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玲
(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廣東東莞 523710)
中職院校與普通學校有很大的不同,其教學以職業為側重點,旨在培養就業能力較強的學生。在中職院校中會開設很多與事業相關的課程,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在中職這種特殊院校中,語文教學除了要培養學生一定的文學素養外,還要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讓學生走入社會之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當前社會對就業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要對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為核心,爭取培養職業技能高超,職業精神可嘉的全能型人才。
目前我國的中職院校很多,但是語文的教學模式大都和普通學校的教學模式差不多,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以及閱讀寫作能力,而沒有突出中職院校的特點,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職業素養的培養,而這些正應該是中職院校的特色,在這種語文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仍然是對課文掌握很透徹,閱讀能力很強,但是缺乏最重要的職業素養和技能,這對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從事工作是不利的。
語文是一門運用性很強的科目,語文科目重學到的知識、思想不僅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重要,同時對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幫助,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綜合性培養,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對教材要進行深入挖掘,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上升到應用層面,同時在掌握知識后還要注重實施相關的實踐培訓,實踐方式可以是學生獨立進行,也可以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豐富教學活動,深化語文知識,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有更深刻的體驗,同時實踐能力提高。除了所有課堂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滲入社會化成分,讓學生早點接觸社會化職業模式,以便走入社會后能更好地適應各自的職業。
中職語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時,首先要創新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法,對于中職語文教師來說,重要的是要有職業培養觀念,在教學過程中牢記這個觀念。首先教師要了解職業素養對于學生走向社會的重要性,突破原有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將語文知識與專業知識相結合,重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教學目標中要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為教學目標,不斷為社會提供綜合素質強的學生。教師要善于運用新興教學方法,將社會上企業中實際存在的例子和問題引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當前社會需求與社會問題,并激發學生用所學知識獨立思考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種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有利于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為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閱讀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能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中,閱讀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可以提早感受職場氛圍,了解職場成功人士的創業經歷以及創業理念,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為日后走向職場奠定基礎。學生最初進行課外閱讀時,需要教師進行引導,一開始學生對閱讀可能缺乏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集體進行閱讀,然后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真正融入閱讀材料,了解閱讀中所呈現出的職業素養以及職業精神,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相關視頻資料或者音頻資料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最后享受閱讀。對于閱讀材料的選擇,教師要進行監督,不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漫畫、言情小說、明星娛樂新聞等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書籍,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名人傳記、職場成功人士相關的書籍讓學生閱讀,并在閱讀時對學生閱讀的結果進行要求,才能讓學生從中總結出職業經驗,領悟閱讀中優秀人物可貴的職業精神,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綜合職業素養。
很多企業在招聘人才時更看重的是學生的職業能力,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要以滿足企業的要求為目的,在教學內容中就要融入各種職業能力,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多動口,多表達,善于總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這對學生應聘工作面試時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學生能應付自如地回答面試官的提問是學生能否應聘成功的關鍵部分。同時教師要多讓學生進行設計,提高學生的審美,一份優秀的簡歷或者策劃案是學生走入企業的敲門磚。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培訓學生進入職場后與同事的交流合作能力,以及與各種客戶的交流能力。總之,企業忠誠中所需要的各種能力教師都應該對學生加以訓練,這樣學生才能游刃有余地奔走于客戶、上司、同事之間,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人士。
職場考驗學生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就是實踐能力,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盡可能多創造一些實踐機會。要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可以和社會上一些企業進行合作,給學生提供較多的實踐平臺,要注意,讓實踐平臺變成學生自己的主場,學生自己制定實踐方案和實踐計劃,自己設計實踐流程,然后收集資料,實施實踐過程,最后對整個實踐過程進行總結,這些過程可以是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但是小組中每個成員都應該參與其中,都有自己負責的板塊,這樣每個學生才能都得到訓練。這些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這些能力在日后的職業生涯過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實踐活動中培養的能力是理論教學過程中無法做到的,因此,教師要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職業素養。
中職院校與普通學校存在質的差別,培養學生的走向不同,中職院校的教學目的是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都很高的學生,中職語文教師要深刻了解不同,才能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融入其中,整體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設計方案能力、與上司、同事、客戶的交流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的能力,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積極的職業精神。為社會提供綜合性人才。總之,將中職語文教學中融入職業素養的培養是現在之中語文教學模式改革的趨勢,教師應該滲入挖掘課本知識,改革教學方法,引導并監督學生多閱讀,盡可能多地為學生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能更好地走入社會,走入職場,提高我國院校畢業生的整體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