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輕微刑事案件和解作為一種刑事案件的解決方式,為我國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它具有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提高訴訟效率和節省司法資源的功能。通許縣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訴訟監督職能的同時,以偵監、公訴辦案為載體,合理延伸訴訟職能,堅持把化解矛盾糾紛貫穿于工作始終,最大限度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結合辦案工作開展調查研究,建立輕微刑事案件“綠色通道”,提高了訴訟效率,降低了訴訟成本,對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起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輕微刑事案件;和解制度
中圖分類號:D9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32-0179-01
作者簡介:郭金霞(1975-),女,通許縣人民檢察院未檢科,科長,研究方向:法律。
一、輕微刑事案件的特點
(一)多發生在親屬、鄰里和熟人之間。許多輕微刑事案件因鄰里、宅基地矛盾引發,在親屬、鄰里和熟人之間引發案件占此類案件的82.3%。
(二)社會危害性較小。輕微刑事案件一般社會危害性不大,法定刑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己經審結的輕微刑事案件中,判處管制刑的占26%,判處罰金刑的占32%,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以下刑罰的21%,調解結案的占17%,其他方式結案的占6%。
(三)侵犯財產權、人身權為主。在輕微刑事案件中,以故意傷害案(輕傷);重婚案;非法侵入他入住宅案、過失致人重傷案、非法拘禁案、損壞財物案居多,這些大多數是侵犯財產類和人身權益類。
(四)據有可和解性。輕微刑事案件大多發生在親屬、鄰里和熟人之間,人們之間均有和解的愿望,不想結下子孫仇,大多數案件通過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形式就可以處理。二、當前處理輕微刑事案件中存在的問題
(一)調查取證工作不及時。許多輕微刑事案件發生以后,有關部門調查處理不及時,不能及時有效地收集案件的相關證據,當事人與部分證人相互串供,現場部分證據喪失,從而導致事實無法查清,不能認定行為人責任,引發被害人信訪等一系列社會矛盾。這類案件引發的上訪數,占總上訪量的35%。
(二)對輕微刑事案件不做調解工作。少數地方為了完成部門目標考核,對一些能夠調解結案的案件,為了提高自己的績效考核,對案件一經查實,就迅速地將案件起訴到人民檢察院,忽視向當事人做釋法說理、刑事和解工作,使得當事人雙方不清楚自己所應享有的權利,不能充分保障當事人的權益。
(三)對進入公訴程序后不允許撤回。公訴程序應當包括立案、偵查、提起公訴等程序。有的地方公安機關明確規定在立案后被害人不得撤回,有的地方規定在提起公訴后不得撤回。而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輕微刑事案件中應當由被害人自行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案件,是否起訴到人民法院應當由被害人決定。這種行為一方面剝奪了被害人對于輕微刑事案件起訴的決定權,另一方面也剝奪了被告人對于自訴刑事案件進入法院審理程序后的請求調解權。
這些問題的存在,雖然只是個別現象,但卻嚴重影響輕微刑事案件的正常處理,引起不必要的矛盾激化,造成因在較長時間得不到有效處理而引發大量的上訴、信訪,包括眾多的群體上訴,甚至惡性犯罪的發生。三、加強輕微刑事案件和解工作的對策
一是依法妥善處理輕微刑事案件。通許縣人民檢察院認真貫徹落實從寬處理輕微刑事犯罪和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犯罪“兩擴大、兩減少”刑事政策,切實落實省院、省公安廳會簽的《輕微刑事案件實行非羈押訴訟的規定》,認真學習新刑事訴訟法關于刑事和解的相關規定,注重寬與嚴有機統一,注重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按照依法辦案、區別對待、注意效果的原則,積極探索有益的工作方式。
二是努力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在審查案件時始終把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貫穿辦案始終,把刑事和解與相對不起訴有機結合,對輕微和過失刑事案件,我們主動依照相關法律規定運用和解方式徹底解決問題,注重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方式,增強辦案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2016年以來,我院共做出相對不起訴4件4人,其中經我院參與主持刑事和解從而達成雙方矛盾化解3件3人,取得較好社會效果。比如我院在辦理毛某某二人故意傷害案中,閱卷后承辦檢察官了解到矛盾雙方系鄰居且平時關系較好,考慮到雙方日后的交往和生活,達成和解非常有必要。兩名承辦檢察官耐心做思想工作,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較好地化解了雙方矛盾,對嫌疑人毛某某二人做出相對不起訴,起到很好的社會效果。
三是建立輕微刑事案件“綠色通道”。對輕微刑事案件我院堅持“全面把握、區別對待、嚴格依法、注重效果”的原則。對那些犯了較輕罪行的人,同時具備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犯罪嫌疑人認罪、定性及適用法律無異議,適用輕微刑事案件“綠色通道”,實行快捕快訴或者不經報捕直訴審查,快訴起訴,同時建議法院適用簡易程序。
四是促進刑事和解,化解社會矛盾。新刑訴法對公訴案件當事人和解的案件范圍作了明確的限定,對符合刑事和解的案件,我院積極推進刑事和解,改變由檢察機關“一元推進式”向“多元聯動式”的轉變,確保了刑事和解的自愿性和公正性。2016年以來,共辦理刑事和解案件26件32人,刑事和解工作的開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了訴訟效率,降低了訴訟成本。對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起了積極作用。[參考文獻]
[1]周媛媛.公訴階段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4(5):138.
[2]宋久華.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的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