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元
摘要:互聯網普及時代出生的孩子部分體驗的缺失,造成教材習題中原以為的學生的生活經歷,不但不能作為教學資源,反而成為教學的瓶頸.建議教材中的部分習題需要進行更新.
關鍵詞:互聯網;教材;更新
教師的經歷是可以作為教學資源的,而當下學生缺失的部分體驗已經成為教學工作的瓶頸.現在的中學生是我國互聯網迅猛發展后出生的孩子.電腦和手機一直伴隨著他們的成長經歷,他們的生活與電腦、手機、互聯網緊密相關.除了上學,他們與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的接觸更少了.因此,新教材編寫與生產、生活相聯系的習題時,應該重新考慮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當下的實際環境,作出部分調整.
舉例如下:
1、必修1 P45③中“傻瓜”相機的問題.現在我們成年人都很少使用,就更別說孩子們了,大多數學生可能都沒見過.
2、必修2 P19⑤關于磁盤、磁道的習題.現在的中學生一般都沒有和磁盤及光盤打過交道.教材的本意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結果他們用的u盤與這些毫無聯系,事與愿違.
3、選修3-1 P59②關于裝修用銅導線的習題.現在學生別說沒參加過裝修,連見過的都少.因為現場施工危險,導線又安裝在墻體內.事后住進去了也毫無感知,相關問題就沒有了現實意義.
4、選修3-1 P63②、⑤兩個習題中,涉及到干電池、手電筒等物品.教師講這個問題時,問學生見過手電筒嗎?里面是幾號電池?他們說手機上有手電筒啊,不知道是幾號電池.教師說一號電池有多大你比劃一下?結果全班沒一個人見過真實的手電筒和一號干電池.與我們事先設想的讓他們聯系實物完全是兩回事.
5、選修3-1 P98上習題⑤電視機的圖象只顯示水平亮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現在恐怕也不適合作為生活中的問題來研究了.因為現在電視機制造技術精良,出現這種問題的機會太少.而且現在家里更多的已經是液晶電視,學生完全沒有機會體驗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