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劉 巖
(1.臨沂市平邑縣人民醫院,山東 臨沂 273300;2.山東婦幼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 250062; 3.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山東 濟南 250062)
2016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全面兩孩政策”[1,2],給產科帶來了新的壓力和挑戰[3,4],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孕產婦急劇增加,護理工作量大幅上升,而醫院護理人力增加有限,部分護理人員因孕生“二孩”休孕、產假,在崗護理人員持續超負荷勞動,護理質量下降,隱患日趨增多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臨沂市平邑縣人民醫院建立了醫院綜合支持系統,從實際出發,整合各方資源,滿足了孕產婦和護理人員各方面的需求,使臨床護理工作得到進一步提高。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簡稱全面兩孩政策),之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全面兩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由于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2016年全國住院分娩活產數達到1846萬,較2015年增長了11.5%[5]。2017年我國“全面兩孩”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二孩數量進一步上升至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萬人[6]。
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地婦產科工作量暴增,尤其是產科醫生的工作量增加和人手緊張的矛盾令社會各界關注[7-10],國家衛生計生委為此聯合五部委專門下文要求各地采取措施、給予強化支持[11],但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產科護理人力嚴重短缺現象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并影響了產科各項工作的正常推進。
如筆者所在醫院產科“全面兩孩”開放前有2個病區總計96張床位。兩孩政策放開后,產科擴建了一個新的病區,全院產科床位數達到192張。2016年10月,產科孕產婦數量迅速增加,病房內床位已不能滿足需求,于是在每個科室走廊增設15張床位,總計床位45張,用于應急使用及床位的周轉。而產科病區護理人員數自2015年年底的28人(開放床位96張)增至2016年的45人(開放床位192張、加床最多至237張)。在人力增加僅30%多、但工作量呈倍數增加的情況下,護士壓力極大,無形中增大了發生護理質量風險的可能性。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醫院護理人員相對醫生隊伍面臨壓力更大,因為護理人員基本都是女性,和其他女性一樣自身也面臨二孩懷孕、分娩、哺育等生育問題。為此,醫院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和院內其他專科護士轉崗培訓,先后向產科調入17名護理人員,其中包括8名有產科工作經驗的護理骨干,確保新增人員能夠盡快適應產科臨床護理工作。二是根據科室護理人員情況和孕產婦總數及工作量,實行彈性排班[12],保證高峰期人手,設一線、二線、三線聽班,聽班人員24小時保持電話通暢,做到隨叫隨到,解決了人力緊缺與浪費并存的矛盾。三是鼓勵孕期護士正常上班,在工作中來尋找價值。科室優先安排勞動強度輕的崗位給有意愿上班的孕期護士,在孕期護士生活上、工作上給予幫助。四是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在人員搭配上高年資與低年資人員相搭配,保證護理質量。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將原產科2個病區中的8個溫馨病房(每個病房內只接收一位孕婦)改為普通病房,每個病房安排4個孕產婦,作為全院產科應急保障床位;同時,重新規劃走廊及公共空間使用原則,在每個科室走廊增設15張床位總計床位45張,用于應急使用及床位的周轉。
多部門通力合作、服務產科一線。醫院購進多功能治療車,每個治療車上配有一臺電腦,隨時記錄對病人的評估及護理文書的書寫,車內放置日常治療及護理所需物品,減少護士回治療室的時間;全院實行手機掃描系統;設備科進病房定期檢修儀器設備;藥房安排送藥護士每天定時給病房送藥;總務科根據科室物資領用申請將所有物品及時送到科室、病房被服下收下送。所有支持系統均為護士安心做好病房孕產婦護理服務奠定了基礎。
產科健康教育包括產前、產時和產后健康教育,周期較長。開展健康教育須堅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持續評估”的原則,因人施教、分類施教、有所側重。針對不同人群和個體,采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等形式,靈活運用[13]。如將要宣教的部分內容制作成視頻,用移動護理車在每個病房進行循環播放,既生動又形象,提高孕產婦及其家屬的學習興趣,使她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圍產期知識。同時,病房內墻面、走廊墻面張貼圍產期健康教育宣傳畫,能夠隨時隨地方便孕產婦及家屬學習;制作健康宣教手冊交給孕婦自學,利用手機電子宣教單進行宣教。通過孕婦學校宣教為孕產婦講解孕前各階段的母嬰保健知識,從而提高孕產婦母嬰保健知識知曉率。
通過組織孕產婦及家屬座談會。規范座談會內容,利用模擬娃娃、模擬乳房等器具,邊宣教邊示范,使宣教內容更加形象化,更容易掌握。并聽取孕產婦及家屬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解決有關問題,提升醫護服務滿意度。
成立以婦產科科護士長為專家的產科急救小組,遇高危孕產婦隨叫隨到,集中力量搶救。同時要求各科室開通高危搶救綠色通道,把產科急救小組名單電話號碼張貼在醒目的地方,遇到危重孕產婦隨時聯系,確保孕產婦安全[14]。
以2016年全年入住產科的孕產婦及在崗產科護理人員為觀察組,并與2015年同期資料對照。觀察兩個年度產科床位數、接受孕產婦總數、分娩新生兒數、床位使用率與護理人員數之間增長率的變化以及孕產婦護理質量平均分、孕產婦平均滿意率、護士平均滿意率的變化。
每月由科室護理質控小組分批多次抽取100個孕產婦,按臨床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從病區管理、臨床護理質量管理、護理安全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幾方面進行護理質量分測評并算出全年護理質量平均分。自制孕產婦和護士滿意率調查表,每月分別發放100份和15份,得出孕產婦滿意率和護士滿意率并算出全年平均滿意率,觀察兩組孕產婦護理質量平均分、孕產婦平均滿意率、護士平均滿意率的變化。
2015年,產科病區共有護理人員28人,開放床位96張,接收孕產婦總數8415人,分娩新生兒8317人,床位使用率為77.5%;2016年,護理人員增至45人,但床位數增至192張(加床最多至237張),接收孕產婦總數14,328人,分娩新生兒14,130人,床位使用率為132.5%。
在人力增加僅30%多的情況下,床位數倍增,工作量、工作效率也幾近倍增,但2016年的護理質量評分、孕產婦滿意率、護理人員滿意率分別為96.8分、97.4%和98.1%,分別比2015年高出3.7分、1.9%和1.6%,取得了工作質量和滿意率同步提升,這與醫院綜合支持系統的應用是分不開的。
有研究[15]表明,護理人員的不足既影響孕產婦的安全,也難以保障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而只有在安全的基礎上才能提高護理質量,獲得最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如何做到在人員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完成了更多、更繁重的護理工作,同時保證護理質量和產婦滿意率,成為新形勢下各級助產醫院醫院管理面臨的新問題和關鍵問題。
平邑縣人民醫院在產科護理人員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并未單純增加對產科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要求,而是將應對“全面兩孩政策”放開后的產科工作量巨增問題作為全院所有干部職工的共同問題來對待,通過建立醫院綜合支持系統,充分調集、整合全院可調控力量來保證產科臨床護理工作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地進行,不僅沒有降低護理工作質量與服務水平,相反,孕產婦護理質量平均分、孕產婦平均滿意率、護士平均滿意率均出現顯著改進。
與2015年相比,按工作量等額增配需要增加護士28人,實際增加護士只有17人,減少護士配置11人。系統的啟用,還實現了讓護士專心做護理工作,改變了過去護士反復取藥、自領物資等臨床護理之外出科室干雜活的窘狀,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醫院綜合支持系統不僅僅可以將臨床護理人員從日常繁雜的非護理專業工作中解放出來,而且能夠顯著增強全院干部職工凝聚力,使人力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配置。目前,此項舉措正在醫院其他臨床科室推廣應用,對臨床各專業技術部門工作的成效改進都十分顯著,值得各醫療機構借鑒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