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振東
閱讀分享:快速閱讀本文,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有用信息:大學的重心應是什么?在大學里誰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需要?相信你一定找到了答案:“教授!”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明確地指出,在大學里教授不僅是重心,更應是最重要的生產力。快速瀏覽時,可以用筆圈畫出重要信息,這些問題的答案,往往在段落的開頭或結尾。(特約教師:山東省青島國開中學 辛艷麗)
第一頓飯:教授太太請教授們
“哈佛的教授太太文化”,其經典代表就是太太經常請各位教授到家里吃飯。
哈佛學者把這樣的吃飯叫作“讀書會”,幾乎每周都會在一個教授家舉行,教授太太就是當然的女主人。所有的與會者都覺得受益匪淺,因為無數的選題、靈感都來源于此。吃飯的可能是同行,也可能是不同學科的學者,想象一下:吃飯聊天的有歷史學教授、語言學教授、天文學教授、神經學教授,他們可能聊什么?
鄔教授對高等教育的研究有一個“鴿籠理論”:現代高等教育隨著學科分類越來越細,不同專業的學者越來越困在自己的鴿籠里。出路就是要為鴿子們提供“廣場”。教授太太提供的客廳飯局,就是這樣的跨學科“廣場”。
當然,最重要的是教授太太文化品位要好。如果家里就雞飛狗跳,恐怕沒有人敢上門。

第二頓飯:本科生請教授吃飯
哈佛最值得驕傲的文化是本科生文化。哈佛致力于讓本科生成為大學的主人。哈佛會給每一個本科生一筆錢,專款專用,就是請教授吃飯。有一段時間,教授們突然發現自己被密集邀請,一打聽,原來學校食堂員工罷工了。
好些大學的問題就是:本科生見不到教授。越是名牌教授,越不給本科生上課。據說,某985高校有一個博士研究生,導師是院士,一直到畢業,都沒有單獨和導師說過一句話。
哈佛對本科生的好,沒有吃虧。據說哈佛的校長做過調查,對哈佛的捐贈,比例最大的來自本科生校友,而且這些捐贈也有相當比例要求直接花在本科生身上。這就是良性循環!
我曾經寫過一篇轉發率極高的文章,題目就是:《厚待自己的學生,就是厚待學校的未來》。那些校長辦公室有空調,卻舍不得給學生開空調的大學,別指望他們畢業了,還會熱情洋溢地給你捐款。他們在大學已經熱夠了!
第三頓飯:圖書館館長請教授吃飯
宋怡明教授認為哈佛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所有人員自覺為教授服務。他得意地宣布,目前哈佛大學圖書館有關金門書籍全世界最多!原因就是他在研究金門,而每年哈佛圖書館館長都會請他吃飯,問他需要買什么資料。
我問宋怡明:“是不是看你是費正清中心主任,圖書館館長對你特別殷勤?”他連連搖頭:“我還是副教授的時候,圖書館館長就這樣做了,這是他的日常工作。”
哈佛大學整個行政保障系統都明白:教授的需要是最重要的需要,教授的時間是最寶貴的時間。因為他們是哈佛最值錢的資產。
教授太太請教授們吃飯,本科生請教授吃飯,圖書館館長請教授吃飯,分別對應著三個共同體:大學的學術共同體、教學共同體與行政共同體,它們一起建構著整個哈佛的大學共同體。
三頓飯請客的共同對象,都是教授,顯示出教授是大學的重心。解決好教授這個大學重心,才能解決好學生這個大學中心。因為教授是大學最重要的生產力。中國人喜歡引用這句話:“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的文化就是大師能否養成的土壤,就是大師能否存活的環境。
極品咖啡摘自微信公眾號“中國青年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