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成
(桂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桂林 541002)
翻轉課堂也稱顛倒課堂,是相對于常規課堂教學而言。它是一種將傳統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與課下學習活動內容進行倒置的一種教學模式[1]。即學生在課前利用教材、微課視頻及助學材料進行自學,在課堂上完成綜合性作業或任務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傳統教學以學科知識為本位,輕視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1.1.1 微課教學設計 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2]。微課教學內容應選擇學科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教學設計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法應創新,力求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使學生愿學、樂學且能學懂。
1.1.2 自主學習任務單的設計 學習任務單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現有認知水平而設計的,它是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實現教學目標,以表單為呈現方式的學習路徑文件包[3]。自主學習任務單內容包含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建議、課堂學習形式預告、學習任務、學習檢測等,自主學習任務單的設計應發揮好導學作用,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南。
1.2.1 任務的設計 翻轉課堂所設計的課上任務應具有綜合性、實用性、創新性、趣味性。綜合性即所設計的任務應包含教學內容中的理論知識及基本技能的綜合應用;實用性即任務要貼近學生實際,突出職業崗位所需的能力培養,使學生學以致用;創新性即設計的任務要有一定的創新空間,學生可探索不同的方法及路徑完成任務;趣味性即設計真實的任務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如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編輯演示文稿對象”這一教學內容,筆者設計的任務是:學校推薦你接待一個外地旅游團隊,需制作一份介紹桂林山水的演示文稿,要求演示文稿包含介紹桂林山水的文字、圖片、聲音、視頻、藝術字并具有美觀性及新穎性,素材可從教師準備的教學資源庫獲取,也可從網絡探索下載或用自拍的桂林山水照片。
1.2.2 學習成果展示的設計 為使學生體驗學習成就感并分享學習經驗,學生在課上完成任務后,需安排成果展示環節,如為小組合作完成的任務,則由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成果展示,如為每位學生各自完成的任務則由學生自愿或教師指派學生進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環節,既要展示成果,還要求學生講解完成任務的方法及經驗,供大家分享。
1.2.3 問題交流討論的設計 由學生提出在課下自主學習及課上完成任務時遇到的問題,教師梳理后提交學生討論,每一問題應先由學生探究討論,教師予以引導及啟發,最后歸納總結出答案。
1.2.4 課堂檢測與評價的設計 教師設計課堂檢測題應涵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及綜合應用。課堂檢測環節應引入信息化手段,以快速掌握全體學生的答題情況。筆者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用問卷星平臺發布檢測題,學生用智能手機作答,教師對檢測情況進行點評。
組建學習小組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學習小組人數要適宜、結構要合理,一般每組以5~6人為宜,每組學生都包含有成績好、中、差3個層次的學生,以便使優秀學生帶動及輔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學習。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筆者依托校園網創建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微課資源網,創建了用于教學的微信公眾號及班級QQ群,課前2~3天,教師將微課視頻、自主學習任務單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根據自主學習任務單的學習指南及要求,借助微視頻、教材等教學資源自主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在班級微信群、QQ群上提問,教師、學生在群內交流討論,形成師生、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課堂上教師布置任務并說明完成任務的時間及具體要求。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遇到問題,可采用再次觀看微視頻、網絡查閱資料等嘗試解決,不能自行解決的可與小組成員探究,小組探究不能解決的可向教師提問。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需適時督導,對疑難問題做好啟發引導,促使學生努力完成任務。
任務完成后每組選派一名學生展示任務成果,介紹完成任務的過程、方法及經驗,其他學生做出評價。通過展示和互評,讓參與展示的學生體驗學習成就感,讓全班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通過交流與反思,促使學生進一步內化所學的知識與技能。
教師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梳理出共性問題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掌握操作技能要領。
教師利用問卷星平臺發布課堂檢測題,學生用手機掃碼現場作答,學生作答后即自動生成答題情況統計,教師根據學生答題情況進行講評。
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是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也是影響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已習慣被動學習,很少自主學習或課前預習。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前,教師需向班級學生介紹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演示如何借助微課視頻等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與班級學生進行充分溝通及研討,以提高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認識及自主學習的意識。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并收到好的教學效果。課前自主學習階段,教師借助網絡平臺上傳微課視頻及自主學習任務單,學生看完微課視頻后在群內接龍留言,以便教師督導。課中學生完成作業或任務后通過網絡平臺提交,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完成任務的狀態,課堂檢測借助問卷星平臺讓學生用手機作答,以便教師快速掌握學生知識及技能的掌握情況。
過程性評價有利于激勵和引導學生做好日常學習,筆者任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采用過程性評價及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定學科成績。學生課堂紀律、課前自主學習、課堂完成任務、課堂檢測均予以評分并計入平時成績,每次課后將學生的成績推送到班級學習群里,發揮了較好的激勵與督導作用。
班級學生中存在著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個性特點等差異,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位學生學有所獲,體驗學習成就感。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上完成任務環節教師要予以引導,對學習態度有問題的學生教師要教導,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增加課上任務的難度,安排其輔導學習困難的學生。
翻轉課堂教學中的學生以探究學習為主,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及課上任務的引領、生動有趣的微課視頻,均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有效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安排碎片化的時間觀看微課視頻自主學習,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還可選擇某一環節觀看,自主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影響。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課前自主學習環節,學生可通過網絡平臺提問、討論與交流,教師既可與全體學生交流,也可與學生進行一對一交流。課堂完成任務,學生之間可以合作與探究,共同探究問題,降低了學習難度,形成了生生、師生多邊互動。
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忙于授課,與學生交流互動少,難以了解學生的差異。而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有了更多與學生交流互動的時間及機會,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予以更多的輔導。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通過課堂教學效果問卷調查、課堂檢測及個別訪談得知,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降低了學習難度。筆者認為,在當今信息化教學背景下,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推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