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卓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高職教育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高職教材出版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文章闡述了當前高職教材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從市場調研與內容質量、產教融合與呈現形式、市場營銷等方面淺談了幾點高職教材出版的編輯應對之策。
關鍵詞 高職教育;教材;編輯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3-0144-02
《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蔽覈呗毥逃呀浻梢幠5目焖侔l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在發生著變化,閱讀內容的呈現形式也日趨多樣化,作為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托——教材,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編輯應抓住發展時機,緊盯全流程策劃,把握高職教材的課程標準、發展規劃和市場發展方向等,促進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職人才的培養和輸送。
1 高職教材存在的問題
1)缺乏高職教育特色,內容實訓不足。一是教材的編寫模式缺乏專業的課程標準,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模塊化、項目化等教材開發深度不足,缺乏科學的內容和體系設計。二是教材內容針對性不強。多數高職教材與本科教材內容的編寫相近,理論內容足夠,但是實訓內容不足,忽視了高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重點,缺乏理論與實踐的良好對接,影響了教材與課程培養的匹配度。三是內容相對滯后。由于知識更新換代較快,在新理論、新技能、新工藝、新標準、新材料及最新發展趨勢上,高職教材并不能夠及時更新,內容上與實際有脫節情況的存在,有些內容也相對滯后。
2)缺乏企業、行業參與。高職教材的編者多為院校教師,盡管有企業、行業的參與,但是參與度不高,行業、企業很少作為開發主體參與課程設計與開發,多數高職院校還是以教師為主體開發課程。所以缺乏優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參與,教材缺乏實訓內容,編寫設計上忽視了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影響了知識與技能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3)缺少數字化、立體化、互聯網共享資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學模式、教學資源、閱讀方式等都在發生著變化,傳統的紙質教材已經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高職教學需求和閱讀需求。傳統的紙質教材在信息技術運用、與互聯網新媒體融合方面存在不足,多是簡單的嵌入,形式較為單一,缺少數字化、立體化的教材及其匹配資源,缺少院校、校企間等互聯網共享資源。
2 新時期高職教材編輯的應對思考
1)重視市場調研,提高內容質量。一是做好市場調研,對教材定位要準確。有效的市場調研是高職教材選題策劃的重要支撐。根據學生的培養計劃,了解相關行業對人才需求的情況,及時調整策劃方向和重點。以就業為導向,深度開發的知識、技能要同行業、企業需求緊密結合,促進高職人才的培養和社會輸送。編輯是作者和讀者聯系的橋梁。編輯應多參加行業教學會議、研討會,收集教師、行業、企業、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開發優質作者資源,尤其是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行業經驗的“雙師型”優質作者資源。如果條件允許,編輯可以親自體驗教學活動,深入了解相關專業或課程的設置、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及形式,掌握第一手數據和信息,有利于深度開發教材資源。通過市場調研,編輯要準確定位開發的實訓教材及其相關資源,實現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做好學校與企業的人才培養與需求的教學與生產對接。二是提高內容質量,優化體系設計。優質的內容是競爭力的保證,大學出版社在新時期應發揮在高職教材領域的優勢,內容上做到“必需”“夠用”且“實用”,深度開發實訓教材。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設計項目化、基于工作過程等編寫模式,結合教學評價體系,加大實訓互動類內容比重。提高教材的內容質量就要把握課程標準,精準滲透到教材的內容中去,做好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與教學過程、職業標準等的對接。此外,編輯要有創新意識和版權保護意識。編輯要在教材研發中不斷創新,在選題策劃發面,做好調研,應在教材的策劃中積極與編寫團隊溝通,建立交流機制,認真研究教學標準,聽取教學專家、企業專家及一線人員提出的教學改革、建材編寫意見和建議,精準定位,精準化和細分化選題,突出高職教育的特色。編輯要提高版權保護意識,尊重版權、重視版權,防止抄襲、盜版的發生。重視教材質量,嚴把質量關,有利于樹立企業形象、品牌形象,有利于提高出版社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深化產教融合,豐富教材呈現形式。一是深化產教融合。2017年,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實現“對接緊密、特色鮮明、動態調整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建立。2018年,國務院等六部門制定的《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指出:“促進、規范、保障職業學校校企合作,發揮企業在實施職業教育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動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機制,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本庉嫴邉澑呗毥滩倪x題的重點是內容和質量。以培養能力為目標,科學設計教材內容、編寫形式等,構建健全的課程銜接體系。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路徑,專業教師與行業、企業人員加強合作,吸收企業實踐經驗,對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問題等及時跟進,實現產教融合,共同開發以學生為中心的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一體化教材及教學資源,促進高職院校人才職業素養的提升,促進高職院校和企業的良性互動、人才對接培養的可持續發展。二是豐富呈現形式,深化媒體融合,開發數字化、立體化教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將信息化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基礎”“加強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平臺建設,到2020年,數字化資源覆蓋所有專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給傳統的教材出版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高職教材的呈現形式出現了多樣化,紙質媒體不再是唯一載體,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成為教材的新媒體,媒體融合發展成為趨勢。要促進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與教材傳統出版的融合,教材設計要和配套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對接;要充分利用大數據背后的價值,對市場精準定位,深度開發內容資源,挖掘教材的新價值。根據教學內容、對象、手段、教學場景等,利用信息化技術,結合高職院校的數字化共建共享資源,開發數字化、立體化等不同載體的教材及其資源,構建“教材+”體系,依靠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來豐富教與學的體驗,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3)提高編輯營銷能力,借力互聯網平臺。編輯職業需要在向復合型轉變,編輯工作滲透于市場調研、選題策劃、編輯、印刷、銷售各個環節。編輯參與了編寫的全過程,了解教材的編寫理念、內容框架及特色,了解教材的適用性,為了實現教材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編輯從選題策劃前的市場調研開始就要著眼全流程營銷。編輯要增強互聯網思維、服務意識,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及反饋動態調整服務,提供個性化、精細化的產品和服務,提高讀者的閱讀體驗,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借力互聯網平臺、營銷新渠道、大數據分析,為選題策劃與全流程營銷提供支持;優化營銷方案,構建優質產品線,優化營銷渠道,進而實現傳統渠道與新媒體渠道的融合發展;加強營銷隊伍建設,提升教材的核心價值,為出版社創造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3 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高職教材的出版面臨著新機遇、新挑戰,編輯要把握新時期高職教材的出版融合趨勢,策劃出特色鮮明、多樣化的優質教材,促進高職教學及職業技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羅曉莉,張富梅.新業態下高職教材策劃出版對策探析[J].出版參考,2017(12):57-58.
[2]黃樂.教材編輯如何苦練選題策劃的內功[J].出版科學,2018,26(4):32-35.
[3]馬靜.新形勢下教材教輔編輯如何實現能力提升和角色重塑[J].出版廣角,2016(12):50-51.
[4]何琳.轉型期教育類出版社編輯的角色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18(2):216-217.
[5]趙曉艷.高等職業教育教材出版的創新與實踐[J].科技與出版,2017(7):113-116.
[6]李陽.高職教材數字化出版趨勢與挑戰[J].職業技術教育,2013(23):85-87.
[7]孟春青.高職課程改革:“應變而變,方有所謂”[EB/OL].(2016-09-13)[2018-11-15].中國教育報,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09/13/content_462921.htm?div=-1.
作者簡介:高 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