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義,張曉華,張志華,尚彬彬
(天津市北辰醫院兒科,天津 300400)
輪狀病毒性腸炎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該病通常起病急,以腹瀉、發熱、惡心、嘔吐為主要臨床表現,尤其以秋冬季節多見[1-2]。文獻報道全世界每年有1.1億5歲以下兒童發生輪狀病毒性腹瀉,其中約2 500萬患兒需接受治療,在我國輪狀病毒是導致兒童腹瀉最常見的病因,患兒輪狀病毒檢出率約為29%~46%[2-3]。雖然輪狀病毒性腹瀉具有自限性,但由于患者病情通常較重,且輪狀病毒有侵犯腸外臟器的潛在風險,因此其治療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的關注[4-5]。布拉酵母菌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是目前治療兒童病毒性腹瀉的常用藥物,但何種治療方案更為合理尚無明確定論[1,5]。為此,納入了90例兒童病毒性腹瀉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現報告如下。
1.1病例收集標準:收集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間于我院住院治療的急性腹瀉患者的臨床資料,按以下標準納入和排除病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兒童腹瀉病的診斷標準[6];②發病至接受正規治療時間<3 d;③具有典型的腹瀉表現;④糞便輪狀病毒抗原檢測(+);⑤便培養無致病菌。排除標準:①遷延性或慢性腹瀉;②食物中毒、痢疾或細菌性腹瀉;③肝腎功能不全;④相關藥物過敏;⑤未接受系統治療。根據上述標準收集病例后,按隨機數字法將患者隨機分為A、B、C三組。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營養、補液等常規治療,治療期間患者不禁食水,飲食清淡易消化,減少含糖及油脂食品的攝入。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各組分別加用布拉酵母菌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A組患者口服布拉酵母菌,3歲以下患者1袋/次,1次/d;3歲以上患者1袋/次,2次/d。B組患者口服雙歧桿菌三聯活菌,1歲以下患者1 g/次,2次/d,1歲以上患者2 g/次,2次/d。C組患者聯用布拉氏酵母菌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用法同前。三組患者均規律用藥直至出院,注意觀察患者腹瀉癥狀、精神狀態及不良反應。
1.3療效評估:治療期間每日記錄患者的大便性狀及次數,對比治療后3 d、6 d各組患者的大便次數。療效判斷標準:顯效:治療72 h內腹瀉次數<2次/d,大便性狀正常,全身癥狀消失;有效:治療72 h內腹瀉次數及糞便性狀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改善;無效:治療72 h腹瀉次數、糞便性狀及全身癥狀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惡化[7]。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進行統計學分析。多組定量資料比較采用F檢驗并進行兩兩對比;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一般資料:按上述病例收集標準本研究共納入90例患者,每組30例。由表1可知,三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一般資料A組B組C組平均年齡(x±s,歲)16±1115±1313±10性別(男:女,例)16:1417:1313:17體重(x±s,kg)115±11111±16109±12腹瀉病程(x±s,d)17±1314±1118±10發熱[例(%)]11(367)10(333)10(333)嘔吐[例(%)]12(400)14(467)11(367)脫水[例(%)]2(67)1(33)2(67)
注:三組間比較,P>0.05
2.2臨床療效:聯合用藥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其他兩組,但三種藥物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6 d后三組患者腹瀉次數較治療前均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用藥患者3 d后腹瀉次數明顯低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 d后聯合用藥和單用布拉氏酵母菌的患者腹瀉次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腹瀉次數均少于單用雙歧桿菌的患者。此外,聯合用藥患者腹瀉持續時間明顯低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三種用藥方案均有利于緩解患者癥狀,聯合用藥更具優勢。治療期間三組均無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提示三種用藥方案的安全性均較為滿意。詳見表2、表3。
表2三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例(%)]

組別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A組13(433)11(367)6(20)800B組12(400)10(333)8(267)733C組17(567)11(367)2(67)933
注:三組間比較,P>0.05


項目A組B組C組腹瀉一次數(次/d) 治療前69±1171±1767±15 治療3d32±09①②34±09①②27±11① 治療6d17±08①③④20±10①14±12①④腹瀉持續時間(d)51±19②56±21②48±15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C組比較,②P<0.05,③P<0.05;與B組比較,④P<0.05
兒童腹瀉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類疾病,在我國發病率僅次于肺炎[8]。輪狀病毒性腹瀉是最常見的小兒腹瀉,該病具有發病急、病情重等特點。病毒除侵犯腸道外,還可累及呼吸、循環、中樞等多個系統,治療不及時可能造成疾病遷延不愈、甚至死亡。輪狀病毒性腸炎患者腹瀉的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①小腸絨毛變短、腸黏膜上皮細胞脫落導致腸道回吸收水分和電解質功能障礙;②雙糖酶分泌減少,腸內滲透壓增高,加重患者嘔吐、腹瀉[9]。目前治療兒童輪狀病毒性腹瀉的常規方法包括止吐、退熱、合理膳食、營養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等,但治療時間普遍偏長,部分患者短期內癥狀甚至難以控制。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生物制劑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布拉酵母菌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益生菌制劑。布拉酵母菌屬真菌類益生菌,具有存活時間長、不易被破壞、有效維持微生態平衡等特點,能夠抑制致病微生物對黏膜細胞的黏附、侵襲,降解細菌毒素、促進上皮細胞成熟,增加腸道抗感染能力[4,8,10-11]。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屬復方制劑,具有較好的胃腸道適應能力,用藥后可有效清除病菌、保護黏膜上皮、調整腸道菌群平衡[10-11]。目前許多學者應用布拉酵母菌和雙歧桿菌治療輪狀病毒性腹瀉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熊凌云等對128例患者隨訪后發現布拉氏酵母菌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癥狀、縮短腹瀉病程,且無明顯不良反應[4]。吳立強等研究后發現布拉酵母菌與雙歧桿菌治療兒童輪狀病毒性腸炎的療效相似,但應用布拉酵母菌的患者腹瀉持續時間更短[10]。由于兒童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體質較差,長期腹瀉會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因此許多學者推薦聯合用藥以提高治療效果。劉俊峰等納入120例患者研究后發現布拉酵母菌聯合雙歧桿菌治療輪狀病毒性腹瀉的有效率高達93.3%,明顯高于單獨用藥的患者(76.7%)[11]。這與我們的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發現單用布拉氏酵母菌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治療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總體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雖然布拉酵母菌的各項評價標準均略優于雙歧桿菌,但兩組無明顯差異。這可能與布拉氏酵母菌營養腸黏膜上皮細胞、刺激酶類物質分泌以及較強的抗炎作用有關。此外我們通過對比研究后方發現聯合用藥患者的治療有效率、3 d后腹瀉次數及腹瀉持續時間均明顯優于其他兩組,說明聯合用藥更有利于患者癥狀的早期緩解。主要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兩種藥物協同起效,布拉氏酵母菌作用時間較長且不受胃酸影響,因此可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同時雙歧桿菌活菌對腸道菌群有較強的調節作用,可破壞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增加腸道益生菌,從而增加兩種藥物治療腹瀉的效果;②布拉酵母菌的繁殖過程需消耗氧氣,容易形成腸道厭氧環境,加速雙歧桿菌活菌的生長,從而恢復患者腸道菌群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聯合用藥雖然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病程,但任何針對腹瀉的治療都應盡早進行。Szajewska[12]和Villarruel[13]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布拉氏酵母菌可有效改善患者大便性狀、縮短腹瀉病程,但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是發病后48 h內,在此期間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對于小兒腹瀉患者而言,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患者的預后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布拉氏酵母菌與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單獨或聯合應用均是治療兒童輪狀病毒性腹瀉安全、有效的方法,聯合用藥能夠明顯減輕患者癥狀,縮短腹瀉病程,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陸蘭翠.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診療展望[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2):41,26.
[2] 張麗杰,方 安.中國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的流行病學和疾病負擔研究進展[J].中國計劃免疫,2007,13(2):186.
[3] Parashar U D,Hummelman E G,Bresee J S,et al.Global illness and deaths caused by rotavirus disease in children[J]. Emerg Infect Dis,2003,9(5):565.
[4] 熊凌云.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臨床療效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0):185.
[5] 曾 玫,陳 潔,龔四堂,等.我國五所城市兒童醫院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腹瀉的流行病學監測[J].中華兒科雜志,2010,48(8):564.
[6]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學組,編輯委員會中華兒科雜志.兒童腹瀉病診斷治療原則的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志,2009,47(8):634.
[7] 方鶴松.小兒腹瀉病治療中的關鍵問題[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3):193.
[8] 林蕊艷,楊 莉.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3):6.
[9] 朱 渝,萬朝敏.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診治進展[J].現代臨床醫學,2007,33(z1):62.
[10] 吳立強,陳建平,何念海.布拉酵母菌與雙歧桿菌四聯活菌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胃腸炎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5,44(31):4349.
[11] 劉俊峰,郭 磬,原 靜,等.布拉氏酵母菌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治療兒童病毒性腹瀉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z2):198.
[12] Szajewska H,Skorka A,Dylag M.Meta-analysis:Saccharomyces boulardii for treating acute diarrhoea in children[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5(3):257.
[13] Villarruel G,Rubio D M,Lopez F,et al.Saccharomyces boulardii in acute childhood diarrhoea:a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Acta Paediatr,2007,96(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