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華
摘 要:學生他心想象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道德情感的升華,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通過對學生的德育,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針對“班組串換”機制下促進小學生“他心想象”能力的提升進行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數學教學實踐;學生情感體驗;班組串換機制;他心想象能力
隨著現代化科學教學體系的不斷變革,素質教育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小學數學老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性作用,因此,數學老師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加強課堂實踐性教學,充分了解學生在不同時期的發展需求,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專業知識和道德知識,幫助學生實現道德情感的升華,培養學生他心想象的能力。
一、實驗研究的前提
“他心想象”是指小學階段學生在實際的生活和學習中,可以依據他人的語言、行為、表情等進行心理行為的推測,理解他人的情感體會。班組串換機制下,學生主體由于受到環境、教學方式、班級文化等多方面改變的影響,會獲得不同的認知體驗。近年來,我國始終堅持“班組串換”機制下的德育研究,立足于數學課堂教學實踐,關注學生在不同時期的情感變化,致力于培養學生的“他心想象”能力。
二、對小學生進行“他心想象”能力提升的研究目的
受家庭條件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存在學習倦怠、自我意識過強、道德情感缺失等問題。為培養學生的他心想象能力,進行班組串換機制下的德育實驗,培養小學階段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觀念,加強與他人的溝通和交流,積極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三、研究方法
(一)調節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黑格爾說過“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數學教學實踐帶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應注重調節學生的情感,充分了解現階段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調整實際的教學內容,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他心想象能力。如:老師在教授學生“分數乘法”一課的相關知識內容時,可以先在黑板上書寫兩道分數乘法的計算式,鼓勵學生用最快的方法進行結果的計算,在學生使用列豎式的方法進行結果求算后,老師可以對學生說:“我可以不用列豎式就可以看出結果”,激發學生對于解題方法的探究欲望,再引導學生進行算式題的觀察,探究算式規律,掌握有效的解題方法。
(二)激發學生內在的道德學習動機
班組串換制度可以有效淡化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更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班委人員在進行更換后,逐漸以平穩的心態融入班級群體之中,體會到了專業知識與道德知識學習對自身發展具有的重要作用。學生與老師之間有了平等的接觸機會,促進班集體的和諧穩定發展。
(三)創設合適的生活情境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應用于生活,小學數學老師在進行實際的課堂知識教學時,應充分認識現階段學生所具有的生活能力,將生活實際與課堂知識內容進行充分的融合,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通過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老師在教授學生“長度單位”一課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帶領學生在學校的操場上切身感受千米的概念,以生活位置引導學生想象實際的距離,同時鼓勵學生在與父母進行散步活動時,向父母傳授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長度知識,在鞏固數學知識的同時,增進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情感。
(四)豐富班級串換形式
依據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發展需求,班組串換制度具有針對性的實施策略。如:數學老師可以充分考慮現階段班級的發展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將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定期串換,在組織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實踐教學時,可以依據學生的能力或學習觀點進行臨時學習小組的成立,對學生的座位進行圓桌形、梯形等形狀的排列,滿足教學課程的發展需要。
(五)關注學生情感體驗
隨著現代化生活節奏的加快,部分家長由于工作繁忙,無法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學生由于缺乏家庭的關注,極易出現道德情感缺失的問題。小學數學老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通過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與家長一起完成數學知識學習,幫助學生體會父母的關愛,促進學生他心想象能力的提升。如:老師依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課后作業的合理布置,鼓勵學生與家長一起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實現家長的參與式教育,實現對學生情感的多方面關注。
四、結語
“班組串換”機制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老師應積極進行教學思維的創新,組織開展實踐性的數學課堂教學,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采用創新型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導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意識和思想觀念,促進小學生“他心想象”能力的提升,鼓勵學生加強同學、家長、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鐘叢林.關注學生情感體驗,演繹活力數學課堂[J].新課程(小學),2014(11)
[2]蕭欣粦.談小學生想象能力培養的三個階段[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6(1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