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拓,樊翠華,熊林芝,柯淇勻,趙祖凱
(武漢天種畜牧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344)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俗稱豬藍耳病, 1991年被鑒定以來,給養豬業帶來了重大損失。自2006年夏天在我國養豬省份大范圍暴發高致病型藍耳病,從江西席卷全國十多個省市,感染案例達兩百多萬,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PRRS在臨床上表現為妊娠母豬發生流產、早產、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等繁殖障礙,仔豬和育肥豬出現呼吸道癥狀,并伴隨生長緩慢,病死率高等一系列臨床癥狀。感染PRRS的豬群常存在繼發或混合感染,常與豬細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偽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豬圓環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等繼發或混合感染;還常與豬鏈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副豬嗜血桿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等細菌性疾病混合感染,往往是由于繼發或混合感染引起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給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2017年5月,華中某規模化豬場產房仔豬發病,經筆者現場和實驗室診斷為接種PRRSV疫苗繼發引起HPS和SS混合感染,后緊急采取綜合性措施,使得該病得到控制,現報告如下。
華中某規模化豬場存欄母豬約1 200頭,飼養模式為自繁自養的一點式生產模式。該場自2017年5月起,多批35日齡左右保育豬出現倒地后急性死亡問題,且多發生于膘情正常、長勢良好的仔豬,發病率為2%,但病死率卻高達30%。該場免疫JXA1株PRRSV苗和副豬嗜血桿菌疫苗,并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全群保健,但效果仍然不明顯。
在保育舍挑取2頭發病豬和1頭死亡時間1 h以內病死豬進行剖檢,發病豬體溫升高、眼瞼周圍有一圈黑線以及關節處有輕微腫大。對這3頭豬進行臨床剖檢,均表現出肺臟明顯病變、壞死,胸腔積液、心包積液、絨毛心、肝臟被纖維性滲出覆蓋、關節液渾濁等一系列臨床癥狀。
根據上述臨床癥狀,初步疑似引起豬群死亡的為豬群免疫JXA1株PRRSV疫苗后,豬藍耳病疫苗對豬群機體造成傷害,從而繼發感染SS和HPS導致豬群死亡。
采集剖檢病豬的腦、肺臟、肝臟和關節液進行細菌分離。同時采集的肺臟、扁桃體和淋巴結等進行豬藍耳病 PCR 檢測。
1)細菌分離
采集剖檢病豬的腦、肺臟、肝臟和關節液劃線接種于含NAD+血清的TSA固體營養培養基,置于37 ℃恒溫箱中培養24 h后觀察是否有菌落生長。若營養培養基上有菌落生長,則觀察菌落形態,并挑取疑似菌落擴大培養后PCR鑒定。
2)病原學檢測
將疑似SS的單菌落擴大培養后制備模板進行PCR檢測,提病死豬組織樣品DNA進行PCR擴增。結果顯示采集的3頭豬的樣品均有檢測到PRRSV陽性(圖1,圖2),且分離到的單菌落經擴大培養后鑒定為SS(圖3)和HPS(圖4)。
3) 藥敏試驗
對分離鑒定的HPS和SS采用紙片法進行藥敏試驗,記錄抑菌圈大小。依據 CLSI 判定標準,該豬場HPS對頭孢拉定 (Φ25 mm) 、頭孢曲松 (Φ21mm) 、阿莫西林 (Φ24 mm) 、氨芐西林 (Φ21 mm)、恩諾沙星(Φ25 mm)這5種藥物敏感,SS也對頭孢拉定 (Φ24 mm) 、頭孢曲松 (Φ23mm) 、阿莫西林 (Φ21 mm) 、氨芐西林 (Φ21 mm)、恩諾沙星(Φ23 mm)敏感。

圖1—圖4 PCR擴增結果

表1 PCR擴增引物序列和擴增片段
4) PRRSV測序
針對檢測到PRRSV陽性的樣品擴增ORF5測序,測序結果與江西毒株同源性為99.98%,確定病死豬組織中組織檢測到病原為PRRSV疫苗毒。
對該豬場的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解剖以及實驗室診斷進行綜合分析,確診該場導致豬群死亡主要原因是豬群免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后繼發感染豬鏈球菌和副豬嗜血桿菌導致豬群死亡。
為減少該場豬群急性倒地后死亡帶來的經濟損失,采取如下措施。
1)藥物治療
對發病豬隔離單獨飼養,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性藥物進行治療,在飼料中添加阿莫西林進行全群給藥保健。出現神經癥狀的病豬使用磺胺類藥物和敏感性藥物分邊注射治療。
2)加強飼養管理
保證豬舍通風和空氣流通,及時清理前一天飼料,不留發霉飼料和變質飼料。發病豬舍用過氧乙酸帶豬消毒,2 d一次,且嚴禁飼養員串欄以防止病原擴散。同時在后期產房轉保育時盡量做到全進全出,盡量不混欄,做好生物安全,避免仔豬混欄打架,以減少仔豬應激。
3)推遲免疫時間
對產房初生仔豬進行豬藍耳病連續監測6批,若確定初生仔豬無PRRSV感染則將免疫JXA1株疫苗時間推遲至豬群轉保育舍后35~42日齡免疫,減少疫苗毒株對豬群造成的應激。
對發病豬執行治療與飼養管理后豬群生產逐漸恢復穩定,且無新增病例。其中據統計發病近1個月因倒地后急性死亡的豬達到46頭,采取措施1個月后再次統計因倒地而急性死亡頭數降低至15頭。初生仔豬連續監測6批,均未檢測到PRRSV陽性,因此推遲至保育35~42日齡免疫JXA1株PRRSV疫苗,且繼續執行其他防控措施1個月后僅有6頭弱仔因倒地后死亡,且組織樣品中未檢測到PRRSV陽性,在此連續跟蹤3批豬都未出現異常。上述結果充分說明生產已穩定,因免疫JXA1株PRRSV疫苗導致保育豬群出現的繼發感染HPS和SS問題已基本解決。
PRRSV感染壓力大的豬場免疫JXA1株PRRSV疫苗后雖然能起到好的防控作用,但是由于該疫苗為強毒力毒株弱毒疫苗,因此在使用疫苗后也會對豬群造成PRRSV的感染。在產房仔豬轉入保育階段對豬群的刺激以及環境改變的應激也很容易導致豬群生產的不穩定,保育階段HPS和SS的繼發感染導致豬群的發病和死亡,因此在轉欄時盡量避免豬群受到刺激。在養豬生產中,HPS和SS常常被稱作PRRSV的影子,因此無論在免疫還是未免疫PRRSV疫苗的豬場中,豬群在臨床上表現出現關節腫大并伴隨神經癥狀,或倒地后急性死亡均可考慮豬群是否感染PRRSV或者受PRRSV疫苗毒影響導致豬群繼發感染HPS和SS從而導致豬群發病。在經過實驗室診斷后,對結果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防控方案,說明豬群被PRRSV感染后,是可防可控的。在我國“十三五”規劃中,PRRSV已被劃入不要求強制免疫傳染病,因此PRRSV凈化也迫在眉睫,好的防控措施和生物安全也是凈化PRRSV重要手段。
該場保育豬倒地后急性死亡為免疫JXA1株PRRSV疫苗后繼發感染HPS和SS。
(略)