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本文分析我國財務管理人才供需的現狀,針對低端核算型財會人才飽和與高端管理型財會人才緊缺、傳統財會人才飽和與信息化財會人才緊缺、通識型財會人才飽和與行業型財會人才緊缺的結構性矛盾,提出依托辦學積淀和特色,打造“旅游+CIMA+大數據”的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并從人才培養定位、人才能力體系、課程體系設計等方面進行論證,推動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旅游+CIMA+大數據 財務管理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C-0112-03
一、當前我國財務管理人才供需現狀分析
(一)低端核算型財會人才飽和,高端管理型財會人才緊缺。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一帶一路”的推進,以及“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經濟社會的需求與財會人才的供給出現了結構性的矛盾,即核算型的財務會計人才過剩與決策型的管理會計人才緊缺,社會迫切需要熟練地運用當代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截至2016年底,我國共有1900多萬人會計從業人員,其結構呈金字塔形,塔基的中低端會計人才飽和,塔尖的高端會計人才供不應求。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會計畢業生中本科學歷以下的畢業生占了約76.89%,本科學歷以上(含本科)僅占23.11%??梢?,當前會計人才的培育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見圖1)。根據《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到2020年,會計人才資源總量增長40%,較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會計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80%(備注:高等教育指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這一比例目前為30%多)?!稌嫺母锱c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會計職業要從傳統崗位拓展到投融資決策、企業并購和價值管理等財務管理領域,發揮會計工作在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的職能作用,促進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提高管理水平和績效,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據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預測,2016—2020年間,會計人才需求年均增長率為5.7%,特別是管理型財會人才缺口達300萬,具有國際認證資格的管理型財會人才稀缺。來自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的數據,截至2016年,中國大陸擁有CIMA認證的管理會計師不足600人。針對當前會計人才結構性錯位的問題,我國財政部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強高等院校管理會計專業方向建設和管理會計高端人才培養,與單位合作建立管理會計人才實踐培訓基地,不斷優化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并提出,未來10年要培養600萬掌握管理會計工具的財務管理人才。
(二)傳統財會人才飽和,信息化財會人才緊缺。知識經濟、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的興起,推動了產業界和全社會的數字轉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線。伴隨大數據應用在各個行業的滲透,在未來5-10年,我國大數據產業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應用推動了財務管理的智能化轉型,“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云財務”等新型業態對財務管理人才在信息化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國家大數據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為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深入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但長期以來,單位管理者對管理會計重視不足,高校培養側重于財務會計領域,實務工作中,會計人員的工作重點主要在財務會計方面,不能較好地為單位提供決策參考。在美國具備一定規模的企業中90%的財務人員從事管理會計工作、75%的工作時間用于決策支持,在這方面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熟練掌握信息化工具的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非常緊缺,據財政部統計,財務信息化人才缺口約600萬人。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傳統會計在組織、管理、業務上的轉型,并具備大數據環境下的財務管理、財務分析、財務決策能力,這是高校未來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的新方向。
(三)通識型財會人才飽和,行業型財會人才緊缺。目前我國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普遍缺乏行業指向性,熟悉財務管理基本理論,但對具體行業缺乏了解,影響了財務決策的有效性。據調查,廣西已設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的高校中,其培養模式普遍以通識財會理論為主,在通識專業教育基礎上較少側重行業應用能力的培養。作為“旅游強區”,廣西致力于發展全域旅游,旅游規劃投資預算、旅游產業價值鏈分析、投融資決策、資本運營、成本管理、稅務籌劃等都具有較強的行業特色,因此急需大量既懂財務管理基本理論又熟悉旅游行業背景的業財深度融合型財務管理人才。
旅游業成為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15年,我國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超過4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4.13萬億元;全國旅游業實際完成投資10072億元,同比增長42%;國內旅游消費、境外旅游消費均列世界第一。隨著我國旅游業逐漸步入大眾化、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其重要性也日益顯著。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社會投資,其中旅游業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與旅游業相關產業超過了110個。根據世界旅行旅游理事會(WTTC)對近5年我國旅游產業溢出效應的分析:近5年來我國旅游行業就業帶動效應可達1∶3.5;旅游行業相關產業產值帶動效應可達1∶4.4。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0年國內旅游收入超過4萬億元。據國家旅游數據中心測算:中國旅游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10.2%,旅游業將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平臺。隨著全域旅游、全業融合、創新創業等戰略的深入推進,旅游產業對高層次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將進一步擴大。
2017年上半年,廣西全區接待旅游總人數2.52億人次,同比增長26.4%,實現旅游總消費2679.29億元,同比增長31.7%,增長勢頭迅猛。旅游產業的跨越式發展與旅游產業財會人才供給不足、層次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掌握信息技術、深度熟悉旅游產業經營運作的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已經成為廣西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務。近年來,桂林旅游學院扎根旅游服務產業發展,針對旅游服務的特點培養符合行業要求的財務管理人才,為培養業財融合型財務管理人才確立了重要基礎。endprint
二、“旅游+CIMA+大數據”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培養定位
“旅游+CIMA+大數據”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側重打造“行業化”“國際化”“信息化”三個特色。行業化是指以旅游產業為依托,面向東盟,服務廣西,培養既懂財務、稅務、會計,又懂旅游企業運營和管理的高素質管理型財務人才。國際化是指借助與CIMA合作的契機,探索國際化辦學的模式和路徑,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熟練掌握管理會計工具的財務管理人才。信息化是指熟悉未來財務模式,掌握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運營和管理,能夠在信息化條件下,運用互聯網+會計、大數據財務管理等進行決策和分析(見圖2)。
三、“旅游+CIMA+大數據”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能力體系
“旅游+CIMA+大數據”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能力體系主要包括人文能力、專業能力、專業特色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四個方面,其中在核心專業能力的基礎上突出國際化財務決策能力(CIMA)、行業化財務管理能力(旅游行業)、信息化財務共享能力的培養(見圖3)。
(一)人文能力和專業能力。人文能力主要包括政治素養、職業道德、團隊精神、個人修養等方面的要求;專業能力要求學生學習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稅務、金融學、數學、理財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接受財務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熟練掌握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在熟悉會計理論和現行會計準則的基礎上,牢固掌握財務管理理論和處理國內外企業各項財務管理的業務能力。具體包括會計處理、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稅務籌劃等方面的能力。
(二)專業特色能力。在專業特色能力培養的過程特別強調學生要熟悉旅游企業的經營管理,掌握前沿的管理會計工具,具有較強的財務信息化處理能力和國際視野。學生可以從大三開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方向,通過選擇旅游企業財務管理、國際化財務決策、信息化財務共享三個不同的專業選修模塊開展學習。各選修模塊均配置校內外專業導師進行聯合指導,學生在校內外實踐平臺、國際化教學平臺、信息化財務管理平臺獲得不同的專業實踐能力。
1.旅游企業財務管理能力要求。(1)旅游企業成本管理能力。具備旅游企業基本知識,熟悉旅游企業服務流程,能夠對旅游企業服務成本進行分析與控制。具備運用管理會計工具對旅游企業服務過程質量成本進行控制與分析,對質量管理的績效進行評價的能力。(2)旅游企業資產管理能力。能夠對旅游企業對外投資進行預測、決策和評價分析;具備對旅游企業內部資產使用效率進行評價考核的能力。(3)旅游企業項目投資管理能力。具備對旅游企業開發經營項目進行投資管理的能力,具備項目投資決策、預算、決算、分析與評價、項目風險管理的能力。
2.國際化財務決策能力(CIMA)要求。(1)專業技能(Technical Skills)。應用會計和財務技能,進行財會數據的獲取及形成對內外報告,并在價值影響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2)商業技能(Business Skills)。通過對商業環境的分析,保證上述專業技能可以正確地用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之中。(3)影響力(Leadership Skills)。通過溝通對決策、行動和他人的行為起影響作用。(4)領導力(People Skills)。在組織的各個不同層面上發揮引領作用。國際化財務決策能力(CIMA)的培養目標,參考當前國際標準,聯合第三方共同培養,教學過程中使用國際通用外文教材進行中英雙語教學及標準化的考試。
3.信息化財務共享能力要求。(1)財務信息收集整理能力。掌握基本的財務信息收集工具知識和使用方法。(2)財務信息報告能力?;揪邆鋵Σ煌瑢觿e的信息使用者進行財務信息報告、評價和管理的能力。(3)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能力。具備應對集團企業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業務流程、信息系統建設、變革項目管理、財務人力資源培養、標準化服務建設、服務質量管理業務的基本能力。(4)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營能力。具備應對集團企業運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和開展咨詢服務的能力。(5)大數據環境財務分析能力。具備運用財務共享中心等標準化及非標準化財務信息,進行大數據環境下綜合財務分析的能力。
(三)職業發展能力。職業發展能力是指學生畢業時具備考取CIMA基礎級企業會計師、CIMA運營級管理會計師、國際財務管理師、GBS財務共享服務認證等資格證書的能力和水平,為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旅游+CIMA+大數據”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旅游+CIMA+大數據”創新型財務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主要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特色課程和集中實踐課程五個部分。
通識教育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大學英語、體育、計算機應用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就業指導、創新創業、旅游學概論、組織與溝通、大學語文等。
學科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原理、管理學、財政學、統計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金融學、經濟法、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據庫管理系統、旅游企業經營管理、旅游市場營銷學、公司戰略管理、內部控制、商務溝通與談判、經濟應用文寫作等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稅法、財務會計、初級財務管理、成本會計、中級財務管理、財務分析、財務管理信息化、稅務會計與納稅籌劃、管理會計、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審計學、高級財務管理、資本運作、財務管理專業英語、證券投資分析等課程。
專業特色課程主要分為旅游企業財務管理、國際化財務決策、信息化財務共享三個方向。旅游企業財務管理方向主要設置旅游企業會計實務、旅游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旅游企業預算管理、旅游企業成本管理、旅游企業財務管理案例分析、旅游企業內部控制、旅游企業風險管理等課程;國際化財務決策方向嚴格按照CIMA能力框架,引入CIMA官方教材和師資,設置Fundamentals of Economics for Business(商業經濟基礎)、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財務會計基礎)、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管理會計基礎)、Fundamentals of Ethics,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Business Law(道德、公司治理與商法基礎)、Enterprise Operations(企業運營)、Financial Operations(財務運營)、Performance Operations(績效運營)等課程;信息化財務共享方向主要設置數據挖掘導論、財務共享服務概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營、財務共享服務營銷、大數據審計、大數據財務分析、大數據財務管理、大數據財務決策等課程。
集中性實踐教學主要設置旅游企業認知實習、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財務管理決策實訓、EPR沙盤模擬實訓、創新創業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課程。
【參考文獻】
[1]陳永麗,龔樞.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研究——基于 C IM A 理念[J].財會通訊,2011(34)
[2]羅福凱.財務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財會研究,2017(1)
[3]王彤彤.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改革的探索[J].財會教育,2014(10)
[4]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課題組.我國會計人才供求狀況研究報告[R].2016
【作者簡介】王 偉(1979— ),男,河北唐山人,副教授,桂林旅游學院會計教研室主任,廣西“十百千”拔尖會計人才(學術類第一期)廣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培育基地梧州學院西江經濟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的主要成員。
(責編 蘇 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