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煦,胡常紅,謝鵬貴
(伊犁職業技術學院,新疆伊寧 835200)
大學生校外實習是我國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教學活動,特別是對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培養定位的高職院校而言,校外實習的作用尤其重要。教高201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職業教育在對學生的培養上,應堅持“能力為重”的培養方針,豐富其社會實踐,強化其能力培養[1]。一方面,校外實習能使學生將自己在校期間所學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結合起來,不但能鞏固大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也能增強他們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大學生提前進入生產實習,能鍛煉他們的職業能力,起到一個從大學步入社會的良好過度,對大學生以后的就業有著很大的鋪墊和幫助,甚至有很多學生在校外實習期間就能與實習企業簽訂就業協議,實現就業。本文以筆者所供職的伊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該院動科系的實習管理制度、實習組織形式及管理的現狀進行了介紹,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以期為廣大同行提供借鑒。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學制為3年,各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內容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其中實踐教學又分為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包括見習和頂崗實習[1])兩個方面。而專業教學進度安排主要有以下兩種模式:一種是前2年或2.5年在學校學習,后1年或0.5年到企業見習或校外實習。另一種是前1年或1.5年,學生在校完成公共基礎課程學習,后2年或1.5年在企業一邊完成專業課程的理論學習一邊進行校外見習和頂崗實習。
一般來說,受經費所限,目前我國大多數的高職院校沒有自己的校辦工廠或校辦企業,所以大學生的校外實習開展的主要形式是與校外企業合作進行的。只有少數擁有校辦企業的院??梢詫崿F學生在本校校辦企業內實習。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對大學的校外實習管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由學校指定學生去合作企業實習。這種模式,一般來說,實習的學生比較集中,便于學院派出教師統一管理和指導。另一種是由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為主,學院為學生介紹實習單位為輔,這種模式由于學生實習去向比較分散,所以管理比較松散。
伊犁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學系目前的校外實習時間是設在第三個學年,每年有近400名畜牧獸醫類專業群畢業實習學生,伊犁河谷周邊畜牧業大型企業偏少,多為中小型企業,且學院沒有校辦企業,由校企雙方為學生提供的校外實習崗位有限,學校不能全部安排畢業生的校外實習任務,所以有部分學生主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未來的就業定向自己聯系校外企業進行實習,(該系與校外70余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辦學協議)。由于學生校外實習比較分散,涉及的單位多,地域廣,對于學生校外實習的統一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主要采取的是實習過程中由班主任定期通過電話問詢學生本人和實習企業指導老師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學校也會不定期派老師去合作企業檢查學生的實習情況。
(1)由學校出面盡可能多地與校外企業建立聯合辦學合作關系可以為學生的實習、就業提供很大的便利和幫助。以伊犁職業技術學院動科系為例,該系擁有70余家校外合作企業,每年可解決至少150余名學生的實習崗位問題。
(2)該院充分發揮了學院一些具有區域、領域名氣的專任教師的影響力,利用這些教師的人脈關系和社會資源為學生校外實習創造了條件。以伊犁職業技術學院動科系為例,該系的幾位學科帶頭人均是在伊犁州乃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具有很大名氣的資深專家。每個人手上都有少則幾家多則數十家校外企事業單位的人脈關系。該系每年都有50名以上的學生通過這些教師個人關系實現實習。
(3)學生校外實習的考核關系到學生實習的質量。伊犁職業技術學院通過電話問詢和不定期的實地檢查來實施過程考核,通過對學生返校后檢查學生的實習日志、畢業論文、實習鑒定等材料來考核學生的實習成果。這些管理方法對督促學生實習起到了積極作用。
(1)以伊犁職業技術學院動科系為例,由于多方面原因(例如校外合作企業中能一次性解決10人以上實習崗位的企業不多、沒有多余的教師派出跟隨指導實習、派出教師實地檢查學生實習情況的經費不足等)該系采用的是學生自己聯系為主,學院介紹為輔的聯系實習單位的實習組織形式。雖然,學院會在學生的實習過程中通過電話詢問、實地檢查的方式對學生的實習進行過程管理(因經費不足,實際派出次數較少且未能實現全覆蓋檢查),在學生返校時檢查其實習材料對其進行最終考核,但畢竟這種方式是一種松散式的管理,所以每年都有部分學生鉆空子,沒有踏踏實實地去實習或者實習的效果不理想。比如有些學生根本不去與本專業相關的企業實習,而是跑去其他不相關的企業打工掙錢。有些學生在一年的實習期內頻繁更換實習單位,該行為給實習單位造成很大的工作上的麻煩,有悖于校企合作“雙贏”的宗旨[3],從而也對學院的聲譽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這些學生的實習效果也無法得到保證。
(2)另外,伊犁職業技術學院在工作中發現相對而言生源地來自南疆的學生由于不熟悉伊犁本地的環境,到要實習時大多學生找不到實習單位,很多南疆來的學生表示不愿回南疆生源地實習,希望在北疆實習并以后在北疆找工作。鑒于目前該學院的實習組織形式,如果這部分學生不主動找學院給其介紹實習單位的話,很可能面臨找實習單位難的困難。
(1)改革當前實習管理制度,可以聯系一批規模大接收實習生能力較大的企業進行試點,派出專職實習指導教師進行督學、指導。
(2)充分利用學院關于新進教師必須下企業鍛煉半年的制度,將這項制度與學生實習管理制度結合起來,由下企業鍛煉的教師擔任學生的學院派出實習指導教師,監督管理學生實習。
(3)學院增加經費預算提供專項經費用于派出教師實地檢查學生實習情況。最好能實現全覆蓋檢查學生實習情況。
(4)學院應在學生實習前專門召開實習就業指導和動員會議,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職業誠信教育以及實習注意事項教育等。盡量減少學生諸如頻繁跳槽的行為。
(5)針對來自南疆生源地的學生,班主任應多關心他們找實習單位難的困難,并積極與系部和人脈資源廣的同事們聯系,幫助解決實習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