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明
(珠海市三灶鎮中心小學,廣東珠海 519040)
從小學生的行為特點和認知規律上來分析,筆者認為,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引入體態律動的教學理念十分必要。傳統音樂教學中,就是因為音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度不夠,忽視兒童的心理需要,而造成了低效的教學狀態。因此,在教育面向現代化的今天,我們要汲取這一經驗教訓,嘗試將體態律動教學引入到音樂課堂的教學中,以此來點燃兒童的音樂求知欲望,活躍課堂氣氛,更鍛煉孩子們的肢體協調能力,促進兒童的綜合發展。以下本文就對此做簡要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同仁。
從總體上來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體態律動教學法是十分必要的,它是音樂課堂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每個人都天生具有感受和體驗音樂的能力,但是對于音樂理論知識和音樂演唱、演奏等技巧的掌握,則是后天通過培養才具有的。小學又是培養一個人初級知識和能力的起跑階段,所以,我們新時代的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音樂對于人的啟發和引導作用,通過結合多元、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孩子們的音樂感知興趣和學習音樂的潛力,提升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埃米·雅克·達爾克羅茲,這是一位在音樂藝術殿堂中取得卓越成績的人物,他首先提出并且逐漸和其他成員一起完善了體態律動的教學理念,他本人主張在音樂教學中,激發和喚醒人的本能,培養可以促使小學生終身受用的節奏感,以此來豐富孩子們在音樂學習中的感受和體驗,讓他們跟隨著音樂的節奏律動起來,同時也使得音樂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輕松、開放、和諧,將學生真正看作是學習中的主人。因此,綜合來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引入埃米·雅克·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教學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一位知名的教育工作者曾經說過:“當孩子們已經意識到你在教育他的時候,那便意味著你的教育過程已經失敗了!”所以,我們更加提倡潛移默化、隨風入夜的教育,而在此教學思想的基礎上,我們要想實施好音樂上的課堂教學,就需要利用律動教學法做好課堂前期的情感鋪墊,這樣才能激發孩子們的音樂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實現由原本的不愛學習音樂課到愛上學習音樂課的轉變,吸引他們的課堂注意力,更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學五年級小學音樂教材中的 《第二課農家樂》時,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本課的教學目標,即通過讓學生學習本課中的四首歌曲作品,來深入感受音樂歌曲背后隱藏的人文性特點,體會農家大豐收時滿心的喜悅之情,促進社會的繁榮和安定,另外,在學習中我們還可以向兒童介紹一些關于民族管弦樂的知識,如第一階段,引導學生演唱“蘋果豐收”,教師可以一邊帶領學生演唱這首歌曲,一邊在講臺上模仿果農伯伯收獲蘋果時的工作,并且配合上夸張的神態、表情和動作,等等。使得小學生真實地感受到音樂課堂立體教學的效果,相信應當會有很多的小學生跟隨著教師的動作和神態等進行體態律動,如此,調動孩子們的音樂學習積極性,為接下來的音樂樂器講解、五線譜識譜等過程奠定堅實的情感基礎。
節奏感,是一種十分神奇的東西,它看不見,摸不著,是隱形的能力。具有強烈節奏感的人,往往可以在生活中的任何場景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且將這種音樂的魅力傳遞給其他人,感染到其他人。節奏,也是每一首歌曲最能展示情感特點的必要元素,它有時熱烈歡快,有時低沉緩慢,有時悠長緩緩,有時緊湊踉蹌,可以帶個人不同的感受。所以,體態律動教學中我們應當關注孩子們節奏感的培養,但是節奏感的培養一直是一個難點,如何突破呢?
具體來講,如我們可以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如喜愛故事、游戲等方面入手,設計出一些他們平時感興趣的游戲化動作,并且帶領他們到一種童話般的故事情境中,在音樂的播放里一邊聽歌曲,一邊跟隨歌曲點點頭、揮揮手、跺跺腳,等等。逐漸建立起對音樂的節奏感。例如,在教學《第三課 足跡》中的歌曲“雨花石”時,為了讓小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情感跟隨著革命先輩的足跡盡情在歌曲中瀏覽、感受,我們就可以一邊為學生講授革命前輩堅強不屈的斗爭故事,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打拍子,觀看抗戰紀錄片等方式,將思維追溯到那個血淚模糊的歲月,以此體態律動的教學方法,培養兒童良好的節奏感和矢志不渝的愛國熱情,也能達到一定德育效果。
我們如今可以看到和聽到的眾多音樂作品,都是由一輩又一輩的音樂大師結合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并且摻入自己的思想感情等內容匯集而成,有的是需要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創作出,有的則是靈感來到的時候,音樂大師即興創作的。因此,綜合來看,對于音樂的即興創作能力也是我們教學中需要作為重點培養的內容。即興創作和即興表演都可以很好的挖掘出兒童對于音樂作品的感知,體會音樂的內涵。所以,在引導孩子們進行即興表演中,我們可以結合體態律動的方法,讓他們通過音樂和身體的有效結合來體會節奏的運動,并且在反復的律動訓練中加深兩者之間的關系,以此來激發他們產生對作品的個人理解和強大的學習欲望。唯有小學生自身產生了對音樂學習的需要,他們方可以帶著更加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思考音樂創作背景、創作過程等情境中,并且在思考中實現思維的創新,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應當充分響應音樂教學新要求的號召,積極革新我們自身的教學思想,樹立以學生為學習本位的教學理念,關注兒童的學習動態,而不是機械式教學。以此來滿足兒童的綜合發展需要,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促進小學生的綜合、全面、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是發展人美育,陶冶人健康生活情操,培養良好音樂發現力、感知力和創新力、欣賞力的重要科目?;趦和谟啄陼r期的行為特點和心理發展需要,筆者認為,我們應當特別重視將體態律動理念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質量。具體的方法,可以從以上幾點,如以律動教學作為情感的鋪墊,激發孩子們的音樂學習興趣;結合體態律動教學方法,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節奏感;結合體態律動教學方法,促進小學生思維實現創新,等等。以此來活躍音樂課堂的氣氛,提升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