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軍
摘 要:體育是小學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也是小學生強身健體的途徑之一。但是不合理的體育教學方式往往會發生一些不必要的傷害事故,這些事故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而且更為嚴重的是部分傷害事故會給學生心理發展帶來較大的影響。所以在進行體育教育時,要求體育教師對各種體育項目進行充分掌握,并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盡可能地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小學體;傷害事故;對策
一、小學體育教學傷害事故原因分析
1.運動場地、器械方面存在安全隱患
曾有資料顯示,在小學體育教學傷害事故中,因為場地以及器材而產生的傷害事故比例接近總體傷害事故的30%,由此說明這是小學體育傷害事故的主要因素。這主要體現在體育器材的質量問題、安裝不牢固的問題以及場地不平整等方面。以體操墊為例,如果墊子太薄,而地面坑洼不平,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這些潛在危險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傷害。
2.學生自身安全意識薄弱
小學是學生人生的起點,是學習基礎知識的階段,自我保護的意識相對薄弱,加上學生在這個時期對所有事物感到好奇,天性愛動,在遇到危險時,不懂得保護自己。最為常見的是,老師在教授體育器材如何使用時,學生光顧著玩器材,沒有意識到器材的危險之處,對于老師對器材使用細節的講解有所忽略,導致其在使用器材的過程中,不慎傷到自己,甚至傷到同學。還有部分學生由于自身疾病原因沒及時告訴老師,導致在進行激烈的體育運動時有所忽略,從而導致事故發生。
3.預防措施不當,教師對安全教育不夠重視
體育教學不同于普通學科的教學,因其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外進行,相比室內教學,學生組織難度以及管理難度相對較大,加上體育活動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這就要求體育老師要有足夠的安全意識。而當前,大多數體育教師并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常常疏忽大意,例如,在練習投擲鉛球項目時,要求要有正確的站姿與正確的位置,而這些細節,教師并沒有詳細地進行講解,故學生單獨練習時,極容易發生傷害事故。在發生事故后,教師也沒有對這方面的隱患引起重視,仍舊沒有制定適當的預防措施。
二、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
小學生體育教學活動中,發生傷害事故有可控原因也有不可控原因,但是可控的傷害事故,我們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從最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發生,從而保證學生的安全。筆者根據以往發生傷害事故的原因,簡單地總結了以下幾點預防措施:
1.完善體育設施設備,提供安全的運動場地
減少體育傷害事故發生首要的措施就是整改學校的體育運動場所,及時修繕學校的運動場地。如有凹凸不平的地方需要及時填平,保證學生在運動時不受場地原因的影響。其次,就是體育器材的管理,定期對體育器材進行檢查,破舊的器材需及時修補或者更換。最后,對不符合相關標準的器材嚴格把關,保證體育器材的使用質量,從而進一步保障學生的安全。
2.加強對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
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的另一預防措施則是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學??啥ㄆ陂_展預防知識宣傳會,以宣傳的方式培養學生體育安全意識,重視體院活動中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教師在上課時也要強調體育器材使用的注意事項,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從而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例如,教師在對體育器材的使用細節進行講解時,器材的使用規則需讓學生熟悉到可以背誦下來,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正確使用器材,并在學生使用時隨時觀察,在學生使用錯誤時,給予及時糾正。如此一來,則可以大幅降低事故發生的幾率,進而確保體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3.提高教師對緊急傷害事故的預防處理能力
在小學體育傷害事故發生時,往往能準確判斷事故嚴重性以及采取補救措施的僅僅只有當時的授課老師,所以應當加強培養一線教師對傷害事故的處理能力。對于輕微的傷害事故,教師應該學會預處理,而對于不能判斷傷情的,應及時送往急救,對于事故現場也要最好保護,對相關證據做好采集與記錄,確保責任明確。除此之外,發生嚴重傷害事故時,應該及時聯系家長或者監護人,及時作出就診決定,并做好家長安慰工作。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教學,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以體育運動為主,旨在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來的精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激烈的身體運動與對抗很容易發生學生受傷的情況,加上小學生自身缺乏實踐經驗,自我防護意識相對欠缺,所以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有部分可避免的事故無法成功避免,所以這就要求校方根據其自身情況以及發生傷害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出預防措施,從最大程度上減少該類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康寧宇.關于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與對策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0):223.
[2]蔣學強,蔣軼翀.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原因與對策[J].考試周刊,2016(40):111.
[3]鄂建君.小學體育教學中出現傷害事故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新課程(上),2016(7).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