的認識程度與普及程度不高
健康管理從業人員和公眾對健康風險管理的認識程度不高。調查顯示,14.29%的健康管理從業人員完全不知曉何為健康風險評估,48.57%的健康管理機構從未提供健康風險評估服務。其中僅有44.44%的健康管理機構對健康風險評估進行宣傳,公眾對健康風險評估的了解程度也不高(農村地區尚處空白),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對健康風險評估的認識度和宣傳力度不夠,政府沒有起到主導作用。
1.1.3 政府對健康管理機構的扶持力度不足
近年來,政府對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逐漸加大,但是主要集中在衛生機構數量、醫院床位數量、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等方面,著眼于健康管理機構或者健康風險評估的扶持文件卻少見。調查發現,大部分健康管理機構均希望政府給予支持,其中最希望政府給予的支持項目是建立定期專業人才培訓平臺(占88.89%),其次是建立健康風險評估學術交流平臺(83.33%)、設立促進健康風險評估實施的相關法規(66.67%)、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占50.00%)。
根據環評要求,有組織鍋爐廢氣排放執行《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03)第3時段標準限值,即二氧化硫排放濃度(mg/m3)≤400、煙塵排放濃度(mg/m3)≤50、氮氧化物排放濃度(mg/m3)≤450(Vdaf>20%)、煙氣黑度小于林格曼1級,脫硫效率執行環評批復報告限值,即脫硫效率≥93.5%。
1.2.1 健康風險評估專業人才匱乏
當前,健康風險評估專職人才儲備不足,尤其是高級健康管理師配備較少。調查發現,部分機構配備的是臨床執業資格的醫生,僅有不到1/3的機構配備有健康管理師,且均為初級從業人員,還有部分機構配備的是非專業人員。由于缺乏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健康管理師,無法做到科學嚴謹的健康風險評估。
此外,健康管理機構對健康風險評估人員培訓方式過于局限,通過機構內部培訓的占83.33%,本地機構聯合培訓的占16.67%。專業人才培訓平臺不足,導致健康風險評估專業人才與健康管理發展的速度不成正比。值得注意的是,暫無機構聘請高級職稱的專業人才或健康管理師對人員進行培訓,專業人才匱乏、培訓機制落后、政府主導力度不強已成為制約健康管理機構發展的瓶頸。
1.2.2 健康管理機構缺乏個性化的健康風險評估
目前,大部分的健康管理機構提供的篩查內容主要是基本的體格檢查,缺乏個性化的專業健康風險評估。所有調查機構都記錄了個人病史,但88.89%的調查機構調查了家族病史,61.11%的調查機構分析了生理指標,55.56%的調查機構分析了心理因素,5.56%的調查機構進行了人口統計。調查發現,健康風險評估實施不到位與評估費用有一定關系,客戶不愿接受較高的評估費用,因此健康管理機構有意簡化篩查內容以降低評估費用。簡化的篩查項目無法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健康風險評估,更無法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1.2.3 健康管理機構無法實現健康管理電子檔案數據共享
雖然大部分健康管理機構已建立專屬的健康檔案,但是各機構健康管理檔案建立標準并沒有統一,如檔案的內容、格式、項目、應用軟件等,以致同一客戶的信息無法在不同機構間相互傳輸,不能實現數據共享,從而增加患者的重復檢查的概率和經濟負擔,同時也加大了健康風險評估人員的工作負擔,降低了工作效率。究其原因,一方面,健康管理機構對健康風險評估認識模糊,大多效仿醫療機構臨床科室文書樣本,未設立符合健康風險評估的電子檔案模板。另一方面,健康管理在貴州處于起步階段,居民的健康意識較低,對個人信息敏感程度較高,害怕個人信息曝光,不愿登記個人的健康檔案信息,以致無法實現完整、統一的健康管理電子檔案,達不到數據共享。
2.1.1 加強政府監管力度
2.1.2 加強健康風險評估的宣傳
地方政府應該借助多種媒體渠道,加大健康風險評估的宣傳力度;組織學習健康風險評估相關知識,提高人們對健康風險評估的認知度,重視疾病風險因素;改變人們應對疾病的思維模式,由治療疾病轉向預防疾病,以降低疾病負擔、有效控制疾病風險,減少可預防疾病的發生率。將居民對健康風險評估的需求由過去的“被動實施”逐漸轉變為 “主動要求”,使其真正發揮實質性評估的作用。
2.1.3 制定健康風險評估扶持計劃
首先,培育具有高學歷的健康風險評估人才隊伍。政府必須建設良好的健康管理教育基地,制定并落實支持高校內健康管理學院建設發展的扶持政策,切實幫助并解決健康管理學院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高校要強化內部管理,加快健康管理學科專業建設,建立強大的師資隊伍,加強健康風險管理類學術研究,著力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
其次,加強農村地區和基層醫療機構的健康風險評估人才建設。貴州仍有大部分基層醫療機構無法提供有效的健康風險評估服務,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健康風險評估服務尚屬空白[2]。因此,針對農村地區或其他基層醫療機構中健康風險評估人才的教育顯得尤為迫切。如何加強基層衛生保健教育、普及健康風險評估工作,以及提供有效的健康風險評估服務等均是政府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再次,借助大健康、大數據產業提升健康風險評估服務水平。貴州地方政府應起到主導作用,充分利用大健康的推動力,設立促進健康風險評估實施的相關法規、建立健康風險評估學術交流平臺、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定期專業人才培訓平臺等支持項目,推進健康風險評估實施進程。
2.2.1 加強健康風險評估人才培養
專業的評估隊伍是健康管理發展的基礎,是落實健康風險評估的根本。首先,行業內部組織健康風險評估交流學會,促進各類健康管理機構(體檢中心、醫療機構、社區服務中心、企業職工醫院等)相互交流學習。其次,加快培養高層次的健康管理師,實行多元化和多途徑的技能培訓。再次,制定嚴格的從業人員準入制度,要求專職人員嚴格執行管理指標、評估報告質量指標、安全指標和服務指標,建立高標準、專業化的健康管理隊伍,提高服務質量。
2.2.2 建立統一的健康篩查項目
統一健康篩查內容,不但可以全面了解顧客的整體健康狀況,做出精準的評估報告,還可以統一收費標準[3],避免收費混亂現象,引導其進入良性循環,更有利于貴州地方政府對健康管理機構收費標準的監管[4]。因此,健康管理行業協會可以統一組建專業的健康風險評估小組,通過實地調查,了解貴州居民的健康需求狀況。其次,對調查結果進行篩選、整合,根據整合結果重新制定科學、完善的健康篩查項目。再次,由貴州省醫學會健康管理分會進行修訂。最后,由衛計委制定相關規定,要求貴州所有健康管理機構按規定統一實行。
2.2.3 建立規范的專屬的健康管理電子檔案
首先,貴州健康管理機構應聯合建立貴州健康風險評估學會,鼓勵行業內專家、具有豐富經驗的從業者積極加入該學會,并由學會成員根據衛生部《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試行)》《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試行)》等相關服務規范的要求,共同制定標準、全面的健康篩查項目,逐步推進建立標準化電子健康檔案,提高信息資源共享度。其次,通過不同媒體宣傳建立專屬的健康電子檔案的作用,增強居民健康意識,提高居民的配合度。再次,對檔案管理人員及醫療衛生從業人員廣泛開展健康管理檔案培訓課程,使其充分掌握健康管理電子檔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的方法和技能,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和標準,建立健康管理電子檔案。最后,可以應用大數據技術對健康管理電子檔案進行全面管理,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對健康管理機構的檔案建立、使用、共享情況進行實時監督,對實施不到位的機構進行處罰。
[1]王 煜,黃建始,張 斕.北京市健康管理相關服務機構現狀調查[A].自主創新與持續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C).重慶:中國會議,2009:89-100.
[2]盧巧玲.在農村社區服務中開展健康管理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11.
[3]董 偉.我國醫療費用過快增長作用機制定量分析[D].上海: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10.
[4]黃建始.美國的健康管理:源自無法遏制的醫療費用增長[J].中華醫學雜志,2009,86(15):10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