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翠琴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具有多項教育功能,其中人格教育功能越來越被教育工作者重視,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充分發揮人格教育功能,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人格教育功能;素養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各課程教學不再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更加注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對語文教育功能的發揮,應利用語文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修養,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通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充分發揮人格教育功能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想要充分發揮人格教育功能,可以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更多作者的人文思想,并且在文學作品長期的熏陶下,有利于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人的優秀作品,文章內容蘊含了豐富的思想內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學習這些作品內容,與文人進行對話,了解文人身上的閃光點,作為自己的人格參照,針對自己人格方面的缺點,學生應及時的改正過來,這樣對豐富學生的知識以及樹立學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學習《紀念白求恩》這一課時,教師在傳授完相關的知識后,還應引導學生認真品味作品的真實情感,本課主要講了白求恩同志來華幫助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經歷,表達了對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贊揚了他的國際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和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并號召全黨向白求恩同志學習。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對推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讓學生學習白求恩醫生的奉獻精神,感恩曾經為中華民族犧牲的人們,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二、通過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充分發揮人格教育功能
寫作能夠流露出個人的真實情感,充分反映寫作人的思想品德以及文化內涵,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應通過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充分發揮人格教育功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往寫作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真情實感,寫的文章不夠打動人,這也說明了學生對問題思考不夠深刻,思想情感表達能力也未達到良好的水平。在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不斷豐富的學生的情感內容,使得學生能夠不斷升華自己的情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例如教師讓學生寫一篇關于親情的文章,而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對親情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刻,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一些課下任務:體會媽媽一天的生活、了解爸爸的工作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充分了解爸爸媽媽生活的辛苦,加強父母與子女的溝通,使得學生能夠正確對待父母的愛,減少學生對父母的誤解。通過親身經歷,學生的感悟會更加的深刻,寫出來的文章也會更有真情實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也實現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高尚人格的塑造。
三、通過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人格教育功能
學生人格的塑造不能單單依靠理論教育,應付諸于實踐活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形成穩定的性格。因此在初中語文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接受更多社會上的正能量教育,感受到社會復雜同時,還能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這樣學生的人格塑造才算成功,這對學生以后的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體驗一些實踐活動,例如在國慶節這一天,可以讓學生體驗“小小消防員”、“小小警察”等角色,幫助假日仍然堅守自己崗位的消防員、警察人員,體會他們的辛苦,從而做一個遵守規則、愛護公共財物的人;又如教師還可以在“植樹節”這天,帶領學生到公園中植樹,為樹木進行澆水,引導學生樹立愛護環境的意識。在開展實踐活動后,教師還應讓學生談談感悟,使得學生能夠在思想教育方面收獲更多。
四、通過語文教學美育滲透,充分發揮人格教育功能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蘊含社會美、科學美以及自然美,對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念,辨別是非能力,健全人格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美育滲透,應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凈化學生心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例如在學習朱自清《背影》時,父親那一句“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充分感受到了父親的愛,讓學生對父親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徐志摩《再別康橋》以輕盈融合的語言、虛實相間的手法為們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和美妙的意境,能夠感受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眼前無可奈何的離愁以及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在學習李煜《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時,能夠從短短的幾句詞中,感受李煜離鄉去國的錐心創痛。由此可見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需要我們細細的進行品讀,通過學習,感受文章中蘊含的美,從而啟發學生,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語文教學內容的人格教育功能,應科學、合理的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以及寫作教學,同時還應增強語文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體驗,并通過語文教學美育的滲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健全學生的人格,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會萍.論語文教學應遵循的美育原則[J].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2(19)
[2]鄭逸農.人的發展:新世紀語文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標[J].學科教育,2000(07)
[3]田瑞云.語文教育與人格發展[J].泰安師專學報,19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