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 鵬 涂運玉(贛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 贛州 341000)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顯著提升,健身意識也愈發強烈,社區體育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社區居民的關注。現階段,社區體育業逐漸成為社會化發展、體育生活化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據調查發現,目前國內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大大降低了我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質量,影響著國民健身效果。因此,如何優化我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課題。
軟件服務不規范是當下國內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首先,據調查發現,目前國內不少社區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均缺乏與之配套的服務項目,如售賣飲料、寄存物品等。其次,國內許多社區體育指導員主要以國家三級職稱為主,根本無法滿足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要求。再次,大部分社區體育公共設施及場地均由不同部門管理,有些歸屬于園林管理部門,有些歸屬于村委會,還有部分歸屬于各鄉鎮。而管理社區體育公共設施及場地者多為下崗職工或離退休人員。第三,大部分社區公共體育場地的管理嚴重脫離實際規定,開放時間極不規范,特別是那些免費的社區公共體育場地,根本無人管理,導致場地設施出現嚴重損毀現象。最后,不少地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均屬于國家三級職稱人員,近些年盡管部分地區非常重視對社會指導員的培育,也投入了諸多精力及成本,仍無法跟上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步伐。實踐證實,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及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軟件服務質量,軟件服務質量越好,越能激發居民參與社區公共體育活動的自主性,因此,如何有效提升軟件服務質量,對于建設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內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硬件設施嚴重匱乏,主要反映在如下幾方面:第一,國內許多社區居民人均體育用地面積仍嚴重不足,根本無法滿足社區居民的體育需求。第二,社區體育公共場地設施中與之配套的設施嚴重匱乏,如垃圾箱、休息室、管理室、盥洗室等配置嚴重不足,根本無法滿足居民的健身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區居民管理工作及體育鍛煉的開展。第三,器材類型少,維修不及時。目前,國內不少地區的社區公共體育場地器材數量及類型均嚴重不足,這與我國居民大量的健身要求極不匹配。另外,不少體育器材已非常破舊,有些已被嚴重毀壞,再加上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維護,那些器材已經無法達到居民的體育鍛煉要求,嚴重打擊了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第四,不少院校的體育運動場地僅限本校學生使用,禁止周邊社區居民利用場地進行體育鍛煉,這也是當國內社區體育服務硬件設施不足的一個主要表現。
現階段,國內主要是借助行政手段來促進社區體育開展,政府行政部門既扮演著活動參與者角色,也負責著組織及決策等工作,導致出現社區體育政府一手抓的現象,社區居民只是被動的扮演著社區體育活動的陪襯角色。另外,社區體育主管部門對自身責任和工作范圍認識不足,只是一味地強調控制,卻忽略了服務,只是簡單地依靠文化體育單位來開發社區體育服務,單位社區對體育培訓及宣傳也不夠重視,基本體育活動功能無法體現出來,這與社區居民強烈的體育鍛煉需求之間存在明顯的沖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政府指導作用未充分發揮出來。
目前,國內社區管理普遍存在一人多管、管理人員欠缺等情況,影響著體育宣傳及體育群眾管理等工作的開展,導致網絡化管理及體育資源共享出現諸多漏洞,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效率低下;無法實現民眾共同健身指標;共建指標模式下公共體育資源無法得到有效整編,資源嚴重浪費;同一社區及城鄉社區中各層次人群所享有的體育資源存在較大差距;體育公共服務不符合居民需求;社區內部體育資源浪費較為嚴重,無法完成社區公共服務流程職責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社區管理不完善,從而嚴重打擊著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導致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效果極不理想。
到目前為止,社區體育公共設施及場地仍未達標,主要是因為政府資金有限,無法投入過多資金,且缺少社會資源支持,導致社區體育公共設施建設缺少資金支持。另外,盡管可通過優化社區內體育設施設計來達到優化設施目的,但這要求有關設計人員積累先進經驗,不斷完善結構調整,積極落實城鎮改造交流工作,而當前卻缺少有關設計人員,這也是造成資源浪費的一個主要原因。
近年來,隨著政府職能的不斷改變,政府在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地位逐漸由權力向服務轉變,導致社區體育管理主體認識角度出現巨大偏差,政府地位逐步由高位向服務者角色轉化,但其社會服務意識仍未隨之轉變,依舊停留在理論層面,“服務型”政府尚未在社會事務中實現普及,政府社會服務觀念貫徹情況并不理想,甚至完全脫離了社區體育發展理念,也與規范標準、倡導創新的思想不相符。
政府部門在建設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值得引起重視。在建設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期間,政府部門應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準則,嚴格根據居民需求來開展建設。與此同時,還應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以高度重視,認真做好各項工作,并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此外,還應準確定位自身在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身指導作用。
針對目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存在的人才不足、資源有限、設施損毀嚴重等問題,建議管理部門認真落實細致化分析工作,明確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實際需求,在居民鍛煉中為他們提供有效的體育服務。應始終堅持便民化原則來設置體育器材、選取體育場地。同時,人才隊伍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活動的開展離不開高素質管理隊伍的支撐,唯有充分整合社區發展目標和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活動,方能建設出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公共服務工程,贏得國民的認可。由此可見,非常有必要貫徹以人為本原則,加強優化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便民化的管理網絡及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譬如,可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開展體育文化活動,積極號召不同界別和層次人員,加強傳播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鼓勵居民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自身生活質量。
政府應明確自身在體育公共服務中的主體地位,但這并不表示體育公共服務的主體只能是政府。建議政府推行 “以政府為領導,多元協作”的服務供給模式,換言之,就是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資金來源主要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輔之以產業資本與社會資本,這也是現在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分析市場空間可以發現,積極鼓勵相關娛樂事業單位及文化企業參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能夠為開展公共體育活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撐,保證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更好開展。因此,建議政府部門加強與各領域的協作、溝通,盡快確定贊助合作方案,最大限度發揮出社會力量。同時,各層次和級別的政府部門也應積極配合,認真編制出切實可行的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運作預案,將各區域的資源及歷史文化充分發掘出來,積極推行優惠政策,鼓勵民營單位積極參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實現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項目與民營資本的有效整合,不斷完善、改進各項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工作,從而推動我國社區體育事業的更快、更好發展。
社區體育管理框架不僅是實現全民健身有力保障,同時也能為國民展現體育文化提供一個有效平臺,促進社會穩定、健康發展。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越來越重視社區體育有關設施的建設與規劃,且在此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通過分析國外先進國家的成功做法發現,若想提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效果,政府則應在此環節中扮演監管者與組織者的角色,加強對社會各項資源的優化整合,如資金、物力、人力等,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務。同時,政府也應明確自身定位,將整體經濟發展規劃體系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項目充分整合起來,積極營造一個良好的社區健身環境。針對不同層次人群,制定規范的服務準則,積極推行多元化的公共體育服務,并自主投身其中,最大限度地體現自身的公共服務性,為弘揚我國體育文化搭建一個交流平臺,為社區居民交流體育文化提供有力保障,確保我國社區體育活動的順利、有效開展。除此之外,在社會經濟發展體制中,還應對如何保護、管理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育做出明確規定,以便充分發揮出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作用,保障社區公共體育建設的有序開展。同時,政府還應加強監管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并適當進行引導,以免造成各項財務、物力及人力的不必要浪費,努力以最小成本達成最大化的成效。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軟件服務不規范、硬件設施欠缺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如下四個因素:一是政府指導作用未充分發揮出來;二是社區管理不完善;三是缺少社會資源支持;四是社會經濟發展體制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之間溝通不暢。為此,筆者建議,首先,應充分發揮政府指導作用;其次,應積極構建以人為本的網絡管理;第三,應積極與民營單位合作;最后,應努力建立社會經濟發展體制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交流途徑。這樣方能使我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逐漸趨于完善,最大限度滿足社區居民的鍛煉需求,進而促進國民及社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