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片推薦:最近,一部泰國制作的小成本電影《天才槍手》突然口碑爆棚。盡管對于結局爭議頗多,但世界各地好評依舊如潮。(豆瓣8.3分,IMDB 8.2分)有人說,明明是青春校園劇,偏偏拍出了懸疑片的視覺體驗。但青山覺得優秀的電影不是只會講好故事,里面呈現的現實意義往往比視覺刺激和情緒體驗更重要。
題材新鮮,導演的水準可圈可點
其實如果單用好與不好、推薦或者不推薦來描述這部電影,都不大準確。電影最大的看點,是新鮮感。此前鮮少有電影把焦點放在學生作弊這件事情上。
導演對電影的掌控力是有目共睹的,無論敘事、節奏、鏡頭都非常流暢,干凈利索。他既能拍攝出真實的生活質感,也能塑造出真實可信的角色。影片中的泰國年輕演員,最大不過20歲,年輕張揚,但演技卻十分細膩,這完全是導演個人對生活、對社會的理解所致。
有人評價說:“導演厲害就厲害在,他拍出來的富人不討厭,拍出來的窮人不惡心。他們各自有各自的苦,各自有各自難于克服的障礙,各自有各自的個人欲望和人生理想。”

考試作弊有時候會是正義的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一場橫跨兩大洲的作弊案,然而一切并不像他們想的那么容易……簡單來說,這是一個成績好但貧困的學霸,幫助成績差但有錢的學渣作弊的故事。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學生時代,作弊是件司空見慣的事,大多數的觀眾,緊張感便是來自于內心最深處對于考試的恐懼。
就是這么一個看似格局不大的題材,卻包含了貧富、階級、教育公平等社會議題。《天才槍手》不像《逃學威龍》般嬉皮笑臉,它有趣的一點在于,它把作弊這樣一個行為拍得正義性十足。比如,女主為什么作弊?除了她窮,更見不得好朋友考試一敗涂地。最重要的卻是客觀原因,學校亂收費,教師以輔導為名行泄題之實。有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反抗意味。
我作弊,是因為生活一直在騙我
電影唯一的悲劇角色應該就是Bank了。縱觀電影,Lynn推動Bank走向黑化之路,Lynn看起來更像個對學校制度不滿的復仇者,而Bank則是那個意志不堅定被拖下水的“好人”。結局的諷刺也恰恰體現在這里。復仇者放下執念,便立刻得到了救贖和諒解,而曾經“剛直不阿”的好人卻墮入了深淵無法回頭。
看到此處的觀眾們,心中一定是五味雜陳的。我們會對壞人變好感到欣喜,卻很難原諒那些由好變壞的人。這既是人性的悲哀,也是人性的勝利。沒被貧窮置于絕境的時候,誰也沒有資格評價Bank的決定是對還是錯。家徒四壁,母親因為手洗衣服直不起來腰背的場景一直浮現在眼前。如果你是Bank,面對100萬的誘惑,會怎么選擇?
然而,在我們的經驗里,大多數時候都會選C……
備受爭議的光明結局
學校的邪惡化是這部電影的根基,還有社會的不公與貧富階層差異。然而即便是天才,在這個國度,也是無法“逆襲”的。影評人楊文說:“一個結尾,拆解了整部電影的基礎。”最后“自首”的態度,甚至有點蒙上了“出賣隊友”的可恥。電影的尾巴,導演既不能拍成作弊成功,也不能拍成天才失敗被打回底層,還是要盡力維持青春片的甜美。因為太光明,太甜美,難免拖了電影的后腿。
說起來,不知道為什么這部電影會翻譯成《天才槍手》這個名字,似乎和電影內容完全不搭,槍手和作弊,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詞。這部電影的原名叫作《Bad Genius(壞天才)》。不過,它在臺灣有另一個更耐人尋味的譯名——《模犯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