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富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技術學院,江蘇泰州 225300)
教育的任務是人才培養,加強教學督導和質量監控是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建立機制完善、重點突出、反饋及時的督導體系是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保障。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不斷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新形勢下,必須充分發揮二級教學督導的作用。我院醫學技術學院(下稱分院)自組建分院二級學校醫院聯手的督導組織以來,始終堅持學校醫院雙方共同對教學全過程的督導和監控,教學質量和學生技能水平明顯提高,受到醫院和學校的肯定。
在學院、分院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相繼成立由分院副院長為組長,教學工作辦公室主任、相關教研室負責人、醫院實踐一線相關科室負責人及教學業務工作優秀和教學管理經驗豐富的專兼職教師、學生督導信息員為成員的分院二級學校醫院聯手的教育教學督導組。組長的職責主要是統籌分院的督導工作,制定相關督導工作計劃,研究相關督導工作措施和策略;教學工作辦公室負責人負責具體工作的布置和督導工作的具體考核;相關教研室負責人、醫院實踐一線相關科室負責人負責組織相關成員具體實施督導工作;醫院實踐一線相關科室負責人及兼職專家同時負責學生實踐(見習和實習)期間的教學組織和教學監控;學生信息員負責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組織的建立保證了督導工作的順利開展。
體制的建立有賴于相關制度的建設。面對新情況、新要求,結合過去的教學管理實踐,我們認識到督導工作和教學管理一樣,制度管理工作是保證教學秩序正常和穩定的關鍵。按照學院有關督導和教學管理制度,結合分院實際,大膽地對原有制度進行修改完善,制定了分院督導工作制度,修訂完善了分院相關的教學管理制度,并制定了與之配套的督導工作、教科研工作獎勵制度及專兼職督導員激勵政策等。結合學院督導工作要求,制訂了新的教務管理跟蹤值班制度、教學秩序檢查制度、督導員督查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督導工作的順利開展有了保障。
在學院、分院、醫院領導的關心和各醫院專家、各專業教師的支持下,分院保持了良好的教學秩序,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取得多項標志性成果。10年來,分院共與50多家醫院簽訂教學或實踐合作協議,共培育省級特色專業2個、院級特色專業2個;培育省級精品課程2個、院級精品課程8個,專兼教師合作開發護理專業系列教材23部;護理實訓中心已成為中央財政資助的國家級實訓中心,醫藥服務專業群成為省重點專業群,護理專業成為省示范院校建設重點建設專業,分院5人成為省級優秀教師或骨干教師;學生參加各類各級技能競賽獲得一、二、三等獎近60項。
組建醫學技術學院之初也是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成立督導處之始,分院正逢體制變化、機構重組、人員調整等,加之分院教學任務重,教務崗位新手多、生手多,分院內的教學和管理工作紛繁復雜。面對如此繁雜的環境,學院、分院領導高度重視督導工作,經過多方調研論證,成立了分院二級督導工作領導小組,強調了分院督導工作必須在學校醫院聯手的狀態下開展,明確了相關督導工作職責。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使督導工作有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也為督導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
季寧東[1]認為要健全聽評課制度、檢查制度、教學工作例會制度、教學信息反饋及整改制度。李慧、陳曉松[2]認為一個完善且有效服務于教學的督導體制的建立和高效運行,必將為學校教學質量的穩定和提高做出應有的貢獻。而體制的建立有賴于相關制度的建設。結合過去的教學管理實踐和分院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相關的督導制度和督導人員職責,完善了分院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制度,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分院教學督導獎懲制度、教科研獎懲制度、督導員激勵政策等。在學院、醫院、分院領導和各教研室人員的鼎力支持下,我們扎實貫徹實施,使督導工作在過程管理的優化和行為的規范等各方面,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整個分院的教學面貌煥然一新。
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在人的成長中,道德教育與知識教育同樣重要。其中知識教育多是方法或技巧問題,而道德教育則更多地要依靠人格力量的感染。在這方面,簡單說教比較容易,但真正起作用的乃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陳曉燕[3]認為教師的教育效能感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管理水平、教育技術的應用、科教研的開展和學生的學習等方面。郭平、揚越[4]認為教師的教育效能感是教師對自己影響學生行為和學習成績的主觀判斷,它反映了教師對自己教育行動的控制和主動水平。而教師的效能感與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技術水平密不可分,要提高教師的效能感,前提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技術水平必須要高,那樣才能真正體現效能。
在督和導的雙重措施下,一方面分院教師從教學文件的書寫、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到如何組織教學的實施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另一方面,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驗室建設工作,激勵教師積極參加專業一線實踐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技術。幾年來,分院教師的面貌、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較過去明顯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學生是教師教學的直接受眾,他們對于教師教學的感受也是最直接的、最真實的。因此,聆聽學生的聲音并將學生的意見納入評價結果中是建構“學生中心”高校督導聽評課制度的核心。教師對學生及時給出評價和提出學習建議,可改進學生學習方法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結合學院督導工作,分院專門配備了學校專任和醫院兼職教師教學巡視員及學生教學信息員,定期召開教師教學巡視員和學生教學信息員會議,及時聆聽他們的感受和心聲,用以指導下一步的督導工作。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能型、應用型專門人才,高職學生專業實踐往往用時較長,學生實踐如果僅靠學校一方的督查、監控,不能真正反映學生實踐的實際水平。史成澤[5]認為;建立學校醫院聯手合作的全程教學質量管理機制,有效保障育人過程的良性操作,才能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從學校直接走上崗位實踐時還不能真正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尚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去適應醫院環境和工作實際。所以學校在修訂學生實踐操作流程和考核標準時必須有醫院的參與,要明確規定由學校和醫院共同來組織實施和管理,醫院要指定專人來負責管理,同時建立學校、醫院、學生的三方互通信息制度,完善學校、醫院的跟蹤管理制度、考核鑒定制度,實施實踐環節的全程監控,確保實踐環節的安全和實踐效果,實現學校醫院雙方過程共管、人才共育機制,達到學生、學校、醫院三方共贏的目標。
周花、肖海鵬等認為一支優秀的高素質教學督導隊伍的構建,是發揮教學督導作用的關鍵。教學督導體系,是學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依照部委相關規定而建立的校內教育質量評估和監測體系。選拔督導隊伍成員須做到:(1)嚴格把關,選擇那些責任心強、態度認真、辦事公正、有奉獻精神和豐富教學和管理經驗的人員。(2)必須選擇一些有豐富管理經驗和業務水平高的醫院一線專家來參與。(3)采用淘汰制,淘汰責任心相對不強和奉獻精神不高的人員,并及時補充新鮮血液。(4)依據分院專業設置情況,及時調整二級督導隊伍結構,提高隊伍整體素質。(5)定期召開督導人員會議,研究制定相關制度、開展相關培訓,明確教學督導員的崗位職責,建立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對督導成員的工作進行督查。只有這樣的督導隊伍,才能真正發揮督和導的作用,才能真正使督導效能得到提高。
構建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的長效機制,前提是在組織機制建立和領導的重視下,制定完整規范的教學質量標準;核心是建立高效持久的教學質量保障相關制度,長期堅持聽評課、教學巡查、教學信息反饋及整改、教學評價和實施激勵等制度。在教學運行過程中注重“以人為本”、“校企合作”的管理理念,強調教研室與教師、醫院一線專家在醫學教學督導和質量監控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和自律性,實現由外部評價向內部評價、由被動監控向自我主動監控的轉變。逐漸形成高效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的長效機制,促使教學質量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