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豆瓣網和IMDb分別是中西方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社區。文章利用統計學方法,分別從影片評分、創作時間、制片國家、影片類型等維度對以上兩個網站Top250電影榜單中作品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探究中西方觀眾觀影需求、影片評價標準等方面上的異同。
關鍵詞 豆瓣網;IMDb;電影接受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3-0140-04
電影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但近年來很多優秀的國產電影到國外卻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票房和口碑未達到預期。對此,我們除了提升國產影片自身質量外也需要充分了解中西方電影觀眾審美趣味的異同。研究觀眾選擇觀看的影片以及對影片的評價是了解其喜好的有效途徑。網絡時代,電影網站是電影資料、電影評論等信息最主要的承載媒介?;诖?,本文嘗試以IMDb及豆瓣網中Top250電影為樣本,研究中西方電影觀眾在電影接受上的異同。
1 數據來源
根據權威網站Alexa的數據,IMDb的PV Rank(點擊量排名)及UV Rank(訪客排名)分別排在全世界所有網站的第50名及51名,居世界同類網站之首。IMDb以英語為唯一語言,美英觀眾為代表的西方觀眾構成了其用戶主體。豆瓣網的PV Rank及UV Rank位列全世界所有網站的第182名及223名,居中國同類網站之首,其用戶以中國觀眾為主。IMDb和豆瓣網在電影評分標準的制定上都秉持著“最大限度地接近普通觀眾的平均觀影意見”原
則[1]。IMDb和豆瓣網評分機制相似,都會根據其上的影片評分及評價人數等指標,評選出綜合排名最高250部電影即Top250榜單。由于采用了特定的算法,兩個網站中Top250榜單都相對穩定,其中影片能夠體現出中西觀眾各自穩定的審美傾向。
利用爬蟲技術,筆者獲取了兩個網站中Top250電影的名稱、評分、制片國家、上映年份及影片類型等數據,將其存儲在excel表格中以供對比分
析[2]。經過對比發現共有102部電影同時進入IMDb電影及豆瓣網Top250榜單,占總體數量的40.8%。需要說明的是IMDb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網站,其用戶數量要高于豆瓣網,例如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兩個榜單中都排名第一,該片在豆瓣網中的評分人數是116萬,在IMDb中的評分人數已超過200萬。
2 評分對比
評分能直接反映出觀眾對電影的態度。作為中西方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網站,豆瓣網和IMDb的評分已經成為與影片票房及獲獎情況等同等重要的影片評價指標。IMDb和豆瓣網都秉持著“一人一票”的評分原則。豆瓣網電影的評分標準相對簡單,每個注冊用戶只能對一部電影評分一次,豆瓣網后臺會定時計算出所有用戶評分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部電影的評分。IMDb則在算術平均值的基礎上利用算法計算出加權平局值,從而削減惡意刷分等行為。經計算豆瓣網及IMDb Top250榜單中電影整體評分數據如表1。
進一步對兩個榜單中重合的102部影片評分進行對比,發現只有《低俗小說》一片在IMDb中的評分高于其在豆瓣網中的評分,《教父》在兩個榜單中的得分相同,其余100部影片在豆瓣網中的得分都高于其在IMDb中的得分。這種評分上的差別并不能完全說明西方觀眾對影片的評價更為嚴苛,兩個網站評分規則上的差異對此也有重要影響。豆瓣網中用戶可對影片評定一星到五星,網站后臺將其對應為2、4、6、8、10分。IMDb中用戶則可以直接對電影打出1~10分。假設用戶認為一部影片質量很好只有一點小瑕疵,該用戶在IMDb中可以對該片打出9分,但在豆瓣網中也許會給該片打五星即10分。
筆者提取出102部重合影片在豆瓣網和IMDb中的排名及評分。在excel中利用CORREL函數計算得出這些影片在兩個網站中評分數據的相關性為0.44,排名數據的相關性為0.187,相關性較低,這說明這些影片在兩個網站中評分及排名的反差較大,中西方觀眾對同時入選影片的評判標準并不一致。表2列出了在兩個榜單中排名反差較大的影片。
通過表2我們能夠發現中國觀眾青睞情感細膩、真摯的影片,西方觀眾則更喜歡刻畫人性,探討社會問題的影片。豆瓣網創建的時間晚于IMDb,豆瓣網中每一部影片的頁面上也會包含該片在IMDb上頁面的鏈接,兩個榜單中有較多重合的影片這都說明中國觀眾的觀影行為以及在豆瓣網上的評分會受到IMDb的影響。但重合影片在兩個榜單中排名反差較大,也說明中國電影觀眾正在形成獨立的電影評判標準。
3 上映時間及制片國家分布對比
上映時間和制片國家是觀眾選擇影片時重要的考慮因素。不同年代、不同地區拍攝的影片在類型和風格上會呈現出較大的差別。本部分主要對豆瓣網及IMDb Top250這兩方面的信息進行研究。
3.1 上映時間分布
筆者經過統計發現豆瓣網Top250電影上映的平均時間為1998年,中位數為2002年,眾數為2010年,最早一部電影上映時間是1931年,最近一部電影上映時間是2017年,標準差為16年;IMDb Top250電影上映的平均時間為1985年,中位數為1993年,眾數為1995年,最早一部電影上映時間是1921年,最近一部電影上映時間是2018年,標準差為25年。豆瓣網榜單中影片整體上映時間偏晚。兩個榜單中影片的時間分布如圖1。
從圖1中我們能清晰看到豆瓣網和IMDb Top250電影在時間分布上趨近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差異:IMDb榜單中的電影上映時間分布相對平均,每個年代都有一些優秀影片入選;豆瓣網榜單中電影上映時間則很不均衡,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影片數量明顯高于之前年代。這說明中國電影觀眾對自己所處時代的電影更感興趣,西方觀眾長時間接受電影文化熏陶,影片涉獵范圍更廣。
3.2 制片國家分布
為了研究中西方觀眾對不同國家影片接受的差異,本文分別統計了豆瓣網及IMDb Top250影片國家的分布。對于合拍片,本文只選擇其中排名第一、發揮作用最大的國家。
對比圖2和圖3,可以發現兩個榜單中國家分布大體一致,主要可劃分為四部分:美國電影以及深受其影響的英國電影;以法國、意大利、德國為代表的歐洲電影;以日本、韓國、中國為代表的東亞電影;印度、伊朗等其他國家電影。美英電影在兩份榜單中都占據最大的比例,不僅受到西方觀眾的歡迎,在中國也具有很高的影響力。以法、意、德三國為代表的歐洲電影在兩份榜單中數量接近。兩份榜單中差別最大的是中日韓三國的電影數量,在豆瓣網Top250中共包含35部中國電影(其中包括大陸電影11部,香港電影19部,臺灣電影5部),而在IMDb中僅包含一部中國電影(《花樣年華》)。日韓兩國電影在IMBb中數量較高,但仍少于豆瓣網榜單中。中國電影數量在豆瓣網榜單中只占14%,而美英電影在IMDb榜單中占據70%,這不僅說明美英電影創作質量更高,也表明中國電影觀眾對外來影片更包容。東西方文化差異對電影接受的重要影響,在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過程中借鑒日韓電影經驗的重要性。印度電影在IMDb和豆瓣網榜單中分別有8部和4部影片入選,這體現了中西方觀眾對其的認可度,但考慮到印度觀眾在IMDb上“刷分”的情況,并不能說明西方觀眾對印度電影更加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影片在兩個榜單中入選的數量最多,分別有122部和159部入選,但其重合率并不高,只有63部影片同時進入兩個榜單。這說明即使是同一國家的影片中西方觀眾也有著不同的審美傾向,我們需要對入選影片的類型進行研究。
4 類型對比
電影類型(genre)是指由于不同題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疇、種類或形式,包括大至片種類型,中至內容類型,小到表現的類型等。在電影的發展過程中,各種電影類型之間的界線趨于模糊,類型泛化的趨勢愈加明顯[2]。豆瓣網、IMDB在描述電影類型時都用到多個標簽,比如電影《教父》的類型就是犯罪/劇情。本文對豆瓣網和IMDb Top250中電影的類型標簽進行歸類、計量??紤]到一部影片涉及到的多個類型,其重要性往往很難區別,因此在統計時也將該影片涉及到的所有類型標簽全部計入。統計結果如圖4、圖5。
通過對比圖4和圖5,我們能夠發現以下幾個現象:劇情類型在兩張圖中都遠高于其他類型,這說明無論中西方觀眾,通過電影講好一個故事都是最重要的。類型在觀眾電影選擇中有很要的作用。中國觀眾偏愛愛情、喜劇類型影片。豆瓣網榜單前十名的影片中有5部中含有愛情標簽,這類影片側重表現細膩、真摯的人類情感。西方觀眾偏愛驚悚、犯罪型影片。IMDb榜單前十名的影片中有5部中含有犯罪標簽,這類影片側重刻畫人性,探討社會問題。《泰坦尼克號》在豆瓣網Top250中高居第6名,在中國被奉為愛情電影經典,小成本愛情影片《怦然心動》在豆瓣網中也排在25名,但這兩部影片都無緣IMDb Top250電影榜單。犯罪電影《低俗小說》在IMDb中排名第七,在豆瓣網中只排在72名?!督谈浮贰督谈?》在IMDb中高居第2、3名,在豆瓣網中只排在了第17和第50名。中國觀眾偏愛奇幻電影,西方觀眾偏愛科幻電影。黑色電影在IMDb Top250中有4部上榜,考慮到該類型影片整體數量偏少,說明西方觀眾對該類型影片的青睞,這點也和中國觀眾反差較大。美國電影特有的西部片在豆瓣網中也有4部影片上榜,而中國所特有的武俠片、古裝片在IMDb榜單中卻不見身影。豆瓣網榜單中有4部紀錄電影上榜,IMDb榜單中則無紀錄電影上榜,這也說明了中國觀眾對其的青睞,但遺憾的是在豆瓣網中上榜的4部紀錄電影僅有一部《二十二》是國產影片。
5 總結
了解中西方電影觀眾審美心理的異同,把握他們的觀影需求,對提高中國電影跨文化傳播影響力具有現實意義。通過上述幾個維度的分析我們能夠發現以美國電影為代表的西方電影受到了中國觀眾的廣泛接受,而西方觀眾對日本以外其他亞洲國家的電影還不夠認可。中西方觀眾在不同類型影片的選擇及評價上存在著較大差異。充分了解、尊重這些差異是我們電影成功走向國外市場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王偉.美國電影網站IMDb的榜單文化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6:52.
[2]朱海澎.網絡社區中的電影數據挖掘與分析——以豆瓣網為例[J].現代視聽,2016(8):26.
作者簡介:朱海澎,講師,研究方向為新媒體與網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