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室、在家長會上,經常有家長跟我抱怨孩子寫不好作文。一天,遠遠的媽媽跟我說:“遠遠每次寫作文就為難,咬著個鉛筆頭坐在那里像哭一樣,最后寫出幾句來也是干巴巴的。李老師,你是作家,你能教遠遠寫篇作文嗎?”
遠遠是我們小區里一個看上去很認真也很憨厚的男孩子。我讓遠遠的媽媽拿他的作文給我看看。幾天后,遠遠媽媽拿著作文,帶著遠遠來到我家。我特別看了一篇寫《我》的作文,在這篇作文中,遠遠是這樣寫自己的:
我八歲了,是一個男孩。我長得不高,也不矮,學習不好也不壞。
我的爸爸、媽媽很愛我。爸爸是一位司機,他有時開車不在家,回家時他會帶好吃的給我,但他在家的時候就會問我學習怎么樣、又考了多少分,說我如果學習不好,以后就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媽媽也很愛我,她每天給我做飯吃。
我挺喜歡我們的家。
我長大了,要做一名雕塑家。
遠遠的作文只寫了些概念性的東西,沒有具體的細節,也沒有寫出任何特色來。我問他:“遠遠,告訴我,你最喜歡什么?”

“玩!”
“你喜歡玩什么?”
“捏橡皮泥。”
“那你都捏了些什么?”
“汽車,我能捏各種各樣的汽車!”
“他的手可巧啦!他捏的那些汽車都有標志,不同的車燈、車型,每一輛都有很多名堂……”遠遠的媽媽忍不住說。
“那遠遠,你再告訴我,你最不喜歡什么?最煩什么?”
“我最煩爸爸媽媽批評我了,他們不讓我做這個,不讓我做那個……”
“再告訴我,你有外號沒有?”
“他們叫我大蘿卜。我們班玩拔蘿卜的游戲,他們都不愿意當蘿卜,我就當了蘿卜,讓他們拔我。”
這個孩子的可愛讓我們都笑了起來。這件當蘿卜的事情正表現了遠遠的性情、他的特別之處。
“好了,遠遠,你今天就寫你喜歡的事情、你最煩的事情,然后你就再寫寫你的外號,怎么樣?”
“怎么寫,阿姨?”遠遠又為難地望著我。
“你先不用筆寫,你就說,像剛才那樣說,怎么想的就怎么說,真實地說、大膽地說。先說你喜歡的事情。”
“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放學后坐在家里的地板上捏橡皮泥,我想象著大街上的各種汽車,就能捏出它們的樣子,什么轎車、卡車、翻斗車,我捏它們的時候,會高興地唱歌。”
“唱歌?你都唱什么?”我問這個8歲的男孩,他正在講述他內心的世界。
“為了媽媽山高我不怕,為了媽媽路遠我不怕……這是《小龍人》里面的歌,我喜歡小龍人,我也愛我的媽媽,如果媽媽沒有了,我就會不怕山高路遠,也要找到她。”
“你真是一個特別懂感情的好孩子!”我摸著遠遠的頭,心里有點酸,眼里想涌淚,我記得我兒子小時候也特別喜歡唱這支歌。這是一個多么勇敢、可愛的小男孩啊!我抬頭看遠遠的媽媽,她也被遠遠深深地感動著,作為母親,她卻從來不知道孩子是這樣愛著她的。
“遠遠,再說說你最煩的事情。”
“我最煩的事情就是我有時候考試成績不好,爸爸媽媽卻總是問我考了多少分、在班里排第幾,說我不刻苦學習。我就很煩。”
“再說說你的外號的起因吧。”
遠遠流暢地說著,我在一張紙上為他記著。
“遠遠,你有一對虎牙,很好看,這是別人都沒有的,你可以寫在前面呢。你在這篇作文的前面,先寫寫你的基本特征。
“這也能寫啊?老師說,寫《我》,就要寫年齡、是男孩女孩、長得高矮胖瘦、爸爸媽媽做什么工作、自己長大了想做什么。”
“你寫上試試,也許老師會認為你寫得很好。你們老師的要求是對著全班同學的,是一些普遍的要求,但是每個同學寫《我》的時候,就要寫上自己的特點了。而自己的特點就是別人沒有的,你說是不是?自己的特點嘛,也主要是外貌的特點、心靈的特點。”我說到心靈的特點,遠遠完全理解了。
“我這虎牙,一笑就露出來了。”遠遠說完就笑了,兩顆虎牙真的就露出來了。
“你就這樣寫:我是一個8歲的男孩,長著一張圓圓的臉、大眼睛,還長有兩顆虎牙,一笑就會露出來。我有個外號……”
遠遠的新作文就這樣寫了出來,它變成了下面這個樣子:
我叫遠遠,是一個8歲的男孩。我有一張圓圓的臉,鼻子上面有幾顆雀斑,還長有兩顆虎牙,一笑就會露出來。我有個外號叫大蘿卜,這個大蘿卜可不是可以吃的那種大蘿卜,而是可以玩的那種大蘿卜。我們班經常做拔蘿卜的游戲,可同學們都不愿意當蘿卜。我就自愿當了蘿卜,讓他們拔我。我每次都使勁地摳著地,不讓他們拔出我來,我們玩這個游戲玩得太開心啦!
我的爸爸是一位司機,他經常出車到外地。有一次,他回來帶給我一只蜈蚣風箏,我們第二天就到廣場上去放,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風箏一點點飛上高高的天空。我的媽媽是一位會計,她的工作很辛苦,但她一有時間就陪著我玩,她做的糖醋鯉魚可好吃了。
我在學校里學習成績一般。我很認真聽課、做作業,但總是比不過那些學習好的同學。我可能沒有他們聰明。
我最煩的事情是,每次考試回家以后,爸爸媽媽總是問我考了多少分、在班里排名第幾、班里有多少考一百分的……他們還把我跟別人比來比去的,弄得我很煩惱。每次考試完了,我都不想回家。
我最喜歡的事情是捏橡皮泥,我捏得最多的是汽車,能捏出寶馬、奔馳、面包車等各種各樣的汽車。除了汽車,我還能捏出心里想的一些東西。我想長大了成為一位雕塑家,可以用泥巴或者石頭雕刻出世界上的各種事物。
這篇作文有了很多具體的細節,有了一個男孩子的喜好、性格特點和家庭生活,甚至有了他的心理世界。它的語言也生動了起來。
遠遠和媽媽都因為這篇作文而輕松、高興起來,他們真正知道了作文應該怎么寫,怎么才能寫好作文。此后,遠遠的媽媽遇到我,再也沒有抱怨過遠遠不會寫作文。遠遠見了我,也總是很喜歡跟我說話,有一次在班車上,這個8歲的男孩對周圍的人大聲宣布:“李蔚紅阿姨是我最好的朋友!”
由遠遠我也想到很多孩子寫作文的時候,都像遠遠一樣,其實不是不會寫,而是不知道怎么寫好,或者受一些要求的限制。這也是中國孩子寫作普遍受限的一個原因。在表達形式上,有些老師會用一種模式來要求孩子,在思想上,我們的孩子也受限于應該寫什么,比如要寫得符合社會要求、要寫得……我把這些影響稱為“八股”影響。這些“八股”像一些無形的繩子約束著孩子,讓他們那些特異的思想不知道怎么寫出來,讓他們不能用文字隨意地表達自己。在孩子尚小的時候,如果有人能幫他們一下,解掉這些繩索,他們是很容易寫好作文的,并且不僅僅是在寫作上,在人生的其他事情上,都會獲得真正的自由。
李蔚紅 作家/編輯,曾任明天出版社編審、山東省網上家長學校總編輯。著有《有修養的母親》等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