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妍
(江門中醫藥學校,廣東 江門 529000)
如今社會對職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職業教育的一員,我們培養的學生到底應該具備怎樣的競爭力?除了傳統的基礎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技能外,還應具備職業素養。特別是我校培養的是中等職業衛生類人才,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在醫患關系緊張的行業困境中,我們培養的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根本無立足之地。
職業素養,就是指人們在從事某一具體活動中所應具有的素質和修養,或者說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括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形象、職業知識、職業技術六要素[1]。語文是一門集人文性與工具性于一體的學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大多集中體現在語文課本中。語文課程是學生培養學習能力、學會人際交往、提高人文素質的基礎,對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有重要作用[2]。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大多集中在語文課本中,學生有必要學習并傳承這些文化精髓。于漪:“沒有民族文化的根底,語言文字只在淺層次上漂浮,學生的語文水平難以真正提高。”[3]《中職語文教學大綱》也明確了中職語文應“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要讓中職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在專供衛生類中職生的語文課本中,有醫古文的學習,不僅讓學生學習到古人博大精深的醫學文化,更領略到他們醫者仁心的人文情操。學生在學習這些篇目中既豐富了自己的專業學科知識,又進一步感受了從醫者偉大的職業情懷,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職業素養。
語文課不是思想政治課,卻有著德育功能。“因為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只講語言文字,不含情意、情感,沒有態度、價值觀,是不可能的。”[4]中職生通過閱讀這些具有強烈思想情感的篇目,會在腦海中形成獨特的人生觀、價值觀。
語文學習是最基礎性的學習,是學習其他科目、技能的前提。沒有較強的語文理解能力,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道路是不可能順暢的。《中職語文教學大綱》的課程教學目標指出:“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關于修訂的技術與職業教育建議》提出:“為進入職業領域做準備的技術與職業教育應為工作能力強、愉快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它應該:(1)使學習者獲得某一領域內的若干職業所需要的廣泛知識和核心技能,使個人在選擇職業時不至于受到限制,且能在日后的職業生涯中從一個職業轉向另一個職業;(2)在知識技能和態度諸方面提供一個基礎,以便在個人職業生涯中的任何時候都能接受繼續教育。”
葉圣陶說:“教育與人生的關系有3種:一是以教育認識自己;二是以教育革新自己;三是以教育養成自己。”[5]教育要針對受教育者的需要,并為其尋找發展的可能,機智合理地處理各種事情,從而最終賦予受教育者生命成長的意義[2]。
大量閱讀經典篇目,對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醫古文中劉禹錫的《鑒藥》,講述了自己治病時因為拘泥于世俗常規,以致發生反復甚至危及生命的錯誤示例,從人與藥性、素質與自然界的關系,展現反對“循往以御變”的變化思想與“過當則傷和”的“度”的思想,這也正是中醫哲學的核心。李時珍為寫《本草綱目》親自以身試藥,經常發生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的情況,但為了編寫的準確性,李時珍將生死置之度外。這些古醫者的情懷,激勵著衛生類中職生職業素養的養成。
除了讀經典,誦經典也是另外一種領悟經典的途徑。語文課程設置特別聽說訓練,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有強有力的求生法寶。
在聽說練習中注重傳統文化的引入,通過傳經典、誦經典,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反復吟誦優秀文章,讓學生自主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職語文教育要具有實用性,展示職業教育的特點,就要有合理的、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因此,語文教育是否成功地與職業素養的養成緊密聯系,教學評價至關重要。這給教育者提出了改進的方向。
所謂多元性,是指萬物所具有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它象征著民主、平等、自由以及開放、選擇和寬容,張揚求異個性和創新[6]。中職學生差別很大,個性迥異,不能以單一的評價標準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
社會需要的人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教育者應改變傳統思維,尊重和寬容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評價方面,要構建評價主體多元和方式多樣化的評價體系,逐步形成激勵性評價機制,促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多種評價機制共同發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而加強職業素養。只有將思路轉到真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觀察在這種活動中學生最需要的是怎樣的能力,才能更高效地培養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掌握最有用的語文能力,這樣的能力也便是考試的重點[7]。
中職語文取消統考,這為語文教學評價的多樣性提供了可行性平臺。例如,在講解《離太陽最近的樹》這篇喚起人們對生態環保重視的文章時,筆者著重培養學生從身邊的小事看出是否真的做到環保。觀察該班在上了這門課后是否在離開班級時自覺關燈,看到嘩嘩流水是否會主動關水龍頭。這些都是職業素養養成的重要標志,也是評價學生的標準之一。
中職學生面臨著即將邁進社會的重要節點,通過語文學習,能夠培養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這對他們今后的職業道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等職業人才應發揮其為基層服務的作用,為國家建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