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運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獨立學院貧困生視為素質教育的主體,在明確獨立學院貧困生需求層次結構的基礎上,構建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模型,提出通過公平公正執行資助政策、建立貧困生心理輔導制度、組建貧困生團體、培養貧困生學生干部、注重貧困生個性化學業與職業指導、引導貧困生樹立崇高理想等措施,促進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發展。
【關鍵詞】獨立學院 貧困生 綜合素質 發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C-0086-03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獨立學院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在培養我國應用型本科人才方面發揮著應有的作用。目前,廣西高等教育資源(尤其指本科)相對有限,加之,國家貧困大學生資助政策的日臻完善,因此廣西獨立學院的貧困生大約達到在校生人數的15%左右,他們多來自農村或城市的低收入家庭。由于家庭環境、中小學學習環境等因素,獨立學院貧困生在大學成長成才過程中(相對于非貧困生而言)表現出身體素質相對較差、心理素質較差(強迫癥、敏感等)、社會交往能力弱、自卑、自我實現意識較弱等綜合素質方面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獨立學院貧困生的成長成才,因此有必要運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分析獨立學院貧困生的需求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對策。
一、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模型
目前,在培養獨立學院貧困生發展過程中,獨立學院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在執行國家貧困生資助政策基礎上,常采用“德、智、體”三個維度來衡量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發展狀況,并依據此討論提高獨立學院貧困生的綜合素質的方式方法,以期促進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是,這種方法的邏輯起點是將貧困生看作教育的客體,沒有將貧困生看作教育的主體,沒有從貧困生自身發展需要、動機、訴求出發思考提高貧困生綜合素質的問題。
因此,根據素質教育發展要求,我們需要以獨立學院貧困生為教育中心或是教育主體來思考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問題,需要重視獨立學院貧困生的內部動機系統的激發,從關注獨立學院貧困生發展需要、動機出發,思考其綜合素質發展問題,因為只有真正調動獨立學院貧困生的內部動機,他們才能夠自主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潛能,提高綜合素質。
因此,我們應在運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基礎上梳理獨立學院貧困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求知的需要和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然后根據其不同層次的需要推演出實現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模型。
(一)獨立學院貧困生的需要。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獨立學院貧困生的需要可以由低層次到高層次如下:其一,生理需要,它是最低級別、最低層次的需要,如對吃穿住行、身體健康的需要等。其二,安全需要,它是貧困生尋求生命、財產等個人生活方面免于威脅、孤獨、侵犯并得到保障的心理需要,是生理需要滿足后產生的較高級需要。其三,社交的需要,包括貧困生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友誼、關愛和忠誠的需要;被團體與社會所接納,得到相互支持與關照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是較高層次的需要。其四,求知的需要,例如,學習專業知識的需要。其五,尊重的需要,這里體現為自尊和他尊的需要,當上述需要得到滿足之后,貧困生就會追求尊重的需要。其六,求美的需要,例如,追求文學、體育、藝術美感的需要。其七,自我實現的需要,即“成為想成為的人”的需要,即貧困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能力的需要,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只有當上述需要得到滿足之后,自我實現的需要才會在需要群體中占據主要地位。
其中,前三種需要是由匱乏而引發的生存基本需要,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會影響獨立學院貧困生的發展需要。例如,有的貧困生因為家里經濟特困而得不到生活費被迫將課余時間全部用來做兼職爭取生活費,課余時間原本可以用來學習更多元的知識或進行更深入的專業實踐,但是對于為生計奔波的學生而言可望而不可即。
后四種需要是由成長而引發的高級需要,這些需要在前三種需要得到基本滿足時才會成為獨立學院貧困生行為的主要動機,即獨立學院貧困生在衣食住行的需要基本滿足后安心于學業、尋找自我實現價值,這時他們個人成長成才的動機成為行為主導因素。
(二)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模型。獨立學院貧困生的需要是多層次的,為了成為全面發展的人,他們各種需要都應該得到關注,當他們自己試圖去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自己需要的時候,他們應該具有相應的素質,總體而言即綜合素質。根據獨立學院貧困生需要層次模型,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身心素質。針對獨立學院貧困生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獨立學院貧困生應該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質,身心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健康的身心素質是獨立學院貧困生個人成才的基礎素質。
2.社會實踐素質。針對獨立學院貧困生的社交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獨立學院貧困生應該具有良好的社會實踐素質,社會實踐素質包括團隊合作能力、社會適應力、人際交往能力、領導力、自制力,良好的社會實踐素質是獨立學院貧困生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基礎素質。
3.學習能力。針對獨立學院貧困生求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求美的需要,獨立學院貧困生應該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包括專業學習能力、科學和人文常識學習能力,良好的學習能力是獨立學院貧困生成長成才的關鍵素質。
4.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質。針對獨立學院貧困生自我實現的需要,獨立學院貧困生應該具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信仰、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正確的職業道德,即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質,這是獨立學院貧困生最終成才不可缺少的素質。
貧困生的身心素質、社會實踐素質、學習能力、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質四個要素共同構成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模型,四個要素之間密不可分,身心素質是貧困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基礎,社會實踐素質和學習能力是貧困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質是貧困生尋求自我價值實現的必然要求和貧困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最高階段。endprint
二、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發展中的問題
(一)獨立學院貧困生身體素質較弱。因為獨立學院貧困生多來自農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或特別貧困的家庭,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因此在其成長過程中有的存在身體營養不良的情況,甚至在讀大學期間有的貧困生因為長期營養不良導致身體羸弱甚至患病,例如甲亢。
(二)獨立學院貧困生社交能力有待提高。獨立學院貧困生的家庭經濟貧困、社會資源匱乏,他們身處貧富差距巨大的大學校園環境中,這些都會給其帶來壓力。這些壓力表現為他們通常自我封閉、性格內向、不善交際(與人交往時多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怯懦或距離感)等。據相關調查,獨立學院貧困生“主要心理困擾是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以及飲食和睡眠問題”。同時,“獨立學院貧困生飲食和睡眠困擾比較突出,這可能和壓力有關,包括經濟壓力、學習壓力和就業壓力等”。
(三)獨立學院貧困生存在自卑和不自信。獨立學院貧困生成長于貧寒的環境中,或是剛剛經歷家庭很大的變故(例如至親的離去)而身陷困頓之中,因此他們較普通大學生經歷更多的社會苦楚,體會更多無力感(面對自己無法克服的困難),經歷此過程,他們雖然內心更加成熟和堅毅,但是仍然不免產生自卑和不自信的心理,他們的自我接納度有時不會很高。
(四)獨立學院貧困生自我實現意識不強。由于來自經濟貧困家庭,獨立學院貧困生在進入大學前幾乎很少接受文藝等各種綜合素質專業培訓,因此,他們通常初入大學時綜合素質較差,視野不開闊,自我意識不強,沒有形成職業興趣點,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尋找自己的職業定位,更不知道怎樣進行自我職業定位。
三、促進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對策
針對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模型,我們可以從獨立學院貧困生身心素質、社會實踐素質、學習能力、思想道德與政治素質四方面探討獨立學院貧困生綜合素質發展對策,具體如下:
(一)公平公正執行資助政策。為了實現獨立學院貧困生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獨立學院應提高貧困生的身心素質。為此,獨立學院應公平公正地執行國家貧困生資助政策,即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生源地貸款、勤工助學(校內、校外)、減免專項費用、發放貧困畢業生求職補貼等,以此解決獨立學院貧困生因經濟困難不能上學的問題,確保滿足獨立學院貧困生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要,解決獨立學院貧困生讀書的基本生存問題。
所謂公平公正執行資助政策,即獨立學院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制定客觀地貧困生認定標準(過程需要考慮維護貧困生尊嚴),制定更為公平的獎助學金分配方案,制定減免貧困生城鎮醫療保險保費的方案(某些貧困生身體素質欠佳,成為某些疾病的高發者,例如甲亢、抑郁癥等),設立更多的、專業性、工資更高的勤工助學崗位(統籌校內校外兩個領域的勤工助學崗位)。
(二)建立貧困生心理輔導制度。部分獨立學院貧困生因為家境貧寒、性格較為內向等原因,他們往往出現焦慮癥、睡眠困難、社交障礙等問題,因此為了提高獨立學院貧困生身心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實現獨立學院貧困生的安全需要,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應該建立有心理問題的貧困生檔案,定期預約咨詢,對于有嚴重心理問題的貧困生進行轉介專業心理醫生治療;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應培訓專職輔導員、班主任應對貧困生心理問題的技巧。
(三)建立貧困生身體保障制度。獨立學院貧困生的父母絕大部分文化程度低、工作收入低,家庭人口多、經濟負擔很重,因此貧困生往往省吃儉用,甚至出現身體營養不良、抵抗力較弱的情況,由此易引發一些病癥。因此,獨立學院學生管理部門應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建立為貧困生購買城鎮醫療保險(甚至是商業保險中的大病醫療保險)的制度,為提高貧困生身體素質提供必要保障。
(四)組建貧困生團體。為了實現獨立學院貧困生的社交需要,獨立學院相關部門需要運用朋輩教育解決獨立學院貧困生“愛和歸屬”的需要,提高其社交能力。因此,獨立學院相關部門應主導建立貧困生團體,一是貧困生互助組織,組織優秀的高年級貧困生與低年級后進的貧困生結對子,組織有共同興趣和志向的貧困生結對子,組織貧困生中的優秀畢業生、杰出校友為在校貧困生傳授成長經驗;二是貧困生志愿者服務組織,讓貧困生參加志愿服務有利于提升其思想道德修養,提高其社會認知度和社會實踐能力、社會交往能力。
(五)培養貧困生學生干部。為了實現獨立學院貧困生的社交需要,獨立學院相關部門需要提高獨立學院貧困生社會實踐素質,培養貧困生學生干部是提高其社會實踐素質的有效途徑,即通過選拔、培養貧困生擔任學生干部,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擴大社交范圍、消除自卑感、樹立自信心,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另外,獨立學院貧困生通常也具有學生干部不可缺少的素質,他們多出自“寒門”,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的經歷磨煉了他們的意志,他們通常較非貧困生有毅力、有韌性、不怕苦和累、甘于奉獻。
培養貧困生學生干部方法如下:一是“雪中送炭”,給其所需,幫助其發展,由此與其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二是鼓勵貧困生學生干部勇于表達、交流,敢于領導,勇于擔當;三是組織其參加各種專業活動、文體活動,擴展視野、提升綜合能力。
(六)注重貧困生個性化學業與職業指導。為了實現貧困生求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貧困生應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為此,作為幫助貧困生成才發展的獨立學院相關部門或工作人員,大學生資助中心或輔導員(班主任)應該以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為基礎,為貧困生提供符合興趣、性格特征、能力特征的學業規劃,使其能在大學期間有條不紊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專業知識,同樣也應為其提供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在職業測評的基礎上制定職業生涯規劃,使其能在大學期間按部就班地向著自己“想成為的人”的方向努力成長。
(七)引導貧困生樹立崇高理想。自我實現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為了幫助獨立學院貧困生能夠達到“自我實現需要”的境界,獨立學院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通常是思想政治部、輔導員、專業老師)應該以杰出校友(尤其是貧困畢業生)的榜樣力量、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和專業實踐活動等方式對獨立學院貧困生進行政治信仰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激勵其立志高遠、奮發有為。
【參考文獻】
[1]蔣桂芳.基于需要理論的青少年道德問題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3
[2]歐賢才,牙向陽.廣西獨立學院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測查分析.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11(4)
[3]王丹.廣西獨立學院貧困生個性化職業指導的探索——基于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J].中國成人教育,2017(3)
[4]白華,徐英.高校貧困生資助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6)
[5]莫云仙.西部高校貧困生就業難的表現及其對策[J].教育探索,2013(12)
[6]羅樸尚,宋映泉,魏建國.中國現行高校學生資助政策評估[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1)
[7]陳為旭,鄭夏妍.獨立學院貧困生心理扶助體系的構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3)
【作者簡介】王 丹(1982— ),女,河北泊頭人,碩士,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城市公共管理。
(責編 蘇 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