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
互聯網為孩子們打開了一個充滿各種可能而又精彩的世界,使他們能夠在其中連接、學習、娛樂。這個互聯的世界給孩子帶來了很多益處并賦權于他們,尤其是對弱勢兒童來說,互聯網可以幫助他們接受教育并實現潛能。
盡管互聯網帶來了種種益處,但是網絡世界也對兒童的安全和健康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風險。由于很多父母與其他兒童照料者因為不了解孩子所處的網絡世界,或是和孩子有溝通交流的隔閡,因此,對少年兒童可能會遇到或遭受的一些網絡風險不了解,也不能有效地對風險進行干預和幫助受到傷害的孩子。一般來說,少年兒童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網絡安全風險。

網絡欺凌
你的孩子可能因網絡欺凌而受到傷害,如,同學們的無情嘲弄讓她/他非常苦惱,欺凌行為正在向網絡空間滲透,郵件、即時通訊工具、社交媒體等網絡工具被有意或無意地用于威脅或侮辱他人。這些針對個人或者是群體的惡意、重復、敵意的行為,讓很多孩子受到身心傷害,影響更可能長達數月至數十年。每一位家長都要學會準確判斷孩子是否遭受網絡欺凌,以及孩子遭受欺凌后如何合理應對。不做沉默的受害者,不做無知的傷害者。
網絡沉迷
如果可以,很多孩子寧愿活在網絡里,游戲或各種網上娛樂就是他的一切。這些孩子過度使用網絡,因為在網上花費了過多時間而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他們沉浸在網上的時間越多,在現實世界中與人交流的時間則越少,這一現象引發了人們越來越多的擔憂。他們與家人日益疏遠,他們有很強的孤獨感。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們需要與孩子溝通交流,與他們約定上網的時長。
網絡性侵
利用有些孩子想成名的心理,網絡上的不法分子告訴這些孩子,“只要發來一張照片,她/他就能夢想成真。”不法分子常常通過網絡利用孩子的獵奇心或渴望獲得更多關注等心態,讓他們淪為網絡性侵的受害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八成18歲的受訪者認為未成年人正在面臨網絡性侵風險,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自己朋友的網絡行為存在風險。不要以為孩子在家上網就不會有被侵犯的危險,家長們需要更密切地關注孩子的狀態,樹立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鼓勵他們與家長分享自己覺得困擾的事情,并報告遭受的侵害行為。
網絡隱私泄露
有些孩子在網上毫無戒心。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她/他分享了自己的姓名、年齡、住址,甚至是媽媽的銀行卡信息。你的孩子可能在網絡中泄露了過多的隱私信息。有些孩子喜歡通過語音、視頻、文字等各種形式在網上向他人描述和分享生活中的經歷。同時,孩子往往會隨意開啟定位服務,或在使用某些網站、應用程序的時候填寫詳細的個人及家庭信息,如姓名、住址、銀行信息,這些信息有可能被盜取或被惡意使用。家長需要教會他們理解何為隱私以及保護隱私的重要性,并學會善用隱私設置等保護性工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