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年報數據,從2016年起,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74.41萬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第三產業占51.6%,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這是第三產業比重連續兩年超過50%并且進一步提高,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這說明了我國整個第三產業,在消費領域還有很大的潛力。
消費金融的發展歷程
消費金融指通過金融機構來進行消費。舉個例子,買車買房等都是消費,1塊錢就買1塊錢的東西不是消費金融,如果消費者買的這些東西是通過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做貸款,那么就叫消費金融。廣義上的車貸和房貸就是這個理念。消費金融主要指現金貸和消費貸。現金貸就是企業把錢貸款給消費者,消費者如何去使用,企業都不會去介入。而消費貸則是依托各種產業和所謂的場景,比如消費者貸款購買汽車、房子,去蘇寧電器、大眾點評購買家電。
2017年12月,國家為了整頓消費現金貸,出臺了相關文件,有觀點認為整個消費金融市場將迎來寒冬。其實不然,因為只有規范,才能迎來發展。總的來說,2018年國家重視消費金融的穩定發展,互聯網金融在大范圍里,即將迎來一個健康發展元年。
從互聯網發展歷程來看,從2009年開始出臺包括現金貸、消費貸等整個消費金融相關的政策法規。2009年8月,我國出臺“消費經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首批4家消費金融公司成立,填補了行業空白。這4家消費金融公司是經過銀監會批準的持有消費金融牌照。到了2013年,銀監會擴大了消費金融試點范圍,新增加了7家試點,到2015年六月七月左右,國家的政策都是以促進消費金融的發展為主。2016年十部委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了整頓。2017年4月,銀監會聯合相關部門對消費金融出臺了相關規范。
總體來說,互聯網消費金融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3年到2014年,這是啟動期,包含京東白條等一系列現金貸的出現,很流行也有很多問題。2015年到2017年是增長期,更是整頓期。例如P2P網絡借貸,通過國家出臺的法律法規,很多企業無法跨過金融市場的門檻兒倒閉了,雖然整個過程中企業的數量減少,但是交易量卻不斷遞增。2018年將會進入到合規發展的第三個階段,迎來合規發展的元年。
機遇與風險并存
從數據來看,整個互聯網金融覆蓋場景交易規模占移動支付消費市場的58.5%。2017年下半年,國家出臺了資本成本上升監管政策,使支撐互聯網消費金融快速發展的紅利消失,促進了消費金融市場的場景化和規范化。即借錢需要有用途,這樣才能符合我國2017年經濟工作會議的“落到實體上”。另外,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的經營牌照要求、計算的標準、業務信息等都可以從互聯網金融信息標準上得到披露內容。
互聯網消費金融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派系參與方:P2P網絡借貸系、電商系、銀行系、產業系。目前,我國鼓勵金融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所以未來要發展的是產業系。其中的股東背景、覆蓋人群、審批模式以及資金來源都不一樣。比如在股東背景中,網貸平臺基本上是以民營企業為主,而電商以及一些消費平臺或者非機構的購物平臺是以互聯網公司為主,銀行主要是以商業銀行為主,產業系里的股東背景則以實體經濟為資本。不論是P2P網絡借貸系、電商系、銀行系,還是產業系,消費金融行業也有生態圈,即平臺里面的資金的供給方、需求方、場景、風控以及催收。
如果按照場景來分析消費金融平臺,首先是無場景,即現金貸,不會過問借錢用途,此時風險就會增大,因為無法監控各種非理性消費,所以要對征信要求、借款期限、額度、審批放款時間等模型進行把控。另外一個就是有場景消費,2017年我國的金融工作會指出,未來消費金融的主要需求行業板塊為電商、汽車、旅游、教育、家裝、婚慶、醫美等眾多細分行業。以電商行業為例,預計在2020年可達到10萬億左右的交易量,其主要的電商平臺為阿里巴巴、京東、蘇寧,包括分期購物,有分期樂、趣分期等。其分享模式主要有兩種,一個是與電商消費金融巨頭合作模式,一個是自薦P2P網絡借貸平臺模式。另外,汽車金融在2020年可能達到50萬億規模。現在比較流行的還有醫療美容行業,預期規模很龐大,包含銀行醫藥公司、醫療器械公司和醫藥經銷商等。此外,旅游互聯網金融行業規模也達到了9萬億左右。2017年4月10日,銀監會發布了《關于銀行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主要針對我國校園貸款方面要求,涉及到網貸機構和商業銀行等機構進入校園金融市場的意見。
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未來中短期的投資,風險控制影響較大,而且用戶群體決定了平臺特征。這個行業需要先發展人才,以人才先行,才可以減少行業亂象。經過標準的培訓才能促使整個互聯網金融的正規、健康、穩定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