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春
(江蘇省泰興市元竹初級中學,江蘇泰興 225412)
當前,我國教育領域對于智慧課堂所具有的定義并沒有統一明確,但是智慧教育所具有的概念對于我們了解智慧課堂的概念具有啟示意義。智慧教育是一種幫助受教育智慧建構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不僅重視引導受教育者發現自身所具有的智慧,而且強調引導受教育者對自身的智慧做出發展、應用以及創造。智慧課堂則同樣以此為宗旨,并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依托,在課堂中打造數字化、輕松化以及個性化的教學氛圍。當然,基于智慧課堂所開展的就教學活動,與傳統課堂教育活動以及單純依托于多媒體所開展的教學活動都具有一定差異。具體而言,本文所提出的“智慧課堂”指的是智慧的教育工作者在智慧的教學環境中,使用智慧的教學手段推動學生完成智慧建構的課堂教學活動。
從智慧課堂的概念可以看出,智慧課堂的要素包括智慧的教育工作者、智慧的教學環境、智慧的教學手段以及重視完成自身智慧建構的學生。在將智慧課堂應用到基礎教育的過程中,智慧的教育工作者不僅應當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而且需要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具體而言,智慧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對基礎教育工作的本質做出理解,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構建起良好的關系,對學生展現出關愛與關注,與此同時,智慧的教育工作者還應當在把控教學過程的過程中,對教學效果做出評估與反思,從而為基礎教育智慧課堂的持續優化以及自身教學能力、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提供依據,繼而推動基礎教育教學成效的提升。
在將智慧課堂應用到基礎教育的過程中,智慧的環境對于教學成效的提升也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一方面,智慧的教學環境應當能夠為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方面,教師需要重視在課堂中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與開展充分的互動完成知識的傳授與反饋信息的收集,從而為課堂教學策略的調整提供依據;另一方面,智慧的教學活動應當能夠提升教學效率與學習效率,在此方面,現代教育技術在基礎教育中的運用能夠為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撐。
在將智慧課堂應用到基礎教育的過程中,智慧的教學手段指的是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工具以及教學方法的選取。具體而言,教師不僅需要重視針對教材開展教育工作,還應當重視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與此同時,教師不僅需要重視使用板書等工具開展教學活動,而且需要重視使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可以使用課堂講授法進行知識傳授,而且可以利用生活場景以及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緊密相關的實踐活動開展教學活動。
在將智慧課堂應用到基礎教育的過程中,由于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開展互動的過程,因此,重視完成自身智慧建構的學生,也是智慧課堂中重要的構成要素。為了能夠提升學生對自身智慧建構進行重視的程度,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對學生主體性及其主觀能動性的尊重,并善用提問、啟發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積極探究,從而在確保學生具有充足思考空間的基礎上,讓學生具有對自身智慧完成自主構建的機會,繼而實現智慧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
智慧課堂與基礎教育的融合,讓基礎教育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做出了轉變,在此過程中,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應用是確保智慧課堂在基礎教育工作中實現良好滲透的核心內容,因此,如何依托于信息化教學技術實現基礎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也是基礎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探索的問題。
在將智慧課堂應用到基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工具觀,即現代教育技術在基礎教學中的運用,應當避免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與主觀能動性產生負面影響。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重視與學生開展充足的互動,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并對學生所難以理解的內容做出詳細的解答。與此同時,教師需要重視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間以及探討空間,從而促使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并為學生智慧的自主建構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將智慧課堂應用到基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運用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從而為教學引入環節成效的提升以及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提供保障。在此方面,現代教育技術與基礎教育的整合,能夠為教學情境的創建提供良好的基礎支撐,為此,教師有必要善用現代教育技術,巧妙設計教學引入問題,從而促使學生進入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當中,繼而有效推動教學成效的提升。
在將智慧課堂應用到基礎教育的過程中,具有良好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的學生,是智慧課堂中重要的構成要素,因此,教師需要重視技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教師需要重視將具有生活化特點的教學內容融入基礎教育當中。選擇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場景與內容融入基礎教育工作中,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有必要合理控制教學難度。具有過高難度的教學內容,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過低難度的教學內容,也很難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對學生學習需求、認知能力做出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合理把握教學難度,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路徑。
在將智慧課堂應用到基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推動學生智慧的持續發展,為此,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不僅著眼于當前階段教學成效的提升,而且也應當重視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智慧自主建構能力的提升,也正因為如此,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應當是教師在構建智慧課堂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具體而言,基礎教育中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包括傾聽習慣、思考習慣、提問習慣、合作習慣、自主評價習慣、資料收集習慣等。在引導學生養成這些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重視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做出及時、耐心的指導,并對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進行鼓勵與贊揚,從而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提供保障。
基礎教育中的智慧課堂包括智慧的教育工作者、智慧的教學環境、智慧的教學手段以及重視完成自身智慧建構的學生,在推動智慧課堂與基礎教育整合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而且需要重視強化師生互動、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教學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