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資本主義正處于歷史發展的新階段,深刻認識其新特征,對于正確把握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和命運,對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上世紀70年代初是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發生重大轉折的時刻。隨著工業化進程完成,西方國家工業產能嚴重過剩,工業資本收益率下降,固定資本投資規模不斷萎縮。傳統制造業面臨發展瓶頸,鋼鐵、造船、紡織等傳統產業衰退。另一方面,西方各國政府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金融工具不斷創新,推動脫實向虛傾向出現且愈演愈烈。同時,大企業將大量傳統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加速國內產業空心化。且受新自由主義影響,西方國家放棄凱恩斯主義,對內削弱政府干預,對外實施投資和貿易自由化政策。對于這些,西方各國政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也沒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遂使狀況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后危機時代,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進入持續停滯的狀態,表現為以下五點:其一,經濟增速低迷。其二,失業率高企。其三,兩極分化和不平等加劇。其四,政府債臺高筑。其五,政府宏觀調控職能失靈。
(來源:《環球時報》2017年11月1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