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 誠
(武漢市第二輕工業學校, 武漢 430080)
2007年,我在德國交流學習時,旁聽了德國職業學校的一次電工實訓課,記憶尤深的是德國學生非常規范的用直角尺去比對布線轉角是否成90度,特別是在布線工作結束后進行整理和清掃,所有的工序都進行得非常規范有序。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感受到德國職業教育的工匠精神,我深受觸動。德國職業教育的基本職業精神就是:“一絲不茍照操作規程辦事”,容不得半點“變通”,讓學生們從一開始就養成了嚴謹、負責的態度,為“德國制造”的高質量打下基礎。回國后,到一家企業走訪調研時,生產廠長對我說:“你們數控專業學生畢業技能水平確實不錯,可以獨立完成產品加工,但是如果把目光從產品移到機床周圍,會發現工量具亂放,到處是鐵屑,一片狼藉。”比對德國和我們的職業教育,我們的技能水平、實訓設施一點也不比德國差,為什么培養的畢業生差別這么大,關鍵差別就在我們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上。近十年來,“工匠精神”一直是我的關注焦點。
近年來,媒體對“工匠精神”的報道屢見不鮮,央視也推出了“大國工匠”一列記錄片。令人欣喜的是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令人振奮的是十九大報告又一次明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工匠精神”已從媒體報道和紀錄片中走進了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九大報告,這表明“工匠精神”已經從熱詞變成一種內需,而這種內需充分體現在各行各業對工匠技能人才的渴求上。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技能型勞動大軍的重要使命,是制造業培養一線工匠技能型人才的主戰場,職業學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直接影響未來的中國制造品質。筆者從事職業教育二十多年,堅持了十多年的數控專業教學教革,如何讓中職數控專業學生樹立工匠意識,做了諸多有益探索,取得較好的效果,主要有如下舉措。
為了在數控專業技能教學中融入育人理念,同時豐富專業課教學內容、活躍教學氣氛,巧妙的課前教學導入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我們在數控專業教學導入時,采用豐富多彩的導入形式,如:圖片賞析(展示大國工匠或中外名匠新聞圖片,老師或學生說出圖片背后的故事)、視頻展播(播放央視制作的大國工匠記錄篇)、接力朗讀(發放大城工匠報告文學資料,學生分組接力朗讀)等形式,學習大國工匠、大城工匠事跡,讓學生發表觀后感,領會大國工匠們的匠心匠藝,激發學生職業熱情,產生職業敬畏,讓工匠精神內化于心。
為強化學生的工匠意識,數控專業教學實施注重過程控制,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學生從進入理實一體化車間的第一天開始,在規范工裝、工量具擺放、機床操作規程、工位清潔維護等方面均進行規范化要求。首先讓學生在虛擬仿真平臺中熟悉規范流程,如不完成工裝著裝步驟,就無法進入虛擬車間,讓學生在虛擬實訓平臺中培養規范意識。第二,在實訓車間上課時,學生要完成的第一項工作是,按照工量具定位圖,規范工量具擺放,并在整個實訓過程中堅持“從哪里拿就放哪里去”,杜絕亂拿亂放,養成規范習慣。第三,采用小組互助實訓模式,通過如圖1所示的“互助實訓工作任務單”有效控制,并真實記錄實訓教學的實施過程。當學生甲在操作機床加工時,互助學生乙和丙認真觀察學生甲的所有動作及機床對應的相關參數變化,并在“互助實訓工作任務單”進行詳細記載和評價,三人依次輪換角色,從而使每個人得到操作、觀察及評價的機會,并規范所有操作細節,強化學生職業規范,事三倍效果。第四,在學生養成基本操作規范后,逐步提升專業技能。技能操作從簡單到復雜再到精細,加工細節從一點到多處再到每處,加工精度從自由公差到通用公差再到高精度,梯次進階,螺旋上升,逐步強化學生注重細節、追求質量的工匠意識。
以往的數控專業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練評價比較簡單,學生只要完成數控零件的加工,一般進行簡單測量,有些甚至沒有尺寸精度檢測,就認為合格,對學生學練要求太低,這種粗獷式評價讓學生“自由生長”,學生畢業時幾乎沒有質量意識,更談不上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為了有效培養學生工匠意識,必須在數控專業學練評價上做精做細,如圖2的所示的實訓素養評價表,設計了15項包括學習態度和職業規范的評價項目,采用自評和教師評定相結合的評定方式;如圖3所示的實訓技能評價表包括機床操作技能及產品精度等全方位的評價項目,并要求學生自測并記錄尺寸,培養學生尺寸精度意識。把學練評價當成每次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每一天面對“苛刻”評價,從而養成追求極致的習慣,凸顯工匠精神。

圖1 規范操作細節、強化職業規范的工作任務單
“工匠精神”的培養,對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學生來說,不僅體現在數控機床操作規范、零件加工尺寸精度合格等專業技能方面,也要體現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只有培養學生對待任何事情都認真負責、注重細節的品質,工匠精神才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尋找“身邊匠心”為主題,開展主題班會,讓每個學生去發現去尋找身邊或自己具有匠心的細節,并在主題班會上和大家分享。比如:有學生用手“偷拍”的數控課代表在打掃教室清潔時,不放過任何一個座位死角和墻角,細心和專注堪比打掃自己的家,在主題班會上播放這段視頻時,大家紛紛點贊;有學生自學日語,將日語單詞寫在便利貼上,并給大家展示很多便利貼“日語詞典”,大家紛紛被他這種執著的學習精神折服;老師展示抓拍學生課堂認真專注的定格照、字跡非常工整的作業等等。很多學生因為自己的出鏡而自豪,感受到認真、執著后的喜悅。
同時,邀請具有工匠精神的畢業生參加沙龍,和同學面對面交流如何成為一名工匠。我校09級數控3班畢業生現供職于武船機電模塊有限責任公司,他對產品細節精益求精、追求極致。他讓普通數控機床加工出超大面積的軟質銅板類高精度薄壁平面,解決了世界級高端數控機床都“皺眉頭”的加工難題;他完成了近百個數控機床專用工裝創新,為智能制造技術安上人工“倍增器”,被湖北省軍工工會推薦為2016武漢“大城工匠”候選人。從學生的角度和學生的思維講述一名工匠的成長歷程,拉近了學生和工匠的距離,鼓勵和激發學生弘揚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

圖2 實訓素養評價表

圖3 實訓技能評價表
學校定期舉行技能比武,技能高超的學生可以授予“校園工匠”稱號,讓廣大學生對工匠榮譽產生敬意,讓獲得榮譽的學生充滿自豪感。為了有效的組織并規范技能比武,學校組建數控興趣班,讓有興趣的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數控加工技能。數控專業教師發揚甘于寂寞、樂于奉獻的精神,利用課余、節假日時間,與學生一起對工件精雕細琢、反復打磨。每年的5月定為技能比武月,舉行校內技能大賽,數控專業設置數控車工和數控銑工兩個賽項,自愿報名后通過應知選拔,每工種前30人進入應會決賽。通過決賽選拔10人組建數控集訓隊。經過3個月的集訓,分階段舉行層層PK賽,前3名選手參加市級、省級和國家級數控技能大賽,如獲得全市和全省第一名或全國三等獎以上的學生將成為“武狀元”,授予“校園工匠”稱號。學生的操作規范、技能水平、追求精品意識在層層比賽中得到有效的訓練,使學生的工匠精神外化于行。
當前中職生普遍是“20后”,年齡較小,具有可塑性強的顯著優勢,但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貪玩、迷戀手游的“時代特質”也越發明顯。他們對能專注地在某個領域做到極致的人表示敬佩,但大都表示只是把“工匠精神”當作一種“云中”理想,自己很難做到。要想讓我們職業學校的青年學生把“工匠精神”當成內在追求,絕不是
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首先需要老師們具有工匠精神,對學生要有足夠耐性,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因材施教的教改路上永不停歇的探索,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將“工匠精神”滲透到專業教學的各環節中去,不斷激活職校學生追求極致的內心,“工匠精神”將一定不只是浪漫傳說,定會成就職校學生自己的“傳奇”。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當代江西,2017-11-28.
[2]施建國,聶曉陽,馮玉婧.培養“工匠精神”從職業教育開始[J].農民文摘,2016-08-01.
[3]郭會橋.中職生為武船節約上億采購費 被評為“感動武船人物”[N].楚天都市報,2017-04-06.
[4]李巖.中國技能健兒以優異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J].勞動保障世界,2017-11-05.
[5]馮玉婧.探尋國外質量的精髓.中國品牌,2016-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